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语用能力的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李洪波




  [摘要]基于国外语言学家有关语用能力的定义和观点,对26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和21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语用能力测试,分析了造成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并阐述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语用能力,语用失误,语用意识,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5-0446-03
  
  0引言
  
  近年来,外语教学界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也称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美国社会学家Hymes[1]提出“交际能力”理论以发展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的“语言能力”概念。依照Hymes[2]的观点,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有四个组成部分: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语境中的适用性和在现实中的实施状况。20世纪80 年代Canale 和Swain[3] 把交际能力概括为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在他们对交际能力的论述中,语法能力相当于Chomsky 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后几部分常被通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如果给语用能力下个定义的话,它是指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语境的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英国语言学Thomas[4]认为语用失误是由于听话人不能正确破译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而造成的交际失败,并把语用失误分为两大类: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Wolfson[5]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 对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 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看, 语用能力比语言能力显得更重要。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以及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为中心的观念影响,外语教学偏重语言点、句子结构的讲解而淡化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做法还普遍存在,这种做法势必影响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国内做了不少对非英语专业及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但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和英语专业本科生这两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调查和对比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调查并对比分析英语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语用能力,旨在发现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是否也存在语用失误的问题,并探讨外语教学中避免语用失误、培养语用能力的方法。
  
  1研究方法
  
  笔者对燕山大学的26名二年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和21名一年级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围绕语用能力,选自何自然[6]的《语用学概论》中所附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测试题, 为了统计方便,笔者主要选用了第一部分的前四十道题,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试卷在课堂上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试卷,完成后马上回收。
  
  2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所有受试者均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 相对于其它非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要高些,对英语的使用也要熟练些。然而,对这些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测试结果却不尽人意。在所有受试者中,只有16位同学(其中8名本科生,8名研究生)的分数超过60分,这只占受试者总数的一小部分(大约34%)。而且,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平均分都低于60分,本科生为56.44,研究生为56.69。尽管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英语学习者中应该是佼佼者,他们在这次测试中的表现并不比本科生好。
  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某些方面语用能力较强。例如:所有受试者都正确回答了第9题和第10题,这两道题是关于赞美;大部分受试(本科生有96%,研究生有100%)都做对了第18题,这道题是关于电话交谈;学生对拒绝(96%的本科生,90%的研究生)和问候(88%的本科生,100%的研究生)也都掌握较好。受试对以上提及的这些场景都较为熟悉,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在教材中经常出现这些场景,学生耳熟能详。然而,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第1题、第32题、第13题、第14题的掌握却很不好,与前面提到的几题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分析了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原因。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不知说什么和不知怎么说。
  2.1不知说什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文化的不同,各民族在交际的一定场合下该说什么有着很大的差异,因为讲话的内容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习惯等的影响。因此,谈话内容的得体与否有时将决定交际的成败。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学生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缺陷,请看测试中的第14题:
  If you are attending a family gathering and would like to know what the familial relationship is between one member and another,you may ask:
  A) Is he your…?
  B) How are you related?
  C) Who's that woman?
  D)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that woman?
  只有2名本科生和3名研究生选出了正确答案B,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什么。
  2.2不知怎么说
  交际中只知道谈话的内容是不够的,正确的谈话方式也很重要。同样一句话,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学生的语用错误常常表现在谈话方式不正确:使用不合目的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或不懂目的语的正确表达方式, 而按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用目的语。如测试中的第30题:
  Meeting unexpectedly a friend he hadn't seen for years,Jim voiced his surprise:
  A) No! B) Yes! C) Oh! D) Hey!
  这种情况下,操本族语者的通常反应为A,一些中国学生选择了B,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C,这些中国学生知道应该表达他们的惊喜,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样来表达。
  
  3如何培养语用能力
  
  笔者认为,就目前国内的教学方式和环境,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1 提高英语教材的质量
  语言习得过程有三个主要环节,即语言材料的输入、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加工和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输出。没有第一环节的输入,就不会有语言的输出。在语言的输入过程中增加文化知识的输入量,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输出时言语交际的文化意识,正确理解语境,从而顺利地进行交际。尽管语言输入的渠道很多,但教材无疑是最直接的来源,因此增加教材的文化内容,将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避免“不知怎样说”的问题,提高交际能力。然而,国内的英语教材却没有对语用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教材的编者没有注意到中国文化与操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别,只重视语法点和语言知识,但是学生学到的这些在真正的语境中却是不正确的或者是不得体的,所以这种教材根本没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