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两颗巨星交辉的光芒

作者:严英秀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写过大量怀念李白的诗。从33岁结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结下深挚友情的那一年起,杜甫就没有停止过对李白的赞美和思念。他推崇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超凡才华,钦慕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纵恣性情,更同情他“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悲剧命运。杜甫小李白11岁,自天宝四载745年一别之后,他们就再无机会相见。然而,在生离几成死别的隔绝中,杜甫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欢聚,及至在阔别十五年后,他还在热切地呼唤着年迈的李白:“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和李白的情谊,是两颗伟大的星系在诗的长河中相交运行碰撞出的万丈华彩,相隔一千多年后,今天的我重读这些诗,仍能感觉到一种炫目的温暖。
  这首诗是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永王璘事件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听到消息便赋诗怀念他。诗的基调自一开头便笼上了一片悲愁,“凉风起天末”,秋风乍起,景物凄凉,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一句,便觉人海苍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问候,表现出了对李白最关切的心情。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一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唯有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此诗中最有分量的两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议论中带情韵,对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文采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而李白长流夜郎,正是遭人诬陷所致。一憎一喜,可谓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我们联系杜甫自己的身世遭遇来看,就知这极悲愤的感叹不只是因为李白一人一事而发。李白政治上蒙冤,“世人皆欲杀”,而杜甫自己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后,从此颠沛流离,一生饱经国破家难,贫病忧患而死。共同的遭遇使两个相隔渺远的挚友的心紧贴在一起。杜甫对李白身世的同情中,蕴含着对自己的悲叹,怜李白其才,其实也是怜己,怜更多的同类,英雄惺惺相惜,是他们友谊的根基,也是此诗忧愤之深之广的根本原因。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
  杜甫之于后世,留下的不只是其诗其才,更重要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胸怀和境界,在友情交往中,他更是先他人之忧而忧。在系列“忆李白”“梦李白”“怀李白”的诗里,他置自己的沦落辛酸于不顾,而去揣想李白的怨愤,耿耿于李白的其意之难平,他对李白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的理解与体恤。他给予了李白极高的评价:以庾信、鲍照比照李白的诗才,以苏武、黄公比李白的忠诚,以贾谊、孔子比李白的政治抱负。现在,当李白流寓江湘,杜甫怎能不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屈原呢?李白的绝世才华,李白的高洁情操,李白的不平遭遇,在杜甫的心目中,都可比虽死犹存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以杜甫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千载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怀友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没有李白式的奔腾浩荡,一泻千里,而是杜甫独有的深沉低回,波浪起伏。吟诵全诗,如读友人字字含泪的思念。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沉郁深微,浓如酒绵如江,无限心事尽在其中。我常想,李白何其幸也!当他慨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时,他怎会想到,这世上果真有一个人是知他所忧知他所求的。他不但活在自己的诗章里,同时也活在另一个诗人不朽的诗章中,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李杜文章在”,这样伟大的一份友谊便永远不会泯灭,这样伟大的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懂得,便会长久地感动着我们。
  作者系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