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因美而孤独

作者:刘国强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据《韩非子·和氏篇》记述,春秋时楚人卞和三献荆山之玉,不仅不被人慧识理解,空怀美玉,困守孤独,反而累遭刖足之酷刑,枉受欺君欺世之罪名。两千多年后和氏璧这个凄美的传奇再度上演,又一个楚人沈从文向世人走来,他因为缔造和坚守他的《边城》之美而孤独一生。随着现代进程的发展,那令曾有一代天才之誉的沈从文甘愿因此而孤独终生的“落伍”的美,那让一向温和的“乡下人”作家因此而具有无畏的勇气和疯狂甚至自毁的冲动的边城茶峒,正从围城中闯出,闯进人们的心灵深处。正如金介甫所坚信的那样,沈从文的《边城》“像屈原的《离骚》和整个属于他或他那学派的楚辞一样,必将永世长存”。
  
  一、“浮在空气里”
  ——山水灵动之美
  
  在沈从文的笔下,《边城》拥有着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生态环境,高山溪水美丽纯净,建筑布局古朴自然,构成这个环境的所有因素都是那么灵动和富有诗意。
  水是沈从文作品中最温柔灵动的部分。沈从文自幼便陶醉在水和水的联想之中:“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在与水的亲近中,幼小的沈从文读到了生活这本大书。作家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中又说:“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边城的水最是清纯灵动。老船夫撑渡的那条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水静静的,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那条历史上知名的酉水,在茶峒城边流过时宽约半里。从下游的辰州跟沅水会合的地方以上,酉水及各支流都清澈见底,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的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这小溪和大河是这样的纯净明澈,曲折而平静,既不单调也不险恶。河的两岸多高山翠竹,常年作深翠的颜色,逼人眼目。这美丽的自然山水成就了湘西能够净化灵魂陶冶性情的生态环境,这灵动的湘西之水赐予了沈从文抒写边城无限的灵气。汪曾祺说,沈从文是一个水边的抒情诗人。
  边城人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了古朴灵动的美学观念,那就是顺应自然,拥抱自然,与自然融合,天人合一。边城人设计的茶峒城凭水依山而筑,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置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房子大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全都设有吊脚楼,地尽其力,物尽其用。青石铺道,白塔耸立,古渡摆舟,石碾滨水,如诗如画,古色古香。在酉水两岸,“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边城的人们爱山爱水更爱桃杏花。边城顺水下行七百里就是陶渊明盛赞过的桃源。边城人古朴灵动的审美观念应当说跟桃源人的审美古风渊源有自。沈从文是这样描写和称道这种自然协调的建筑审美布局的:“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沈从文对边城灵动的山水、建筑的神往倾心和推崇之情,流淌在《边城》故事的字里行间,贯穿在作家对边城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的描写之中。
  
  
  
  二、“八面山的豹子”
  ——形象超群之美
  
  如果说边城人生活在美丽的山水画里,那么也可以说边城人自己也成了这美丽的山水画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了。这里的男男女女在风日里把皮肤变得黑黑的,姑娘们眉清目秀活泼温柔,喜欢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男孩子们宽宽的肩膊,明亮的眼睛,身体结实如老虎。其中那一个傩送“美丽得很,茶峒船家人拙于赞扬这种美丽,只知道为他取出一个诨名为‘岳云’”。虽无什么人亲眼看到过岳云,一般的印象,却从戏台上小生岳云,得来一个相近的神气。“岳云”的诨名直观而古拙,又恰与傩送的英俊聪明、英武能干的神气相符合。撑渡船的老船夫对傩送当面称赞的话则说得更形象生动,富有乡土气味。“‘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全是特为颂扬你这个人好处的警句。”那一个翠翠是一个可怜的孤雏,因为住处西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就为她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翠翠”的取名朴实而优美,既有以翠竹之长青不衰寄托长生旺生之祝福,更有以翠竹之美丽可人喻褒人物之美丽可人。天保赞叹翠翠“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傩送则称赞翠翠“像个大人了,长得很好看”。不管是傩送、翠翠,还是其他每一个边城人,他们拥有自然赋予的美丽的形象,反过来又融进了边城山水的美丽之中,把这山城的山水营造得更加美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边城人正是因为生活所在的自然山水的美丽才出落得美丽超群,而边城的山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群美丽超群的边城人才真正显现出自然的卓绝的美丽。
  
  三、“也爱利,也仗义”
  ——心性坦然之美
  
  陶渊明展现的桃源之美是一种由风景秀丽的桃源而升华出的美,带有强烈的虚幻色彩。在那里,桃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与外面世界完全隔绝,生活在封闭的境界。沈从文展现的边城之美则是一种植根于茶峒的真实的美。在这里,边城人既能自由出入、有吞有吐,又能守定自然,民风淳朴。边城是一个自足又开放的系统。
  边城茶峒位于今湘、黔、渝三省市的交界处,属湖南省西部的花垣县,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为历史上湘西四大名镇之一。茶峒城虽地处偏僻边远,群山环绕,但也并不封闭闭塞。边城茶峒位居川湘要道,是湖南境内入川前的最后一个码头。小船到此后,无从上行,所以“凡山东的进出口货物,皆由这地方落水起岸。出口货物俱由脚夫用松木扁担压在肩膊上挑抬而来,入口货物也莫不从这地方成束成担的用人力搬去”。老船夫撑渡的小溪离茶峒城只一里路,正处于川湘来往要道上,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由公家安排了一只可以一次连人带马载二十位搭客过河的方头渡船,来来往往,渡人渡物。边城的河街因为地处川东商业交易接头处,客店、理发店、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介绍水手职业的场所等,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边城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之中,同时还通过贸易的往来等途径不断扩大这个系统的开放程度。但茶峒人在吸纳外面世界新的事物的时候又是那样的坦然,从没有因为这个系统的开放而放弃由这个自然山水化育万年而形成的质朴的民性。山城中最突出的是顺顺一家。天保、傩送兄弟两人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豪放豁达,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他们的父亲顺顺喜欢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为人明事明理,正直和平,没有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世故、奸佞小人的阴险奸诈,被山城人推举为掌水码头的执事人。在茶峒边境提及父子三人,人人对这个名姓无不加以一种尊敬。这种尊敬代表着边城人对朴素正直、重义轻利美德的广泛认同。每当白河涨水的时候一些勇敢的边城人常常驾了小舢板去河中救人救物。这些勇敢的人,跟所有的边城人相似,诚实正道,“也爱利,也仗义”,“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边城人总是守着一份做人的坦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