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开展环境教育 创建绿色学校

作者:王 金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它已从国际政治的边缘移向了中心的位置。因此,环境保护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它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兴衰的重大课题。齐齐哈尔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校,她西倚美丽的劳动湖畔,东临卜奎大街,是鹤城教育的一颗璀灿明珠。学校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校舍2.84万平方米。全校现有51个教学班,3420名学生,教职工161人。作为初级中学,环境教育正是处于为未来打基础的关键教育。环境教育到位,就会培养出一批绿色小天使,就会给社会培养出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热爱学校的环境保护者。自1998年以来,齐齐哈尔第三中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环境教育,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还是教学研究或组织宣传都坚持渗透环境教育,突出环境意识,使全校师生怀着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负责的使命感,自觉自愿地参与环境保护。学校的整体筹划,不仅加强了环境意识领域建设而且加大了校园环境建设力度,把全面创建绿色学校作为齐齐哈尔第三中学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环境教育是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环境教育工作中,教育部门起主导作用,环保部门要积极配合。”在创建过程中要始终以《纲要》为指导,把全体教师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上升到关系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
   1)加强领导,加大力度。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强实效,树立“环境人人有责,环保人人有责”的观念,齐齐哈尔第三中学组成了以校长为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组长,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和所有学生,建立以团委书记、学生会成员为绿色信使的环境教育网络;
  2)完善制度,形成常规。抓制度建设是学校创建活动走向正规化的保证,学校的教育活动只有机制完善才能正常运转,在创建绿色学校方面齐齐哈尔第三中学制定和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环境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制度;环境活动课制度;参与社会活动制度;环境宣传制度;学生环境保护测评制度;环保奖励制度等。这样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制度体系,为环境教育常规工作打下了基础。
  
   2 积极行动,全面创建
  
  1)加强环境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笔者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主渠道。学校抽调业务精良、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环境教育课的教学,配备了正规的教材,按照大纲要求,对初一、初二的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环境教育的教学。定期邀请市、区环保局的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还创造条件,为环境教育课的任课教师争取各种参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走出校门,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经过培训,教师都已经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都是环境教育的宣传者。2005年,杜宝霞老师所做的《水资源》一课,就起到了典型引路、骨干示范的作用,带动环境教育课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通过学科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学生获取知识最常规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国家教委已明确地把环境教育列入九年义务制《教学大纲》中。齐齐哈尔第三中学教师能把通过培训获得的专业环境知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适时地切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环境知识。并通过电教化手段给学生以强烈深刻的印象。如齐齐哈尔第三中学生物课教师孙贺民在给学生讲环境保护这一课时,首先播放我国丰富的野生珍稀动植物的录像,配有欢快的背景音乐,使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接下来讲到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伴随着衰伤的乐曲,学生们看到的是森林变成荒漠,水域严重污染,资源过度开采,动物无家可归,有的珍禽异兽再也不见踪影,人类的未来是一个大大的“?”。强烈的反差对比给学生的心灵打下了深刻的恪印,是灵魂的一次触动;物理教师刘恒龙在向学生常识性介绍噪声的有关知识时,把和课外小组一起到工厂录下的噪声播放给学生,使学生们认识噪声给人们的伤害;化学教师石俊岩在与课外活动小组对我市冬季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齐齐哈尔冬季环境问题不容乐观,齐齐哈尔供热系统烟尘和噪声污染较为严重,为此,石老师向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改善我市供热系统烟尘和噪声污染的提案》,受到市政协的高度重视,责成市环保局和市建设局给予答复。市环保局、市建设局表示,将竭尽全力加强管理,千方百计采取措施降低烟尘和噪声的污染。提案上交两年来,齐齐哈尔冬季供热造成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纵向进行学生环境渗透教育的同时还开展横向环境教育研究活动,使学科之间互通有无,切磋教材,研究教法,并在环境教学的评比中把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层次;
  3)开展自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两年来笔者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原则,把环境教育有序地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在活动课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社会活动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增强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
  齐齐哈尔第三中学团委曾发起组织了爱护母亲河活动,期间学生饱含情感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同学们纷纷宣誓,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要爱护我们的家,保卫母亲河是我们的责任,为保护森林植被,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为防止环境污染,不使用一次性饭盒、塑料袋。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齐齐哈尔第三中学学生会自发组织办起了校报,宣传保护环境对于人类的意义;每年3月份的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同学们都走上街头拾捡白色垃圾,并定期刷洗交通护栏,清洗乱贴乱画;每年四月份的爱鸟周,各班的主题班会更展示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爱心,2003年二年一班、二年二班这两个班级的全体师生在爱鸟周都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召开了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鸟儿,我们的朋友。同学们头带鸟类头像装饰,观看了保护区的录像资料,表演了节目,参观了展览馆,眼见了美好的环境,聆听了保护区现状的报告,纷纷解囊为鸟儿捐款,亲手放飞了买来的小鸟,把自己钉的巢箱和饲养台安装在树上。2001年秋季,扎龙湿地着火的消息传到校园后,环保意识极强的学生会立即向全校发出“爱我家园,保护环境”的倡议,各班纷纷召开“动物——我们的朋友”、“让环境对我们说”等主题班会,二年一班还把班会开到了龙沙公园,并捐资1000元认养了一只丹顶鹤。在化学活动课上,石峻岩老师把学生带到被污染的水域边,采水样化验分析,对学生又是一次切身的教育。每到“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都组织学生到街头宣传,激起公众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出过《环境保护法》和《土地法》宣传板,宣传保护环境的意义和耕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学校通过板报,广播等形式营造出保护环境的氛围;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保行为,还组织了“绿色行动方案设计大赛”、“手抄报比赛”、“环保知识竞赛”、“环保知识辩论赛”、“我身边的环境问题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其中学生设计的“污染照片大搜集”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齐齐哈尔市某些区域的环保状况使学生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深刻的意识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市民太需要环保知识、太需要环保观念了。”于是,他们又自发组织了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和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学们就是这样,从身边事情做起,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