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朱智刚 冯 丽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让教师能体验职业幸福,献身教育事业,是教育管理者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学校要发展就必须从“心”出发,对教师实施人本管理。
  
  1,认识教师“得”人心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每个教师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首先,教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在社会转型时期,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更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关注、认可。其次,教师是集多种角色于一体的个体。社会的转型和课程的改革对教师传统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对于学校而言,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局中人”,是制度变革的推动者;第三,教师是各有差异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性爱好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学校管理者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和特长,正确认识教师,实行差异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教师的岗前培训,为教师的职业适应打好基础。二是要让青年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功和教学的艺术,养成专业技能,为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创造基本条件。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并为教师的继续学习和培训创造各种条件,为专业知识的发展打下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四是重视教师工作成绩和研究成果的固化,并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五是注重教师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维护,加强沟通与交流,兑现承诺,建立共同愿景。
  
  2,任人唯贤“稳”人心
  
  学校管理者在正确认识教师的前提下,要任人唯贤,选拔或举荐德才兼备的人到适宜的工作岗位,承担重任,要抛弃任人唯亲、任人唯资、任人唯从的观念,不拘一格用人才,把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教师发现出来并给予重用。任人唯贤还需要管理者举贤不避亲,不记前嫌,以坦荡的胸怀和勇气面对别人的暂时不理解和反对,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从而确保学校教师队伍的最强阵容和最佳活力。学校骨干教师,大多有深厚的教育功底,满腔的教育热情,除了要求合理的物质待遇外,更重要的是追求事业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学校管理者首先要为教师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为教师发挥才能提供平台。在用人方面,一定要凭德才、凭实绩,不能惟亲、惟礼、惟关系,一定要把那些德才兼备、教师公认教学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一展其才,以实现岗位所需和教师所长的最佳结合。做到“想干事给他们机会,能干事给他们岗位,干成事给他们地位”,不断给教师提供发挥潜能、表现才干的新“舞台”,为他们创造一个想拼搏和能拼搏的环境与空间,让教师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能时时感到有干头、有劲头。其次,要努力提高教职工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通过校际合作,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外校教学骨干来校讲学、交流,让本校骨干教师出去培训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为教师的事业成功创造条件,促进教师自我发现、自我发展。
  
  3,宽容理解“激”人心
  
  教师是有感情的,他们特别需要得到领导的尊重、爱护。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学全书》中谈到领导特征时,把“关心、尊重、理解下属,善待员工”作为领导原则的首选,把善于正面激励和赞扬员工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学校管理者要经常主动地向他们问寒问暖,尽量解决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教师真正感受到领导给予的温暖,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学校领导还应运用宽容心去激励教师,教师在工作中的失误在所难免,尤其是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但经验欠丰富,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切勿将其“一棍子打死”,而应以宽容为前提,坚持说服、教育和帮助,相信他们会成功,从而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马克·吐温说“只凭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戴尔·卡耐基也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领导恰如其分的评价、鼓励和表扬。管理者对于工作成绩突出、有重大贡献的教师,应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并对其提出新的希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工作成绩平平的教师,应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工作有目标、有动力;对有过失的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过的动机和行为。
  
  4,人文关怀“暖”人心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据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学校管理者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教师心理研究,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工作条件,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从而缓解教师们的心理压力,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
  学校领导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心理问题,还要关心教师的生活问题。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学校领导者要时时把教师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如果一个领导者只满足于工作上对职工的颐指气使,而对职工生活不闻不问,那么职工的“雇佣心理”就会与日俱增,对工作应付了事,更无创新意识。尤其对是一些外地教师,他们远离家乡,渴望得到关心、友爱和尊敬。学校领导应及时与他们沟通,增进了解,尽量做到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真诚关心他们的家庭、子女及其一些突发情况。同时,要发挥工会职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让教师形成一个团结的群体。
  
  5,和谐氛围“展”人心
  
  学校不同于其他行业部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如果教师能够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下学习工作,就能够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就会缺乏工作热情,滋生隋性,教育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在以“权力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中,管理者往往把自己推向教师的对立面,完全依赖于制度和所谓的“规范”,强调定量评价,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只是被动的服从,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教师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