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张凤芸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的 能力,即“四会”。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读”是其它“三会”的基础,因为在国内学习英语的环境中,听、说、写的机会较少,通常是通过大量阅读各种英语书报杂志来丰富 “ 语感”(Speech feeling)(即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语理解和表达能 力。经验证明,要想提高“听”、“说”、“写”的能力,应该首先提高“读”的能力。
  根据《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提高“读”的能力,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几年来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如下分析。
  
  1 课堂上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1 速读(Fast-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和跳跃式的阅读(Skimming and Scanning),以获取有关信息,了解文章大义。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或让学生做正误判断练习,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例如:SEFCB3A Lesson26
   ① Angkor Wat,a temple in Cambodia,was destroyed in the war time.(T)
   ② On the day of the author's visit,the temple was being cleaned,repaired and rebuilt.(T)
   ③All the members of the team worked very hard and the work went on smoothly.(F)
   例如SEFCB3A Lesson34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1.2细读(Intensive 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就课文内容情节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间的联系或中心思想。对文中尚未见过的生词和习惯用语、句式,可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猜测去推断。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细读Angkor Wat 之后涉及的一道题中。
   When did the old city of Angkor Wat begin to build?
  A. Before 831B. after 831
  C. In 831D. It's not told in the text.
  正确答案为A。而选A的同学仅9.4%,选C的占75%。当提醒学生在注意原文中的句子“They have been built over a period of six centuries up until 1431.”时,学生才恍然大悟。教师趁机告诉学生,读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字里行间的意思再下结论。
  
  1.3复读(Re-reading activity)
  在速读和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接口或作者评价,巩固文章的内涵和语言制试点,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步骤既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目的是将课内所学到语言知识延伸到课外某个相似的话题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完成Angkor Wat 阅读后,笔者设计以下问题:
  ①Draw a picture of the old Angkor Wat and a picture of a busy working scene,then describe them.
  ②Compared with ShaoLin Temple and LinYing Temple,what has been done to protect them?
  ③What should me do and what shouldn't me do while visiting the temples?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速读和细读之后组织学生一人或两人一组的活动。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一人问一人答。这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还可鼓励学生分析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例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 向学生介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1)不断扩大词汇量。要求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能为今后的再学习奠定基础。扩大词汇量的具体方法有:①利用构词法猜测生词意义。常见的词缀有com-,im-,un-,dis-等前缀及-or,-ist,-tion等后缀;同时,也可利用转化法及合成法。这是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②利用语境,分析句子结构的关系,结合常识来推测词的意义,如同位语关系、反义关系、因果关系等,对文章句子理解的基础上猜测词义,加强阅读理解的能力;③运用归纳法,如把有关货币与金融的词汇、文艺与体育的词汇归纳在一起记忆;
  2)巩固掌握所学语法知识。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关于词形变化和组词成句的规则。熟练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语气,从句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拓宽知识面,增加背景知识。要充分理解阅读材料,准确把事因、动机、细节、写作意图和态度等运用常识及背景知识去理解文章所传递的信息,运用读者头脑里的知识去消化、吸收文章内容。如果对文章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风土人情等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背景知识的题材多样,内容广泛。因此,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要善于积累,不断地了解各国的情况,增加自身的背景知识;
  4)熟练掌握阅读技巧。①摒弃那种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看文章的作法,采用先读问题后看文章。两者比较,后者不仅少看一遍文章,节约了时间,而且后者这种有目的阅读,效率更高;②采用由下而上的阅读方法(the bottom-up approach to reading)。读者通过从小的单位着手,如:单词、词组、句子、段落,先理解他们的意思。再将它们连接成文章,而后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③采用由上而下的方法(the top -down approach to reading)此方法先是读者利用他对文章主题及题型的知识,对文章中所将包含的内容进行推测,然后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校对。当今读者将②③两种方法结合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这种方法已越来越受到欢迎,不妨一试;④采用浏览阅读方式,即读者很快浏览标题、副标题,对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找出文章中一些重要信息,决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种阅读方式使读者无需浪费太多的时间,从而查找出有用的内容,尽快地了解到文章的大意;⑤采用细读方式(read in detail)。这种方式要求读者仔细地、深入地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分析、研究。不仅要求读者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求读者把握文章细节,了解到文章所隐含的意思。
  
  3 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方法
  
  3.1指读
  这是在阅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学生为了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常用手指、笔、尺等工具指着单词逐个地读。这种习惯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书页的字行上,使学生读完了一篇文章还不知文章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学生在阅读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而非每个字的位置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提醒自己,克制自己,不要使用那类工具。通过长时间训练,这种习惯会改掉的。
  
  3.2音读
  许多学生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病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看见学生仅仅是无声地动动嘴唇,有时甚至连嘴唇也不动,只是舌、喉在活动。这无疑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要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得意思,而不经过声音阶段。”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训练学生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3.3过多的依赖字典
  在阅读中,学生遇到不懂的单词或短语就频繁地使用工具书,这样做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因为查字典,使文章意思零乱,增加了阅读障碍,降低阅读效率。克服这一习惯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猜测,掌握猜词的技巧,利用上下文意思、构词法、同义、反义、定义、解释等技巧得到词的意思。
  总之,阅读是一门艺术。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学生阅读思维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实践中,亲身体验阅读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方式和良好的阅读思维品质,即:pre-reading中阅读思维要求的迫切性和思维启动的目的性品质,While-reading中阅读思维运转的有序性和思维内容的深刻性品质和Post-reading中阅读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思维视野的广阔性品质,形成有效的阅读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