首页 -> 2007年第6期

成功智力与教育需培养的成功素质

作者:徐林叶




  [摘要]人的一生是一个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一个人想要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人生目标,不仅仅要正确认识成功智力的三方面因素——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而且要均衡的发展这三方面的能力,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对成功智力的理解,意识到什么样的素质是教育需要培养的成功素质。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个细致的阐述。
  [关键词]成功智力,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成功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499-03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成功。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不少人认为情商是必不可缺的,还有人认为智商更为重要,微软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曾在相关调查中得出结论:情商因素对成功的贡献是智商的九倍。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指出,人生的成功既不是靠智商也不是靠情商,而是靠成功智力[1]。
  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
  
  1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的概述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R. J.斯腾伯格适应时代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敏锐、机智的提出成功智力理论。在R. J.斯腾伯格提出成功智力以前,人们所了解的智力只涉及了内容宽广,结构复杂的智力中的极小一部分,也就是斯腾伯格称之为“呆滞的智力”。它指的是“你在参加智商( IQ)测验,学业评估测验,美国大学测验或诸如此类的用来录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测试中所表现中的一种智力”[1]。许多人擅长参加这种考试测验,所以显示出良好的学业方面的潜质,至少对相信这类测试的人而言是如此。但是斯腾伯格认为,这种对智力的测试本身是呆滞而毫无生机的,因为它不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其后果是这群人最引以为豪的成就无非是出色的测验分数和在学校中的成绩。然而,这些能对书本知识倒背如流,甚至还会用这些知识推理的人,并不一定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1]。这种现象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中的“高分低能”现象的人没有多大的差异。当然,在斯腾伯格看来,“呆滞的智力”是他成功智力中的组成部分,只是成功智力是用以实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斯腾伯格指出:“成功者,无论以其自身的标准还是在旁人看来,都是那些努力获取、发展并运用一整套完整的智慧技能的人,而绝不是仅仅靠学校中推崇的呆滞的智力。在传统的测验方面,这些人或许成功,或许失败,但他们具有一些比测验分数重要得多的共同之处,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弱点,他们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他们也会弥补或休正自己的弱点。”[1]斯腾伯格强调:“好的测试分数并不妨碍成功智力,但也并不保证就一定有成功智力。呆滞智力测试的低分并不妨碍你今后获得成功,同样,高分也不能保证你一定成功。”[1]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应该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或者说它们应该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可以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也就是说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要比仅仅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重要。具有成功素质的人,不仅仅具备这些能力,而且还会思考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有效的使用这些能力。
  成功智力理论与我国素质教育不谋而合。斯腾伯格是世界上著名心理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成功的提出了成功智力,建构了以三条清新的主线为框架的智力理论,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具有什么素质的人以一个深刻的思考。
  
  2成功智力给教育需培养的成功素质的启示
  
  王丽课堂表现出色,考试分数高,各方面都很优秀,校内学生都认为她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认为她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也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她在职业岗位上却表现得很一般,相反,其他70%到80%的同学都做得比她好[2]。
  那么,在我国的教育中,如何把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以后职业生涯规划,追求人生的成功结合起来呢?我国的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
  1)能够自我激励。创造性智力来自于内部工作。具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喜欢他们自己的工作。而聪明的人所拥有的东西,如果不能被激活并拿来用,是毫无意义的。而动机在个体获得成功方面的重要性不亚于智慧技能。大多数的人都受内部和外部动机的驱动,但比例各不相同。大体而言,动机由内部产生比外部推动可能更好,因为外部的来源相对总是短暂的。所以,最初由外部动机所激励的人,一旦外部的奖励减弱或者消失,就会失去其动机;而受内部动机激励的个体,即使外部的奖励时涨时落,也能保持动机。比如,那些冲着五角星,粘纸或其他可以摸得着的奖励而学习的孩子,一旦奖励中断,就会失去学习的动机。而那些对一课题由衷感兴趣的孩子,所具有的是一种自然的动机,其学习的动机也更易保持。所以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达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这也是人们发展成功智力的方式;
  2)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在生活中,有些冲动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但这种行为会阻碍而不是促进所从事的智力活动。芝加哥大学的智力心理学家瑟斯顿在其一本书中谈到,聪明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是,他们具有控制冲动反应的能力。许多年以后,比较心理学家斯登浩斯又独立的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习惯性的冲动成了最佳行为表现的障碍,因为它妨碍了人们将全体智力都投入到问题之中。
  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在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时游刃有余;
  3)合理的坚持。有些人,甚至是非常聪明的人,会非常轻易放弃。如果事情进展不是马上合他们的意或者于某件事的最初尝试不能成功,他们就简单的放弃了。由此,他们失去了本来相当有可能达到的、完成所从事的工作机会。似乎再小的挫折与不顺也足以使他们丧失坚持的信心。
  具有成功智力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韧不拔。成功也许要在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之后才能到来。
  斯腾伯格研究智力起家,想将它用之于爱情心理学之上,对此,同事对他转向这一块新的领域并不抱有太大的热情,甚至认为他研究智力已经是江郎才尽。然而,斯腾伯格却相当的坚持,并且工作取得相当的成功。一篇论文中的观点成为首选的爱情理论,并在心理学的核心刊物《心理学回顾》上全文刊载[1];
  4)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许多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时刻,会逐渐意识到他们并不完全适合所从事的工作。情况往往似乎是,他所从事的工作需要某一系列的能力,而所擅长的却是另外一组不同的能力。当然,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求学阶段,也可能发生在工作阶段。
  这样的发现通常导致对另一学业或职业道路的选择。毫不奇怪,我们可以发现,具有成功智力的人在最终选其为最擅长的,也最为适宜的追求目标,并因此而获得成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对诸多的选择进行了探索。也就是具有成功智力的人知道自己的所长,并能使之效用发挥最大;
  5)思想转化为行动。有些人对于找到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问题的答案非常在行,但却不能将其思想转化为行动。按心理学家古瑟端的话来说,他们“被思想埋没了”。不管其思想内容多么的出色,他们却很少能将之付诸行动。具有成功智力的人,正好相反,他们不仅有好的思想,而且具有依照这些思想采取行动的能力;对于决策而言,情况更是如此。能够做出好的决定,却不愿意或不能够依此行事者,永远也不会从这些好的决定中获得什么,不管其智力水平有多高。而具有成功智力的人就能将其决策、决定转化为行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