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世态人情的倾情关注和独特观照

作者:陈来生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范小青:江苏苏州人,现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杂志》主编。创作成果丰硕,擅长以素淡隽永的笔法书写世态人情,语言清爽而不失韵味。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政府文学艺术奖、全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冰心奖、飞天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
  《城乡简史》因“选择了城里人记账本这样一个点来反映城乡变革中复杂温馨的人性,达到了短篇小说所能达到的广阔度和深刻性”而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苏州的文化已经深深浸透到范小青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细微之处。这位笔耕不辍的女作家,以敏锐、细腻、朴素的文字关注人生世相,小巷风情、市井琐事、城乡变迁……无一不鲜活精妙。也许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潜流深藏,淡淡的文字却韵味无穷,看似不经意间却有着发人深省的思考。
  
  一、作家范小青的《城乡简史》
  
  《城乡简史》可以说是一篇构思精巧、举重若轻的以短篇而尝试宏大叙事的成功之作。题目大气而又精巧,以城里的蒋自清和从乡下走进城里的王才一家,勾勒出了世纪之交城乡互动的简括历史。小说从城市普通生活的一角起笔,市民自清误把一册家庭账本当做书籍捐给了希望小学,被甘肃农村小学生王小才抽号拿到了。账本中记载的475元钱一瓶的“香薰精油”引起王小才父亲王才的关注,他们一家人如何都想象不出这个“种一年地也种不出来”的拇指大的一瓶东西是什么,连字典里也查不到,由此激发起王才进城的欲望。王才来到自清的城市,戏剧般地租住进了自清小区的车棚,他们虽然靠收旧货过日子,但感到非常幸福,因为城里连电扇都能捡到,菜场地上的菜叶居然不要钱随意捡。小说以一册账本为线索,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城乡生活的巨大差异,而且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示出了不同阶层文化上的巨大反差。
  “历史,在他们身上”,这是范小青谈她的长篇新作《赤脚医生万泉和》的说法,正可用来评价《城乡简史》的现实意义。《城乡简史》的获评,一是对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作家从熟悉的生活入手,揭示新生活、新观念、新矛盾、新人物。范小青从1982年初领取第一笔工资后就开始记账,目的是督促自己节约,记到后来,先前的作用和目的已经消失了,只是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心理需求了。但就是这些账单带来的生活感悟打开了一篇小说的门锁,启动了一次心灵的历程。三是关注深度思考,关注审美创新,《城乡简史》通过视角转换完成了时空的切割,城里的自清沿着账本的流向去查寻误捐出去的账本,乡下的王才又因这册账本成为另一端的主人公,并循着账本的来历去探寻城里人的生活。这种看似简单其实大巧若拙的技法,使小说凭借现代小说技术获得了非凡的容量。
  《城乡简史》可以说是一个账本的旅行,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巨大改变,以及亲历改变之人的生存状况,他们的思想、消费无一不随之改变。有些账目内容,现在已经消失了。翻看以往的记录,让人感慨万千。账本代表了一种生活记忆,更见证了整个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物质条件、消费观念、人的心态都在变化的大环境中不经意间改变着。小说里的字典,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符码和城乡人民共同拥有的一种文化背景,然而,这本字典里却没有“香熏精油”的词条,表现了作家对生活进程或现代化进程的某种感想与认知。
  
  二、女作家范小青的《城乡简史》
  
  在此次鲁迅文学奖最受瞩目的中短篇小说获奖名单中,女性作家占五分之三强,成为本届一大亮点。对此,范小青认为既有巧合,也是一种必然,说明女性文学创作在进步。她认为,作为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优势是更加专一,笔触更加细腻,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更涉乎心灵。
  正因为她对记账及其心态有着细腻而独到的体会,所以《城乡简史》里的蒋自清,丢了账本,会那样地坐立不安;因为她对生活保持着长久的热情和敏感,所以僻远乡村的王才才可能看到蒋自清的账本,才可能沿着蒋自清的账本走到城里,开始了他们一家在蒋自清看来很艰辛,而王才和他的妻儿却充满了兴奋和欢乐的新生活。
  《城乡简史》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捕捉住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之间的关系,以农民一点一滴地读懂城里人的账本的生活细节,让人体味到新生活的变化与展开,苏州女作家特有的敏锐和细腻,使作品的视角和笔触富有自己特色,很有思想艺术冲击力。
  作为一个女作家,范小青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她的短篇小说所涉及的生活常常绵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空间扩展到数省,小说中充盈着一种范小青式的沧桑感和命运感。《城乡简史》中从1元3角5分一只塑料脸盆到475元一瓶的香薰精油,其间包含了中国社会多少年间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命运是人无法支配、不能掌握、不可预见却能够对人的生命历程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强大力量。正是由于命运的这种特质,所以影响命运的事件常常很小并不引人注意,多表现为一种偶然性,而人对命运的感知则常常会伴有神秘性。比如那个被错捐出去的账本,不仅它的被错捐是偶然,它被捐出后的流向是偶然,就连接受它的人怎样对待它也是偶然。当这所有的偶然叠加在一起以后,竟然神奇地改变了王才一家的命运。
  小说中,王才父子与自清最终住到了同一个小区里,却终究没有相认、点破。这又是范小青的高明之处,因为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没有那么多巧合的,点破之后就会显得韵味不足。生活的表象之下潜藏着更多值得品味的东西。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其实是一种交叉而并非交融。农村人在城市生活,并不代表他们能够真正融入这座城市。
  王才父子的生活其实是辛酸的。他们来到城市,相对在西部农村是有了很大改观,他们自己深感满意,甚至也学着自清的账本模式开始了“日记式”记账。城市底层人物的幸福,是一种辛酸的幸福。作者并没有书写显见的痛苦,而是着力书写一种内在的辛酸,一种隐藏在幸福背后的辛酸,给人一种“静水深流”的感觉。
  
  三、苏州女作家范小青的“城乡简史”
  
  从最初用吴侬软语描绘旧日苏州,到以女性身份观察机关职场,再到写农民工进城,范小青一直在变,并屡屡给人带来惊喜。评论家王干形容范小青的小说如“清明上河图”,“她的小说许多不是故事性的,而是描画了世风民情,有着史料价值”。获奖后,范小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城乡简史》中,她并不只想表达“生活变化”这一点,自己想表达人性的一种复杂又自然的状态,以及处于贫困地区的人对于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向往。用她自己的感悟来说,“网上也在流行晒账本,晒出来的账本里真是千奇百怪,什么都有,但是有一条真理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家通过晒账本,感受到了生活和观念的巨大变化。因为有了巨大变化,僻远乡村的王才才可能看到蒋自清的账本,才可能沿着蒋自清的账本走到了城里,开始了他们一家的新生活”,因而才有了《城乡简史》。
  细观近年来范小青的创作,不难发现范小青非常注重生活给自己的感受,甚至可以说,生活要让她变化,她不得不变。近两年范小青的小说写农民工的至少占了范小青所写小说的一半,除了《城乡简史》,还有《在街上行走》《回家的路》《像鸟一样飞来飞去》《法兰克曼吻合器》《城市之光》等。
  范小青以写苏州小巷人情见长,《城乡简史》的写作手法也一如既往,平实、细腻。故事框架很简单,整体构思也很传统,人物和情节与正统的小说特征很是切合。虽然结构上人工痕迹较重,但是很好看,“很有张力”。《小说选刊》编辑言:“通过一连串的巧合营造出来的故事,读来令读者有跟踪探究的欲望”,“但它又不仅仅只是对巧合的描述,其中蕴含的对城乡差距的思考颇为到位”。
  在范小青描述的这平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城市的日常其实就是由平凡的少量城市人与大量的异乡人构成,由此我们可知,日常生活也有着自己的丰厚和宏大。
  在“不得不变”的同时,内心情愫萦绕,范小青创作中的苏州风格依旧,连笔下的农民工也有苏州人内心的东西。比如,一个北方人一般是不会像《城乡简史》里主人公一样去记一本账,并且为这点账去追那么远的地方的。范小青笔下的农民工都是那种比较老老实实的、但是又有点小智慧小狡猾的那种,这样的农民工实际上有着苏州文化背景,比如王才的满足。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胡平认为,农村题材小说天生带有某种文学性,而范小青能把城市小说写得一样温馨,富于人文关怀,又令人深思,善于在寻常中发现不寻常。这或许因为小青是苏州人,从小在这里长大,受这里的文化熏陶,表现出来的就是苏州文化这种状态。
  
  
  陈来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历任苏州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苏州大学旅游系主任,现为苏州科技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苏州市政府咨询专家、苏州市旅游文化促进会会长、苏州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有《史诗、叙事诗与民族精神》《制度文明与风俗流变》《名城旅游与名城保护》《世界遗产在中国》《中国园林史话》等十多部专著,另有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