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惘然心理原型的典象化造型

作者:杨 朴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人类的文学史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作品人们不一定一下子都读得懂,但这并不妨碍人们都喜欢它;有些作品即使是专家学者也不能得出一致的看法,但这并不妨碍专家学者们都赞赏它;有些作品恐怕永远也不会获得统一甚至大致一致的认识,但这并不妨碍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商隐的《锦瑟》就属于这样的伟大诗篇。一篇《锦瑟》解人难。自从《锦瑟》流布以来,有多少人被它所迷醉,有多少人被它所折磨,有多少人被它所激发点燃,有多少人被它所伤透脑筋,又有多少人以它为对象抒写了数不清的文字,发表了林林总总的观点。一篇仅仅56字的诗作何以会造成这样的奇观?这自然在于李商隐《锦瑟》的伟大,《锦瑟》形式的明确而又朦胧,《锦瑟》意象的纷繁而又多义,《锦瑟》用典的晓畅而又深奥。但是,长期的争论不休,“穿凿附会,纷若聚讼”,是不是还有另一种更重要的原因即人们欣赏诗、解释诗的观念和方法与《锦瑟》不同、与诗不同、与争论者自身对诗的理解也不同的作用呢?
  《锦瑟》一诗与一切诗一样,在表达情感时,用的是艺术符号的表现方法。也就是说,李商隐写《锦瑟》用的是艺术符号,而不是一般的语言符号,但我们在欣赏和解读李商隐《锦瑟》时,用的是一般语言符号,而不是艺术符号。《锦瑟》“解人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出在这里。由于不能从艺术符号的角度解释《锦瑟》,《锦瑟》情感的典象化造型就成为一种障碍,或者被说成是李商隐对锦瑟的吟咏(咏物说),或者被说成是瑟声适、怨、清、和四种情调(情调说),或者被说成是对一个叫锦瑟的丫环的隐情的表达(咏人说),或者被说成是追忆旧欢之作(怀旧说),或者被说成是对亡妻的怀念(悼亡说),或者被说成是对他自己全部创作的概括(诗序说),或者被说成是寄内、思家之作(思妻说),或者被说成是对一种美的形式的表现(形美说)等等。
  诗是用艺术符号的方式表达人的情感的。之所以是用艺术符号的方式表达人的情感,那是因为,用一般语言符号的方式不可能表达人的情感。艺术符号与一般语言符号的区别是,一般语言符号即我们常用的语词概念,只能标示出某种情感、情绪而不可能把某种情感、情绪的具体结构样式表达出来。相对于情感、情绪的复杂性、深刻性和深邃性,一般语言符号一筹莫展、不可企及。艺术符号虽然也运用了一般语言符号,但它只是诗人创造诗的意象、结构和形式的材料,而不是用它来直接表达情感。苏珊•朗格说:对情感生活的认识,“是不可能用普通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之所以不可表达,原因并不在于所要表达的观念崇高之极、神圣之极或神秘之极,而是由于情感的存在形式与推理性语言所具有的形式在逻辑上互不对应,这种不对应性就使得任何一种精确无误的情感和情绪概念都不可能由文字语言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译,南京出版社,2006年,第108页)。表达人类情感的诗,只能用艺术符号的方式而不能用一般语言符号的方式。从这一角度看,诗人在诗中创造的就是艺术符号。艺术符号是诗人表达的情感的象征,因而,我们理解诗、欣赏诗和阐释诗时,就应从艺术符号的角度去展开,而力避在一般语言符号的角度去进行。
  艺术符号主要是指诗中的意象和结构。诗即意象,诗即结构。意象和结构即情感的象征。意象是指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结构是指表现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的意象样式;而象征是指一种意象及其结构方式超过了明显的和直接的意义而具有了更抽象更普遍的意蕴。意象和结构是诗人为情感造型的艺术创造方式,诗人就是用意象和结构为他体验到和理解到的情感造型的,有什么样的意象、结构就有什么样的象征,因而就有什么样的情感。
  以典象化造型象征惘然之情是《锦瑟》一诗的最大特点。《锦瑟》是写失落、失意、失望(也包括失迷)的情感、情绪的,但无论用什么样的失落概念都不能将失望的情感、情绪结构样式给表达出来。要把失落的惘然之情忠实地表达出来,就得给惘然之情造型,也就是给惘然之情的情感、情绪找到“客观同构物”或“客观对应物”。《锦瑟》的“客观对应物”不是自然景物而是由典故抽象出来的典象。《锦瑟》中所写的一切如锦瑟、弦柱、庄生晓梦、望帝春心、迷蝴蝶、托杜鹃、沧海月明、蓝田日暖、珠有泪、玉生烟等等,都应理解成是诗人表达他的情感或他理解到的情感的意象和象征。但最典型的还是典象化的情感造型方式。所谓典象就是典故的形象和意象。用典故形象或意象来表达情感,典象便成为情感的象征符号。典象其实是某种原型情感的象征化形象或意象,典象是一种被经典化了的传统,运用典象就是运用原型化的表达方式,运用典象也就是在表达原型的情感。流沙河说:“或思考问题借助于旧典,或发表意见引喻古人;乃至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一举一动,往往自然地联想起历史上的奇闻轶事和先圣先贤的嘉言懿行。那些已被历代文人经验化了的古典意境恰好同他个人此时此地的经验层面叠合起来,交融起来,显象在他心中,如果写诗,这便是用典。”(流沙河:《典象》,王光东主编:《大学文学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7页)“典故又达到了造象水平”,“便是典象了”(同上第158页)。典故被转换成典象就是艺术符号的创造,典象就成了艺术符号。诗人以一般语言符号难以表达情感时典象便自然成为情感象征的艺术符号。
  典象化的象征方式比一般意象的象征方式更具艺术性也更复杂难解。《锦瑟》八句诗用了四个典象,这就使《锦瑟》意象重叠、扑朔迷离、朦胧深奥。最明显的是“思华年”后面的四句四个典象:庄生梦蝶,望帝化鹃,沧海珠泪,蓝田玉烟。《锦瑟》所用典故,是约定俗成的“传统”形式,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一旦我们按照原典故来理解和阐释《锦瑟》的意义,那我们就肯定犯了按图索骥、刻舟求剑、胶柱鼓瑟的错误。李商隐对这些典故的运用并非是典故的原意,而是化典取象,以象生义——抽象出一种意象和形式并形成一种结构,这种意象、形式和结构具有了一种脱离典故原意的“它性”即形式的意义,这种典象即在典故中抽象出来的形式和结构自然就成为他情感的造型形式。李商隐化典取象、创造抽象形式的方式是,或剔除典故的原意,或只取典故之意象,或在整体结构中为典象注入新意,这就使典象离开了“传统”的原意,达到了对典故的形式抽象。而这种抽象化的意象、形式和结构就生发出新的意义和意味,并且,产生出意境性的“空筐”结构。
  “锦瑟无端五十弦”,是诗人为表达生命感受而创造的象征化意象。锦瑟不是典象,但却是诗人为他生命感受而创造的“客观对应物”。瑟一般为五弦、十五弦、二十三弦,三十五弦,但多为二十五弦。而诗人所描写的瑟却是五十弦。为什么是五十弦呢?“无端”即这种另类的瑟是没有因由没有理由没有由来的五十弦。“无端”即无须因由无须来由,“无端”即是先天注定无可更易别无选择神秘莫测不可言说的。《锦瑟》是诗人五十年生命最后的绝唱,诗人用五十弦的瑟来表达他五十年的生命感受,因而瑟便成为诗人人生感受对象化的象征符号。
  “一弦一柱思华年”,因为有了“无端五十弦”,才曲曲折折浓浓郁郁。弦弦柱柱杂杂沓沓、交交错错复复合合,奏出繁繁密密幽幽深深的旋律。而那旋律生发出的意象正是诗人五十年生命感受的音乐造型。“思华年”是对过往人生的回忆。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