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离奇有趣织游戏 虚幻夸张构奇篇

作者:黄来明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西游记》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准童话”,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童叟皆知,人人喜爱。鲁迅认为,吴承恩的伟大贡献在于将历代流传的西游故事“汇集起来,以成大部的《西游记》”,而且以其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西游记》推向世代累积型作品的最高峰,“所以人都喜欢看,这是他的本领”。而《西游记》的“所以人都喜欢看”的重要因素,在笔者看来,除了与顽皮的悟空、天真的八戒和可爱的小妖等形象以及戏谑诙谐的语言有关之外,和它离奇有趣的艺术化的情节是分不开的。
  
  一、虚幻夸张的游戏情节——外在形式
  
  《西游记》中,写人物、写环境、写物品,无不带有夸张的笔法,显示自己独特的幻想特色。吴承恩往往把夸张和神化结合起来,他的夸张不是简单地夸大或缩小,而是夸张到“神”的地步,夸张出神奇的色彩。一把芭蕉扇的风力之大,可以煽得人飞行万里,煽得火山熄灭,这是夸大,也是神化。作者还把夸张和风趣幽默结合起来,夸张出幽默感。对猪八戒的食欲的描写显然是夸张的,这种夸张常常引人发笑。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心翻跟斗,不仅把如来佛的五个手指头夸为五座大山,而且写得饶有风趣。
  吴承恩创造性地设置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神奇出世、西天取经等情节,在一个历史传说的骨架上,随意配置自己想象中的奇闻险事,作为血肉充盈其间。《西游记》以写奇人奇事奇物奇境为显著特征。除唐僧外,许多“人物”都是亦人亦神亦物的形象,神、物、人的统一体。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还是牛魔王、涌地夫人、罗刹女等人物形象,共同的特点是神性十足,有奇异的宝物护身,具超凡入圣的本领。孙悟空和猪八戒是动物、人、神的统一体自不用说,牛魔王和孙悟空一样,也有七十二变化,具有牛的形体,牛的气质,同时又有人的思想情感,会娶妻纳妾、生儿育女、使奴唤婢等,这就自然使之成为牛、人、神的统一体。将“物”神化,是小说将“人物”神化的一部分。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这可长可短、可粗可细、能横扫千军的如意棒,就是孙悟空的象征,是孙悟空的一部分。芭蕉扇也是一件能变化的神宝,平时只有杏叶大小,用时可变成一丈二尺。有了它,要风得风,想雨有雨。人为物传,物为人用,神奇之人能获得神奇之物,神奇之物使人更富有神奇色彩。而师徒四人一路所遇八十一难,可以说都是奇诡怪诞的,所以才愈显得孙悟空神通广大。奇中之奇的情节,也是因人设事,事中显人。像陈光蕊死后十八年再复入世;宝象国王在井底,因龙王保护三年尸体不腐,凭老君的一粒仙丹又起死回生;孙悟空到阴曹把猴类的名字一笔勾销,从此猴类便无生死之忧等等,光怪陆离的种种奇事,真可谓无奇不有。取经路上所遇的奇境,更是异想天开,不仅有天堂地狱、龙宫海底,也有奇山怪水、异国风情。什么“八百里流沙河”、“八百里火焰山”、千年的七绝山稀柿桐、三百余里的火焰山无底洞,真令人目不暇接。那子母河,竟使唐僧、八戒饮此河之水后结成胎气,而落胎泉里的一口水便解了胎气,二人顿时恢复如初。在奇境的安排上,做到了一物降一物,一绝胜一绝。这五彩缤纷的奇异境界,实堪称“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
  
  二、天真烂漫的游戏情境——整体氛围
  
  作者在塑造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人物形象时,紧紧扣住他们集人、神和动物于一身的特点,故意留下一段缺憾,造成一种并非完整无缺的英雄形象,从而使这两个形象更加丰满、有个性而富有艺术魅力。作者赋予了孙悟空以高强的本领,尤其是他那神奇莫测的七十二般变化,随意自如,变什么像什么,但同时又让他有变不掉的长尾巴和红屁股。猪八戒也是如此。作者赋予他三十六般天罡数的变化,但他只会变山、变树、变石头、变癞象、变水牛、变大胖汉,若叫他变作一个俊俏小巧的女孩儿,他可就犯难了。若硬要叫他变,也只变得过头来,像女孩儿面目,但“肚子胖大,郎伉不像”。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比全知全能的文素臣要“有趣”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过求完备”,这却是令人赞赏的真知灼见,也是游戏笔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又一独到之处。
  《西游记》的游戏性,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外形性格方面,更多地体现在英雄的行动和斗争方式上。由于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性格不同,他们的行为和斗争方式也大不一样。孙悟空作为一个传奇英雄,主要表现在对崇高神佛的戏弄嘲讽和战胜妖魔的机智风趣上。对于玉皇大帝,他直呼其为“玉帝老儿”;对如来佛祖他痛骂并戏谑成“妖精的外甥”。在与妖魔鬼怪的严肃战斗中,他总是乐呵呵、笑嘻嘻的,抓耳挠腮,寻找机会戏弄对手,满脸轻松戏谑的神气。
  由于游戏笔法的运用,像孙悟空大战二郎神这样原本该是紧张激烈的战斗,然而在文中,不见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幅由饿鹰扑麻雀、鱼鹰捕鱼、灰鹤啄蛇等镜头组成的生机勃勃、五彩缤纷、情趣盎然的大自然图景。在《西游记》中,不仅这种紧张的斗法场面时有戏剧性的穿插,而且在孙悟空深入虎穴营救唐僧的紧要关头往往也间有风趣的花絮。在平顶山,孙悟空变作老妖的模样去营救被金角、银角大王捉住的唐僧、八戒、沙僧三人时,看见被吊在梁上的猪八戒竟然还和沙僧说说笑笑,顿时发顽皮之意,对妖精说:“我儿,唐僧的肉我倒不吃,听见有个猪八戒的耳朵甚好,可割将下来整治整治我下酒。”八戒听见慌了,大声骂道:“遭瘟的!你来为割我的耳朵的!我喊出来不好听啊!”一场气氛紧张、任务艰巨的营救行动顿时化为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喜剧性冲突,不禁让人开怀大笑,有趣的是,八戒的慌不择言走漏了孙悟空变化的消息,于是形势再一次紧张起来,造成一种张弛相间、起伏跌宕的文势,不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而且时时让读者有一种轻松欢愉之感。写悟空与羊力大仙比赛下油锅时也是如此。
  而猪八戒的英雄行为,则集中表现在贪欲和禁欲的对立上。他那贪吃好色、庸俗自私的性格和出家人身份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其在西天取经路上经常闹出笑话。他仅因贪吃而上当受骗过多次。如白骨精变作一个小姑娘说要斋僧,他一听到有香米饭、炒面筋,也不问真假,就跑了个“猪颠疯”,欢欢喜喜地向唐僧报告。朱紫国中,孙悟空知道他贪嘴,为骗他出门,诱惑他说市上有大烧饼、大馍馍等无数好吃的东西,猪八戒听了,“口水流涎,喉咙里咕咕的咽唾”,拿着碗盏,兴高采烈地跟着孙悟空出门去,结果不仅没有大饱口福,反而被顽皮的孙猴子戏弄了一番。猪八戒的贪吃、贪睡、好色,看似滑稽,其实正是他憨直率真的具体表现。这种朴实率真的性格,再加上他有勇敢作战、勇于承担脏活累活等优良品格,使人感到他虽可笑但并不可恶,甚至反而觉得十分可喜可亲。
  写孙悟空三反天宫时,如来与悟空赌赛,答应他如果一个筋斗能翻出自己的手掌心,就做主叫玉帝将天宫让出。为了留下些记号让如来作证,悟空在那右手中指变的柱子上写一行大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并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受到民间万众顶礼膜拜的尊贵的如来佛祖,连天庭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也对他礼让三分,而一下界妖猴竟敢在他纯洁高贵的手掌心中撒了一泡猴尿,这是多么戏谑和滑稽的一笔啊!然而这恰好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方式。
  
  三、三段程式的游戏形式——内在结构
  
  “三段式”是一种叙述故事的方法。它最初是适应于民间童话故事讲述和流传的需要,将性质相同而具体内容相异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连贯在一起,形成反复的结构,常见于童话创作中。这种叙述方法使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都得以鲜明地表现,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由于这些事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并且结合着丰富的幻想,所以在实际讲述中并不使人感到单调,反而具有一种特殊的情趣。同时,作品中的反复,显然会提高内容的统一和明确的程度,因而能给儿童以深刻的印象,使儿童易于探索任务、事件和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