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蓝桥”的见证

作者:崔际银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有一部演绎青年男女爱情悲剧故事的美国电影,名为《魂断蓝桥》。这部电影据称在欧美反映平平,而自从引进中国之时起,就成为影迷心中的爱情经典,历久不衰。《魂断蓝桥》之所以在我国获得巨大成功,除了故事的强烈悲剧性、浓郁的感情色彩、演员的细腻演绎之外,其名称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魂断蓝桥》最初由英文原名直译为《滑铁卢桥》,不久改译为《断桥残梦》,但都不理想。编译组不得已在全国征名,某女士寄去的“魂断蓝桥”,获得一致赞同。“蓝桥”这一与电影十分契合且令人遐思的名称,其原始出处源于唐人传奇《裴航传》。
  《裴航传》是晚唐裴铏《传奇》中的一篇,讲述书生裴航与仙女云英的人仙遇合婚恋故事。其主体部分再现了裴航为获得美满姻缘付出种种努力的过程,而重点则是借裴航之言行展示“重情”与“追求”的情愫和观念。
  裴航身为饱学的文士,应举登第乃是最大愿望,当这一愿望不能实现时,情绪何等的低落可想而知。出游,是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而真正能够填充情感低谷、燃起激情者,当然是爱情。“文场不胜情场胜”,曾被视为科宦失意文人满足虚荣心的方式或无奈选择,在裴航这里,却成为矢志追求。裴航对爱情的追求,鲜明地表现在对科考的弃绝。他在蓝桥驿遇见美丽的云英时,便全心全意地爱上了她。为了找到云英祖母要求的“玉杵臼”,他身“至京国,殊不以举事为意,但于坊曲闹市喧衢,而高声访其玉杵臼”。放弃科考、置身闹市高声寻访这样的事情决非一般读书人所能为。我们经常见到致力科考而放弃美满情缘、维护脸面而远避尘俗市肆之人,而极少这等因情弃业、为情入“市”之人。裴航可谓真正重情的“情种”。
  为了获得云英的爱情,裴航付出了很多。他历经辛苦找到了玉杵臼,主人卞老索值“二百缗”且不肯降价,裴航“乃泻囊,兼货仆货马,方及其数”。由于把所有的资财包括代步的马匹都折价用以购买玉杵臼,他只好步行返回蓝桥,我们不难想象裴航见到云英和她的祖母时的满面风尘之状。老妪对其“大笑曰:‘有如是信士乎?吾岂爱惜女子,而不酬其劳哉’”的应答,明显包含着对其诚信的赞赏。但事情并非就此结束,云英明知裴航的真心,却说:“虽然,更为吾捣药百日,方议姻好。”裴航“即捣之,昼为而夜息”,并且意志愈益坚贞,直至百日之数。经过如此的磨难(后来证明是仙人对他的考验),终于与云英结为美满姻缘。裴航的求爱经历,虽说信仰道教的裴铏意在表达仙凡感通和求仙须诚信的主题,却也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它告诉人们:真情可以动人,至诚可以得助,执著可以成功。
  唐人小说中描写人神、人仙相恋的故事不在少数,本篇能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在于格调优美,辞采华丽,更重要的缘于情节结构的匠心独运。裴航下第南游、相国赠钱可视为情节展开的基础;由乘舟归京得遇樊夫人,堪称序幕;接下来的蓝桥之约、杵臼之觅、洞府之会,则是故事重心所在。这其中有一见钟情的执迷、借诗达情的试探、希望无着的怅惘、柳暗花明的欢愉、故意设障的考验、克服困难的努力、终成眷属的满足等等。这些与情节的展开、发展相连接(有的本身就是情节的组成部分),使得通篇既首尾相应又富于变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篇中用大量文字记述对裴航的考验,不唯增加故事的曲折性,更重要的是突出裴航的“信士”品德——道家十分强调修仙的道德因素。另外,樊夫人首尾两次出现,增强了全篇故事结构的稳定感。而诗歌的运用,除了发挥串连情节作用,也意在显示文才。至于玉兔捣药的小穿插,则如一件精巧别致的微型饰物,意象非常美妙。
  裴铏生活在唐朝末年。据宋代赵彦卫的说法,裴铏作《传奇》乃是为了“温卷”(见《云麓漫钞》卷八),而且《传奇》对裴铏由地位卑微的记室升任成都节度副使加御史大夫的高官,起到了重要作用(见周楞伽辑注《裴铏传奇•前言》)。这方面的情况不拟在此讨论,我们意欲指出的是,《传奇》的创作吸收借鉴了前人的创作成果。即以《裴航》为例,不难看出与其他小说的关联:裴航初遇樊夫人,“虽亲切,无计道达而会面焉。因赂其侍婢袅烟,而求达诗一章”。“诗往,久而无答,航数诘袅烟”。在袅烟的帮助下,樊夫人最终与裴航面谈并“使袅烟持诗一章答航”。这一情节,颇似元稹《莺莺传》中张生得红娘之助而与莺莺以诗往还传情。其中樊夫人的答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与莺莺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都具有意旨朦胧、耐人寻味之意。裴航途经蓝桥驿,因十分口渴,到茅舍“求浆”,云英“于苇箔之下,出双玉手捧瓷瓯”,裴航为其“露裛琼英,春融雪彩,脸欺腻玉,鬓若浓云,娇羞而掩面蔽身,虽红兰之隐幽谷,不足比其芳丽”的美艳所惊,与《本事诗•情感第一》之崔护游都城南,因渴索饮,与“妖姿媚态,绰有馀妍”的女子两情相悦,几无分别。末尾所写分明是作者假卢颢问道、裴航言理,讲一番道家虚实的话头,则与《洞庭灵姻传》(《柳毅传》)末尾柳毅向薛嘏赠药开导是同一机杼。就“由凡入仙”而言,裴航与柳毅颇为近似。但在追求功名还是倾心爱情的选择上,裴航大大超过了张生。张生是在获得美满姻缘之后又醉心于功名,成为“始乱终弃”之人;裴航则毅然抛弃了对士人最具诱惑的科举,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情感倾注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之中,终至花好月圆。从中体现了唐人重情、重视自我感受与满足的特征。不过,有人认为故事表现出对唐代门阀婚姻的批判云云,则未必然。因为当裴航与云英成婚后感激涕零地拜谢老妪时,妪曰:“裴郎自是清冷裴真人子孙,业当出世,不足深愧老妪也。”可见裴航原是具有慧根仙器的人,否则恐怕无论如何樊夫人也不会将仙妹云英引荐,更不用说他也得登仙界了。由此看来,裴航的结历不但没有批判门阀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可谓是对门当户对姻缘的弘扬与肯定。
  本篇故事被概括为“蓝桥之会”,在后世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稗编多有引录:《清平山堂话本》有《蓝桥记》,《宝文堂书目》著录之《蓝桥记》殆即此本。二是编为戏曲者颇夥:如宋官本杂剧《裴航相遇乐》,元庾吉甫杂剧《裴航遇云英》,明吕天成传奇《蓝桥记》,清黄兆森杂剧《蓝桥驿》,洞口渔郎传奇《蓝桥驿》,一名《蓝桥记》。这一切足以说明《裴航传》不愧为极富生命力、历史穿透力的优秀之作,而“蓝桥”则成为真挚爱情的象征。
  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附:裴航传
  
  长庆中,有裴航秀才,因下第,游于鄂渚。谒故旧友人崔相国,值相国赠钱二十万,远挈归于京,因佣巨舟,载于襄汉。同载有樊夫人,乃国色也。言词问接,帷帐昵洽。航虽亲切,无计道达而会面焉。因赂其侍婢袅烟,而求达诗一章,曰:“同为胡越犹怀想,况遇天仙隔锦屏。傥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冥。”诗往,久而无答。航数诘袅烟,烟曰:“娘子见诗若不闻,如何?”航无计,因在道求名酝珍果而献之,夫人乃使袅烟召航相识。及褰帷,而玉莹光寒,花明景丽,云低鬟鬓,月淡修眉,举止烟霞外人,肯与尘俗为偶!航再拜揖,愕眙良久之。夫人曰:“妾有夫在汉南,将欲弃官而幽栖岩谷,召某一诀耳。深哀草扰,虑不及期,岂更有情留盼他人,的不然耶?但喜与郎君同舟共济,幸无以谐谑为意耳。然亦与郎君有小小因缘,他日必得为姻懿。”航曰:“不敢!”饮讫而归。操比冰霜,不可干冒。夫人后使袅烟持诗一章答航,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航览之,空愧佩而已,然亦不能洞达诗之旨趣。后更不复见,但使袅烟达寒暄而已。遂抵襄汉,与使婢挈妆奁,不告辞而去,人不能知其所造。航遍求访之,灭迹匿形,竟无踪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