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1期


青春的气息与成长的烦恼

作者:魏 蕻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大约在世纪之交,年轻的女性——当然,尤其是豆蔻年华的花季少女或情窦初开的青春白领——已经成为时尚生活的风向标。时装是她们魅力的装饰,而一切流行的观念和行为,如职业选择、消费观念、休闲情趣,乃至她们所崇尚的卡通偶像,则掩藏着她们内心深处的向往与追求。她们持有标新立异因而也具有前卫色彩的价值观念,选择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语言习惯,让生命的激情在自由自在的戏谑与调侃中释放。潘向黎在《我爱小丸子》里,以那种“内心独白”式的叙述方式,向读者敞开人物的心灵世界,为我们活灵活现地塑造出了这样一个新世纪独特的人物形象。应该说,《我爱小丸子》里的那个姜小姜,是当下严肃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个新型人物形象,也就是眼下人们常常说的“小资”形象。而这个短篇小说也就以其调侃的笔调,对现代流行的“小资”做了生动形象的诠释。
  
  “小资”的生活情趣
  
  从本世纪初开始,“小资”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时髦的名词,主要指的是城市生活中的白领阶层,他们的收人大多在中等水平以上,虽然距离成功人士还有一定差距,但却对生活具有充分的乐观和自信,有着自命为高雅的生活情趣。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和快速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业余时间更多地要求轻松休闲。而且,缺少广泛的社会交往,又需要在相对封闭的自我世界里,寻找到足以消解情绪和寄托情感的对象。他们连语言都有着一股标新立异的味道,外语和电脑词汇并用,使人听他们说话都觉得有那么一种“另类”色彩。《我爱小丸子》里所塑造的姜小姜这个人物,就是以前的文学作品中较少出现的“小资”形象。这个自称为姜小姜的女孩子,绝对不是那种传统的美女,或者说是那种传统意义上所谓“待字闺中”的淑女,她只是个与别人并无两样的职业女性,即那种青春白领。她自诩为“属于二十一世纪的美眉”,“拒绝平庸拒绝通俗拒绝皆大欢喜功德圆满……”因此看起来就有点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
  先看她的名字。其实她原来并不叫姜小姜,原来的名字是从小学到高中,连老师都一律会读错的两个字,于是她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给自己起了这么一个可爱——用她的话来说是“够卡哇依(日语:可爱)”——的名字。在她看来,她的父母的“格式化头脑”是绝对不可能给她起出这么可爱的名字的。而这个名字的创意,又只不过是因为看到一个女性时尚杂志的编辑叫“麦小麦”,就如法炮制,给自己起了这个非常“卡哇依”的名字。她甚至因为喜欢那种Pikachu,还曾经动过拿它来做自己名字的念头。
  再看她的装束。她在设计公司上班,因此特别喜欢时尚,“经常是圆头圆脑装束、满身卡通图案”,“要不就是民族风,大粉大绿大黑大紫,刺绣、亮珠片、荷叶片,连背的包也是许多颜色拼起来的,还缀满流苏”。这样的装束,在别人看来显然是要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的,但她却自鸣得意,认为自己的这种装束足以“卡哇依得让所有人顿时苍老了好几岁”,连她妈妈也不能理解她的这种“另类”的打扮,说她“真像乞丐”,而她却不以为然,说是“乞丐要是有这样的眼光,他那乞丐也做不长了,他和我一样,可以进设计公司了”。
  她还特别喜欢美食。她有幸参加了一次“只爱陌生人”的聚会,看到琳琅满目的西餐美味,闻着那奇异的扑鼻而来的香气,就顿时“幸福得眩晕”,甚至把这种对美味的享受看成是“和西餐的初恋”,“那些男生的魅力,怎么和美食相提并论”?当她知道那次聚会不用交费,只是要让杂志社的两个摄影师拍一些照片,在杂志上刊登出来,想到自己狼吞虎咽的吃相会登在报纸上,自己“就不要想嫁出去了”,可是想到这许多美食进了自己的肚子,又坦然地觉得“就算嫁不出去也算对得起自己了”。她连看报纸都喜欢看《南方周末》的“写食主义”专栏,让自己的味蕾和想像力随着文章一起绽放。以至于在临睡前看了,就无法顺利入睡,“最后恨恨地从冰箱里翻出一包速冻的汤包、烧麦之类的,哄一下暴动的胃,顺便寄托一下对美食遥远的思念”。
  卡通形象正以其时髦与活跃,而成为年轻白领的精神偶像。她喜欢看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尤其钟情于那个“永远三年级四班,个子小小,身体圆圆的,梳着锯齿状刘海,充满幻想,心血来潮,贪吃贪睡,有时不讲理,小心眼儿,虚荣,但天真无邪,本能地拒绝一切痛苦的小女生”。她把这个小女生当成了她的知己,她可以与小丸子没有任何隔阂地交流,一切行为都愿意摹仿她,一切心思都可以向她倾诉。她对小丸子的爱甚至已经到了狂热的程度,以至于绝不允许别人对她有半点非议。如果谁说了小丸子的好话,她就能喜欢上谁。她喜欢Pikachu,她爸爸说了一句:“你为什么喜欢这只猪?”便气得她差点没当场晕倒。连《樱桃小丸子》台湾配音版里,小丸子把“这样子”以台南口音连读成“酱子”,她也十分欣赏。这就是一个当代青年的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和上一辈人比较起来,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消费时代,已经不需要为衣食住行操心,可以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富足所带来的满足和欢快。从小备受娇宠,又使他们的物质需求可以得到及时而充分的满足。应该说他们真是富足而快乐的一代!
  
  “小资”的“公关”与爱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时代,使年轻一代从小就生活在父母亲和祖辈们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他们不希望长大成熟,但却也不会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烦恼终究是要光顾他们的。他们在走人社会以后,势必会碰到许多人际关系的复杂问题,需要正确地面对和处理,更何况爱情就是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如何对待同事、同伴、恋人,又都能够检验着他们的价值观,考验着他们心理的成熟程度,也锻炼着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看起来,姜小姜是个任性的女孩子,但是她的任性,并非无理取闹似的骄横跋扈,而是在稚气未脱的天真中包含着她的个性的张扬。她特别羡慕永远长不大的小丸子,因为长大了之后有许多的无奈,会遇到许多令人烦心的事。她带着未脱的稚气感叹着:“但是我们不幸已经长大了,童年多好啊。”但是,她也看不惯那些六十年代出生的老哥老姐,什么事都左思右想,他们“太惯自己的心了,心被宠坏了”。她不想迁就自己的心,她自己整天很开心,她也要让周围的人开心。她把人前欢笑看成是她这个白领阶层的职业道德,并且用极度调侃的语气自称:“我正年轻,我笑起来毫不费力,我一笑对面的人总是马上跟着笑了,于是我知道,我笑起来能打动一般人,这是我惟一丰富的资源。我为什么不笑?”
  小说还真实地描写出了一个女孩子在恋爱中的微妙心理。姜小姜把“喜欢聪明的男人”看作是自己“惟一的弱点”,并且奉行一条生活哲理:“有一样东西你想要而无法得到,这是幸福生活的一大要素。”不幸的是,这样的“幸福生活”终于让她给碰上了。姜小姜喜欢上了她的同事“奔4”。她喜欢奔4,不是因为他是“美男”,而是因为“他想问题的速度特别快,而且精密不出错”,遗憾的是奔4并没有喜欢上她。姜小姜暗恋着奔4,已经到了“只要他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我就可以为他做所有的事”的程度,可奔4对她却是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这虽然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姜小姜却能够坦然面对,“他不喜欢我,人家有不喜欢我的自由,我尊重这种自由,我不会去缠他,我一点不幽怨,该吃时吃该睡时睡该干吗干吗”,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就不去为此而浪费时间。她暗暗地关心着奔4的一切,连奔4去南方的一个灯红酒绿的城市出差,她也为他担心:“如果我是他的女朋友,我就禁止他去。因为像他那么无辜的羔羊,所有的坏女人都会打他坏主意的。”遗憾的是她不是奔4的女朋友,奔4出差不需要告诉她,这就让她心里更加伤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