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改变传统英语思维模式 倡导新型阅读教学理念

作者:崔海英




  [摘要]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从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相互作用。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使得阅读教学主动、生动、积极,有深度、有广度,使阅读成为一种乐趣和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关键词] 阅读,理解,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6)05-0449-04
  
  0 引言
  
  “Comprehension is the essence of reading;in-deed it is the only purpose for reading”。理解是阅读的精髓;理解更是阅读的唯一目的。阅读是外语学习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各类考试中诸如CET、PETS、EPT、TOEFL、GRE等阅读题必不可少,分值占全卷总分值的1/4强,而时间分配却只占1/5弱。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阅读,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但长期以来,教师的指导思想一直受到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束缚,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大量词汇,弄懂了句子的语法结构,理解自然不成问题。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只不过是大量的词汇教学和语法分析,教师把重点放在词汇辨析上,介绍大量的同义词,反义词,形近字,同音字等等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进行大量的语法训练来增强学生的句子分析能力。然而,学生的阅读效果却一直不尽人意,这就为阅读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从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相互作用,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使得阅读教学主动、生动、积极,有深度、有广度,使阅读成为一种乐趣和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1 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理念的比较
  
  1.1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法(bottom-upprocess)认为:单词是理解意思的最基本的单位,词与词按照语法规则搭配成句,句与句构成段落,几个段落又构成一篇文章。因此,如果读者从最底部的单词开始:首先确认每个单词,再理解每个句子,就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长期以来,受这种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和直接法的机械训练,教师往往把阅读的重点放在词汇辨析和语法分析上,阅读活动成了一个辨认文字符号、对词句进行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的过程。
  在大多数阅读材料中,都会有生词出现。有的学生一碰到这样的问题,就会马上查字典。这不仅降低了阅读速度,也会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费时、乏味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时断时续,往往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理不清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不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旨:学生为应付考试盲目做题,不注意拓宽知识面,不能从文化差异以及普通常识去预测、判断及推理:只注重词汇的字面意义,不能从修辞手法及写作风格等方面去揣摩作者的深层含义。
  阅读过程的心理语言模式认为,“读者不断地、积极地试图再现作者的信息,进行一番内心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假设,做出预料,提出质疑,继而澄清不确之处,将新的信息融于旧的之中,将旧的信息按新的做出修正。”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英语阅读中,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书面语言信号,而要把这种信号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设想结合起来,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之产生共鸣,积极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新信息和生疏的内容,预测意义,做出推理判断,以达到吸收并消化新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要推敲辨析,剔除谬误,补充不足,激发而产生一种新见解,新问题。
  
  1.2新型教学理念
  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和加工策略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语言学的观点认为,概念能力是阅读理解中是最重要的因素。概念能力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零散的信息升华为概念的能力。这指的是把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阅读材料的最佳理解过程。为促成在这种过程的尽快实现,实行“图式+语篇阅读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
  这种新型的“图式+语篇阅读”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中:第一,丰富图式,即在阅读教学中应拓宽学生视野,加大背景知识输入,进而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原有图式;第二,激活图式,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实施读前活动(pre-readingactivities)时,要采取有效手段激活学生的图式:第三,建立图式,即在阅读教学时,在读中活动(while-readingactivities)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第四,运用图式,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读后活动(post—readingactivities)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已建立的图式进行各种活动,如复述、改写、讨论、评价等。
  另外,实行语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篇的理解程度,提高逻辑推量、演绎、归纳的能力。教师首先应以长句为例,教会学生在较大的意义单位里获取信息,做包括长短句的阅读练习。由于对言语的理解是对它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而言语除了表达意义之外,还包含一定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义情景进行转换句型的思维操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实质上,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为发展和应用语言能力、品味不同的文化差异而阅读:学生为认识客观事物、丰富知识储备而阅读,也为娱乐而阅读;学生为获得信息而阅读,也为提高鉴赏能力而阅读。
  
  2 在阅读教学中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思维是认识的最高层次——高级认识过程。思维是借助于记忆储备中的感觉、知觉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的。思维所考虑的是对象和现象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而这些内部联系和规律性是简单直观所不能达到的,但它们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对象、现象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本质。思维在语言的产生、发展和使用中起决定作用,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固定下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思维的特性,抓住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使对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认识更加具体、贴切、深刻、广阔。
  
  2.1挖掘教材背景知识,扩大思维范围,改善阅读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