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论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于晓斐




  [摘要]高科技时代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具有它独有的内涵和特征,即人文素质教育中包含科学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一体的。
  [关键词]人文素质,科学素质,高科技时代。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496-03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关系,一直是人文素质内涵及教育的一个争议的焦点和难题。两者究竟是对立关系,交叉关系,还是包容关系,直接涉及关于人文素质教育中是否包括科学素质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所以应当给予比较充分的说明。
  
  1高科技内涵及其标志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人类历经以蒸汽机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当前,以计算机应用、信息科学、能源材料科学、生物和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技术及海洋科学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就是科学技术的社会。
  高科技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从科技方面看,主要是指高科技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它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大成果,具有独创性、渗透性和扩散性,是高水平的新兴技术、关键技术和尖端技术,是一个知识密集的、系统综合的科学技术群;从社会方面看,则侧重在它与社会的关系,强调高科技对经济、政治、军事和整个社会的重大影响。它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增值、高综合国力和高军事威力的科学技术,也是趋向绿色化、人性化和可持续化的科学技术。”[1]高科技已成为竞争的“制高点”和“主战场”,成为世界性焦点、世纪性标志。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高科技时代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新要求
  
  人文素质是21世纪科技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高科技时代下,科技的力量和影响越来越大,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人们深刻地体会到科技的重要性,各国政府都纷纷加强科学普及,科技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如果人们片面强调科技,忽视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人文关怀和对最高价值的追求,那么科学的发展就很容易出现极端,最终将偏离正常的轨道。怎样使科技的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走向对人类的毁灭和破坏呢?这使人们不得不关注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不得不对担负完善人性基本使命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思考,这就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即人文的科学化和科学的人文化,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体性。人文素质是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导和指引科学发展的方向,同时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文做保障才能有牢固的基础。因此,人文素质要保证科学朝着人文理性的方向发展,使科学成为人文关怀下的科学,宁愿保证人文理性,也要放弃伪科学化。
  
  3人文素质教育独有的内涵和特征
  
  前面谈到,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关系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难点。很多学者把两者的关系看成是对立的,这种观点势必会对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分化严重,文不学理,理不习文,造成文科学生对理科知识搞不清楚,理科学生又对文科知识了解甚少,结果造成培养出来的人的综合素质不高。英国自然科学家马斯亨利赫胥黎说:单纯的科学教育和单纯的文学教育一样,将会造成理智的扭曲。脱离了人文素质教育而大谈特谈科学素质,那无疑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歪曲。也有学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交叉的,是素质体系中的两个方面。因此,需重新认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科技时代是和人文时代并行的时代,科学产生的同时就是人文素质发展的过程,从来不存在没有科学化的人文。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趋势,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具有它独有的内涵和特征,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明显特征之一便是科学性,科学性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体现为对人文理性的把握和应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都牵涉到人的问题。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中包含科学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提高个体的人文素质有助于促进其科学素质的发展
  在高科技时代下,科学的确有着魔法般的威力,但如果片面强调科学的威力,认为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就忽视了对人的整体的把握,这样也就是先由部分到整体。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人们开始反过来考虑,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思考,即先把握一般的共性的整体。强调全面把握,不仅仅是科学素质的提高,而是一种健康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人为目标、促进人的教育。
  人文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对科学产生影响,主导和指引科学发展的方向,树立标杆,推动科学向好的、积极的、对人有利的方面发展,人文素质这个“整体”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各个部分,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环保素质”有机匹配的和谐状态,而和谐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科学如果“身处”这种和谐中,就如同种子置入肥沃的土壤中,会茁壮而迅速的发展;而如果科学与人文脱节,就如同处于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会寸步难行。因此,人文素质对科学有深远的影响,提高人文素质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3.2科学素质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并以人文为其导向
  科学活动的领域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人文世界,没有人文影响的科学素质便失去了它固有的价值。第一,学习科学知识时,不仅要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意义,知识中所蕴涵的精神及体会到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内涵。科学知识中内含着美学与道德因素,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道德教化价值。李政道在谈到科学创造的两个方面,即感情和方法时,认为感情起着更根本的作用,而感情就是属于人文因素。科学知识同样体现着美,胡适耕教授认为,科学因其逻辑力量的内在和谐、理论构架的奇妙想象而具有极大的美学力量。可见科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性;第二,在科学思维方面,科学绝对不是只有抽象和逻辑,有时则需要具体和形象,需要作家、艺术家创作时那样的灵感,需要联想、丰富的想象力和激情;第三,科学方法不仅运用于自然现象的研究,而且能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对人生事物的看法,哲学就是运用科学方法去追求人生的目标和价值的。杜威认为,科学和哲学的结合正是促使科学方法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否则科学也就不可能真正取得发展。
  3.3人文精神中将越来越多地包含科学的成分
  科学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开拓、创新、严谨、求实等为特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在当代,人文精神更强调社会责任、乐观主义及道德意识。人文精神的建构具有不可替代性,人文精神财富更具有不可转让性,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理解才有资格去支配和享用这笔精神财富。在突破科学研究难点的过程中,可以从一个小的容易的“点”开始,研究过程就是一个扩展延伸、由此及彼的过程,由此“点”发散的过程,逐步向更多的、更难的“点”进攻的过程。科技工作者不畏困难,顽强探索真理,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这不正是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另外,人文精神铸造人的灵魂。一旦造就了坚不可摧的灵魂,任何外力对他的灵魂都无济于事,科学家的科学成就都是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成就,科学的发展过程深深蕴涵着科学家高尚的人文态度和精神,在科学大师那里,“人文精神不可能绝灭,也就没有绝灭,不仅没有绝灭,仍然发挥主导作用”[2],他们可堪称“人文—科学”的典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