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如何辅导贫困地区农村初中课外生物科技活动

作者:陈志锋




  生物科技活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围绕科学、能源、生态、环境、“三农”、农业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等时代的主旋律,带领学生深入自己所在的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引导他们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精心制订科学的解决方案,指导农民破除陋习。在活动中,学生掌握了现代农业方面的生物技术,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生物教师,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方面的生物技术,成为具有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带领学生深入自己所在的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只有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当地农村实际,才能了解农民哪些生产生活习惯不合乎科学,需要改进;了解农民的哪些生产活动科技含量低,需要提高;了解农民需要哪些生物技术,需要传授;了解农村存在哪些生物技术空白,需要填补,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有效地引导农民,通过生物技术进步来增产增收。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农民有如下几方面的不良习惯:一是做饭煮菜烧柴草;二是多数农民家中没有化粪池,人畜粪便直接排放到村中小河或鱼塘中;三是农民种植作物很少使用农家肥,大量使用化肥;四是生活垃圾随便乱倒。
  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通过操作性实验、观察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研究、调查性研究、野外考察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合作探究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激发他们帮助农民改掉这些陋习。
  我把所教的3个班级180名同学按学习能力强弱互补的原则分成4个小组,对上述4个问题进行探究,并以书面的形式汇报研究结果。各小组分头行动,结果很快出来了。
  第一小组的报告是:一个4-5口人的农户烧薪柴做饭煮菜,一年烧掉薪柴1.5-2.0吨,相当于砍伐1.6亩的山林。本镇有9157户农户,一年要砍掉14651.2亩的山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
  第二小组的报告是:在农户排放新鲜人畜粪便的村中27条小河抽取水样送检,其中16条小河河水每升细菌总数1ml水中超过100个,达不到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而下游的村民不经氯消毒,直接取水来烧饭煮菜,极易引发疾病。另外,这些小河中长满水葫芦,每年夏季大雨一来,它们便堵塞河道,造成内涝。
  第三小组的报告是:由于常年使用化肥,本镇的多数土地板结,涵养水分的能力差,尤其是菜地更为明显,明明是早晚浇灌,菜类还会发蔫,长势十分缓慢,因而本镇常年青菜紧缺。难怪这里流传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这里的菜价赛过香港。”
  第四小组的报告是:乱倒在街边村边的垃圾腐烂,发出呛人的臭味,老鼠随处可见,苍蝇蚊子成群,极易传播各种传染病,威胁村民的健康。雨季,垃圾顺着街道流入池塘、洼地,渗入地下,污染饮用水源。
  第三步,组织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围绕“科学、能源、生态、环境、‘三农’、农业科技进步、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调查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展开大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利用科学、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筛选最后我们定出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案:生活垃圾用来喂养蚯蚓;蚯蚓作为猪、鸡、鸭的饲料,蚓粪和垃圾渣用来肥田种菜种果或肥塘;猪、鸡、鸭和人粪便用来制沼气;沼气用作煮饭、烧水、取暖,沼气渣用来肥田种菜种果或肥塘。一个立体生态的农业框架终于在学生的构想中产生了。
  第四步,方案的具体实施。实施的阶段是使学生的理想变为现实的关键环节,它是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价值的体现,是生物科技转化成第一生产力发挥社会效益的关键。也是今后学生继续更好地开展生物科技活的动力之源,要使实施过程顺利进行必需做好农民的思想动员工作,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让科技活动能顺利进行,我和学生一起邀请家长、村干和镇长、书记到学校,召开动员会,具体布置实施。我们的构想得到了家长、村干和镇长、书记的肯定和支持,镇长和书记当即同意在全镇宣传推广。
  第五步,活动的总结。总结阶段是对活动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活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的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终于开花结果了:180位学生家庭中已有145户分别建起了一个6-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个沼气池年产沼气370-440立方米,可以满足一个4至5口人的家庭一年做饭煮菜、烧水、取暖之用,他们不再上山砍柴,仅此一项他们每年每户省下50个砍柴日,用于外出创收每户年均增收1500元。原来的薪柴用山林都种上了玉桂、速生桉等树种。沼气渣用于肥田种菜种果或肥塘,这一项每户年节约农药、化肥开支350元,粮食年增产700斤,种菜年增收2400元。土地板结也得到了改善,涵养水分能力增强,原来种菜早晚浇灌一次,现在2-3天浇灌一次就可以了,年累计节省淋菜时间20个工作日,用于外出创收每户年均增收600元。更重要的是其他村民看见了之后也纷纷效仿,原来做饭煮菜烧柴草、人畜粪便直接排放到村中小河或鱼塘中、村民种植作物大量使用化肥、生活垃圾随便乱倒的习惯也慢慢地改掉了,当地农民们渐渐养成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我校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初中,教学实验设备简陋,学生的知识有限,深入研究得出来的报告不如专门的科研单位那样科学、周密和严谨。但可贵的是:经过这次活动,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学到了不少的生物性技术,尝到了生物科技活动的乐趣,纷纷要求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同时学习生物的劲头也高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