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刍议研究生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能力之培养

作者:邓亦武 邓厚平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讲授,以答辩和展示其研究成果;在研究生教学中,提高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第一关;以自身长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为依托,从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出发,系统、深刻、中肯地剖析了研究生语言表达欠佳的心理、思维、技术、技巧和准备等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案,实施结果显示: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讲授能力,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5-0412-05
  
  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研究性学习已普遍受到青睐。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地位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从属的、封闭的,转变成了自主的、开放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职责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收集资料开始到撰写报告、答辩、成果展示的全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的自主决断过程,教师只起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要推广研究性学习,就离不开学生的答辩和成果展示,所以,学生课堂讲授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课堂讲授能力主要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斯大林说“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西方社会更是把“舌头”、“金钱”和“核弹”视为人类生存的三大“战略武器”。社会实践反复说明,语言表达能力是相当重要的。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学问,在研究生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观学术界对本课题的研究及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述较多,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论述较少,对如何提高研究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论述几乎没有。在大量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论文中,有的从宏观上分析了几点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原因,又从宏观上笼统地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显得不痛不痒。有的从几点具体操作方法出发谈了谈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没有从深刻的心理与思维背景出发,论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案,文章缺乏深度,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本文从研究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环节——学生自主讲授出发,探讨研究生如何提高讲授能力。以语言表达的规律为线索,深刻而系统地分析了造成语言表达质量不高的心理原因、思维原因、技术原因、技巧原因、准备原因。并根据笔者的长期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为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切实的借鉴。
  一般来说,口头表述良好的标准是: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语言标准,语速适中,语调起伏顿挫;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繁简得当,首尾照应;用词准确恰当,态度大方,姿势端正,眼看听众(目光注视至倒数第二排同学的脸,可使全班同学感受到说话人的目光),不能望天望地望窗外,不可抓耳挠腮。
  从语言表达的规律来说,说话从开始产生到完成所需的时间很短,却经历了几个环节:①说话意念产生,受某种动因的刺激而萌发念头,“想说话”;②内部语点产生——初步选定话题,并从信息库提取与话题相关的语点,想好了“说什么”;③内部语言编码——围绕话题扩展语点,选词造句,组织语言结构,想清了“怎么说”;④外部语言输出,用适当的语音、语气、语速等,把话“输出来”,完成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换。这就是说话的心理过程[1]。
  
  1排除心理障碍:激励学生“想说话”
  
  现在研究生许多达不到语言表达的良好标准,首先在于他们不“想说话”。而“不想说话”主要是由于心理上的障碍导致的。
  目前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心理问题是:①不当的羞怯心理,羞怯是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因害羞而不愿意或不敢对他人进行思想情感表达的心理状态;②不良的自卑心理,自卑是学生与人交往中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③过度的紧张心理,紧张是学生在语言表达时精神处于高度的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表现为神经兴奋情绪亢奋,过度的紧张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思维中断、动作失常、行为失控、不能有意识进行语言表达,如出现暂时性的结巴,语无伦次,甚至有的学生紧张得浑身发抖,大脑一片空白,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④过度的焦虑心理,焦虑是学生个体感到对当前的或预感到的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消极的情绪状态,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则会损害学生正常的心理活动,严重影响他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激情;⑤反常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与人进行交往交流的沟通障碍,既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不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突出的表现是,要么态度偏激,不能交流沟通,要么情绪对立,不配合,不响应,无法交流沟通;⑥失常的恐惧心理,突出地表现为不敢见人, 遇到生人就心慌意乱,忐忑不安,神经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特别是遇到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人,不敢见面,不敢交谈[2]。
  只有解决以上心理问题,才能驱除提高研究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第一只拦路虎。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问题比技术问题更重要,心理问题不解决,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的潜力,也无法发挥出来。而解决心理问题就是要克服羞怯、自卑、紧张、焦虑、逆反、恐惧等心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感觉到:诸如羞怯、自卑、紧张、焦虑、逆反、恐惧等心理都可以归因于: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和自己成绩的好坏;对自身的能力不自信。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和自己成绩的好坏,相信自身的能力,则一切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所谓不在乎就是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告诉学生,在讲授的时候,不要在乎自己讲得好不好,不在乎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在讲授过程中你应该关注讲授本身,别人的评价、成绩的好坏不应在这时牵扯你的注意力。而事实上以上杂念通常难以摆脱,这主要是因为错误的心理暗示造成的,讲授者往往固执地认为,其他同学会密切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会非常关注自己讲得好还是坏。其实,同学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密切的关注你,有的同学表面上认真听,说不定思想已经开小差了,即使认真听的人,也说不定是想了解你讲的内容,而并不十分在意你讲授的优劣。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是最关注你讲授优劣的人,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企及。至于你讲授得不好,同学会不会笑话你呢?笔者认为一般来说,同学们都是不会笑话的,即使极少数自负的同学笑话,也只是放在心里面,只要他没有表现出来,你就当他没有笑话你。所以,你可以做到心中无人,目中无人,心中无物,目中无物。那么,教师对讲授者的态度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讲得非常好,老师会赞美你,你讲得不好,老师会同情你,心中在考虑如何帮助你,即使你讲得不好,极少数老师有可能会讥讽你,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在你讲解的当口,表现出来,只要没有说出来,你就当他不存在。而且本来就是一个练习的过程,老师不会以一次讲授成绩的优劣来判定一个人一门课程成绩的优劣。所以,在讲授的时候,面对同学、老师你应该没有什么顾虑,可以做到心中无物心中无人。只要心中没有任何想法和顾虑了,羞怯、自卑、紧张、焦虑、逆反、恐惧等心理就消失了,这样就能够自如地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将原来准备好的东西很好的表述出来。那么,如何做到相信自己的能力呢?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的能力的确不如别人,你叫我如何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这一句话应该这样来进行分析。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由于你求胜心切,生怕自己的能力不如人,在长期的消极暗示下,你就真的认为自己不如人了;二是你的能力真的不如人。要知道认为自己行是非常重要的,自信会给人的心灵以积极的暗示,这种积极暗示所带来的正面心理能量是相当大的,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力量。如果你真的比别人行,你就坚信你比别人行,坚持积极的思维毫不动摇。也许你真的不比别人行,你也不要那样理性,因为人和人是不同质的,而且别人行的地方,你可能不行,别人不行的地方你可能就行,况且目前还没有发明一种仪器,能测量出,一个人到底是怎样地比别人行,或比别人不行。再说在很多情形下,别人并不知道你行还是不行,比别人强还是比别人差。既然这样,你就含糊地认为自己行,要知道认为自己行是非常重要的,是取得成功最最基础的条件,它可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哪怕你是非理性地认为你自己行,你的心灵都会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产生巨大的心理能量,鼓舞着你去努力奋斗,过了一定的时间你就会真正的比别人行了。人一旦相信了自己的能力,就有充足的底气克服与战胜羞怯、自卑、紧张、焦虑、逆反、恐惧等负面心理,从而取得良好的讲授成绩。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