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生命形式的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

作者:曹文英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金波在儿童文学界以诗闻名,人们总愿意说“诗人金波”,金波创作的主体是诗歌,这些诗歌长久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他的童话虽然没有他的诗歌那么声名远扬,但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幻想,又比之诗歌更多地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一、 生命形式的表现和探索
  二、
  “好的文学作品除了精准、浓缩地表现人的生活和内心外,还应该表达作家对人生、生活、生命、世界的深刻思考。”对生命形式的表现和探索,是金波童话的鲜明主题和特色。在金波的童话中,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故事,都常常会引起孩子甚至成人的深深思考,因为作家通过童话把现实中的人生体验寄寓在作品之中,引导着读者去品味、去体会、去思考世界与人生。虽然对于儿童来说,开始阅读时也许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但作为一种阅读经验,融入生命中,在成长的过程中或是成人以后,必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只蓝鸟和一棵树》,就向我们传达了金波对生命的赞颂。种子为了获得生命,请求蓝鸟把它种在地上,于是,蓝鸟把种子种在了光秃秃的山丘上,而且春夏秋冬都飞来看望已经长成的树,并对着它唱着生命的赞歌:春天赞美开放的花朵;夏天赞美碧绿的叶子;秋天赞美小树生命的顽强;严寒的冬天,蓝鸟在小树上筑了巢,再也没有飞走。蓝鸟是珍视生命的,当小树美丽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飘零了,小树自己都感到了些悲伤,可是,蓝鸟的赞歌依旧,它让小树明白:最美丽的不是鲜艳的花朵,不是繁盛的绿叶,而是生命本身,因为“生命给人带来快乐”。金波就这样通过一只美丽的蓝鸟和一棵树的恋情,为我们唱出了一首生命之歌。
  在金波的童话里,他不仅赞颂生命的存在,他还思考生命的存在形式。《木鱼声声》就传达出了对更美好的生命形式的向往:小鱼不甘心水中世界的寂静和沉默,它痴心地向往着河岸上可以传出声音的木鱼。终于,它来到了水面外的似乎多彩、惬意的世界,而且爬上了一棵高高的树,守望着那个香烟袅袅、木鱼声声的庙宇。后来,它永远住在了树上,因为“它相信自己既然可以离开水的世界,又能攀上树,就一定能变成绿叶、花朵、果实;它相信自己还可以变成鸟,从树上飞向远方,飞向庙宇,去寻找那个和自己有着相同名字的木鱼”。“从此,鱼不再想念水。”童话中,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充满了奇妙幻想的鱼结果会怎样,但读者可以感受到的是鱼那几乎痴心妄想的念头。鱼儿离开了水,鲜活的生命也许就结束了,但小鱼因为有着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强烈愿望,它离开了。在鱼的冥想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生命存在的深深思索。现代人生活的空间越来越逼仄,就像整天在水中游泳的鱼,对一种沉闷的生活状态的厌倦,就想着要改变一下,以使自己的生命充满活力。生命不仅仅是个过程,生命更是一种探索。虽然作品中对鱼的未来没有任何的提及,但就是拥有这一份美好的幻想,生命也就不会太无味。
  
  三、 美好世界的诗意营造
  
  严文井先生认为“童话虽然很多都是用散文写的,然而我却想把它算作一种诗体,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 。作为诗人、童话家的金波,在他的童话创作中也是处处透着诗情,无论情节编织、意象营造还是童话的整体氛围。这种诗意常常会让读者融入一种充满温馨的奇妙美好的意境之中而眷顾良久。
  有人评论金波的诗说:“诗人笔下的形象美、意境美,真正显示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力和功力。金波善于设比造譬,融情入景,调动通感,化静为动,声情并茂、自由灵活、不露斧凿痕迹地构造了一个个新颖独特、优美清丽的意境。” 在金波的童话中,也有着这种一贯的特色。
  在“红树林童话”中,金波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妙的童话世界。这里有从阳光琴弦奏出的美妙晨曲:阳光穿过红树林的树叶,一束束阳光就像一根根闪光的琴弦,七只红嘴鹦鹉用它弹奏着美妙的晨曲,这曲子“好像露珠滴落在花瓣上,好像雨滴在房檐下摇铃”(《阳光琴弦》);这里是蓝宝石蝴蝶永远的家:在金黄的树叶飘飞的季节,蓝宝石蝴蝶飞到了红树林,“她感受到了每一片红叶子都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她好像又回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她像一朵蓝色的花朵永远地盛开在美丽的红树林里了(《蓝宝石蝴蝶》);这里有通体透明的红叶灯笼,为刺猬先生的生日增添了神秘浪漫的气氛(《红叶灯笼》);这里有神奇的会走路的小树,点着它红叶变成的小灯笼,为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家门(《会走路的小树》);这里还有别致地飞上天空的红叶风筝(《红叶风筝》)……红树林是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树林,它充满了爱心,它还把这种爱播撒到了每一个来到红树林的生命。在这里,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由美妙的声音和绚烂的色彩组成的缤纷的童话世界。金波用他那一颗诗意的心灵,发现着美,感受着美,而且从容而又精致地表现着美,他那丰盈的爱心就这样诗化地体现了出来。
  像“红树林童话”中的这种美好的情境,在《月光摇篮曲》中也有丰富的表现:小白鼠还是一个小小的孩子,他对世界充满新奇感,他以为月亮是乘坐云朵落在大树上的,他以为亮晶晶的萤火虫是月亮的孩子,和蔼的蓝喜鹊大婶为他解答着迷惑。这里也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里有关于孩子成长的很多话题,但在诗人金波的童话里,却非常诗意地表达了出来。
  此外,构成金波童话诗意色彩的还表现在作家把诗引入童话创作中。作为诗人的金波在他的童话创作上常常用诗表达着他对生活的感受。在他的童话作品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流淌在作品中的诗,如《一只蓝鸟和一棵树》中,蓝鸟给小树唱的歌:“我要赞美你的花朵/为你唱支美丽的歌/花朵开放就是生命/生命给人带来快乐。”作者用诗表达着对生命的思考;《雨人》结尾的歌声话别:“我们是水的精灵/心像水一样透明/给生活送去快乐/把这世界洗干净”;而在《乌丢丢的奇遇》中,作者更是由十四行诗花环连缀而成,这是诗的童话,童话的诗,是诗与童话的完美交织。如在作品的尾声,作者写道:
  
  告诉我该到什么地方去追寻,
  追寻的心在晴空里展翅飞翔。
  我所爱的每一个人都是亲人,
  我愿一生为他们热情地歌唱。
  
  我去月亮那里开采银色宝石,
  我去太阳那里采撷金色花朵;
  在宝石上以花朵镶嵌我的诗,
  让微风传送去我献给你的歌。
  
  即使永远无法实现我的心愿,
  你绝不会听到我频频地叹息;
  你会在朝霞里看到我的笑脸,
  你会在露珠里找到我的泪滴。
  
  这些美妙的诗篇犹如一支支和谐的乐曲,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回荡,引领着我们飞向一个个自由自在、纤尘不染的童话世界。
  
  三、对自然的深切关注
  
  对自然的深切关注也是金波童话的重要特色,与其他诗化童话作家表现大自然和谐美好一面不同的是,在金波的笔下更多关注人类对自然和谐的破坏。《根鸟》《寻找泉水的鹿》《月影》《湖上月光烛》……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故事,让人心灵为之颤动。树林被砍伐掉了,无奈中只有雕一只根鸟,以示怀念。从雕出就获得了生命的根鸟,浑身长出了碧绿的叶子,而它又用这一片片叶子,种成了一片片小小的树林。面对神奇的根鸟和沉默的“我”,读者只有掩卷沉思。《寻找泉水的鹿》更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美丽的森林被一场大火烧掉了,为了寻找泉水,小鹿茜茜离开了年老的妈妈,路上,相思鸟是它唯一的伙伴。为了把地下的水刨出来,茜茜的蹄子和相思鸟的爪子、嘴都流血了,茜茜美丽的角也断裂了。泉水出来了,茜茜却倒下了,“在相思鸟的呼唤声里,茜茜的角变成了两棵树;树长出了绿叶,开出了花朵”。一天天过去了,“两棵树变成了一片树林”。从根鸟到小鹿,那种努力是无奈的、孤独的,是动人心弦的,引人深思的。
  树林要是还在,是不是就有一个和平安泰的世界呢?不是的。在林中,猫头鹰喜欢看斑驳的月影,在那里,它和灰鹊看到了雄伟的山、流动的河。可是一个猎人却破坏了这一切和谐,猎枪指向了它们。虽然是一个没有血腥的结尾,“要不是月光渐渐地淡下去,东方已泛白,它们俩还会从树下的月影里读到许多故事”(《月影》)。作者不忍心告诉读者那会是什么样的故事,但那浓厚的悲哀已经浸染到了读者。
  象征着纯真生命栖息地的树林被无情地毁灭了,那么水中的世界,是否如《木鱼声声》中一般宁静和沉寂?那只悼念同伴的白天鹅知道。三年前,两只白天鹅落到了湖面上,可就在当天夜里,一只被人用枪打死了。虽然那一声枪声唤醒了人们的良知,但孤独、悲哀的白天鹅,还是久久难以抹去内心的悲痛。在湖面上,白天鹅和野鸭们为那只死去的天鹅举行着盛大又庄严的悼念仪式:野鸭们从白天到晚上,在湖面上堆出)白的浪花花朵、金黄的阳光花朵、火焰般的晚霞花朵、银色的月光烛光,当看到“月明之夜,一只白天鹅在湖上游来游去,只有它自己的倒影伴随着它”,听到野鸭们彻夜唱着的歌“无数的月光,照亮了这湖水,白天鹅,白天鹅,你几时回,几时回……”如今的水禽乐园,似乎也不那么和谐安宁了。
  金波先生一直认为儿童文学要给孩子爱,要让孩子的心灵变得纯净、善良、美好。王泉根教授在阐述儿童文学的美学内涵时也认为,成人文学以“真”为美,儿童文学以“善”为美④。金波的童话就是实践了儿童文学的“以善为美”的美学原则。金波童话以其诗意的想象、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美的形象,表现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①谭旭东.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②巢扬.严文井评传[M].希望出版社,1999,266页.
  ③胡媛.让我们从小就对这一切倾心——试析金波儿童诗的美育意义[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1998,(1).
  ④王泉根.儿童文学要高扬以善为美的美学大旗[N].文艺报,200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