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选准突破口 提高中心校办学效益

作者:韦柳容 韦德孙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全面落实后,广西贵港市学校管理体制是: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村(完)小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管理。乡镇中心学校在中心小学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全乡镇统计、教师工资管理、学校报帐、教育教学指导、教师培训等工作。
  每所中心小学在其辖区内一般有10所左右的村(完)小,各村(完)小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有的教育资源不同,出现了办学质量、效益较好的学校及一些比较薄弱的学校。因此,如何统筹辖区内各村(完)小的教育,达到均衡发展,共同提高,实现教育公平,这是每个中心小学所应承担的任务。
  学校要获得发展,必须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并整合和优化配置全乡(镇)的教育资源,中心小学要统览全局,制订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同时学校领导要从学校发展全局考虑,选准一个突破口,通过这个突破口办出特色,促使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创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和幼儿园,这是几年来覃塘镇中心校选准的办学突破口。
  
  一、创办农村小学寄宿制
  
  1 覃塘镇农村小学寄宿制办学情况
  自2003年秋学期起,在向市教育局、覃塘区党委、政府、区教育和科技局等领导请示汇报后,中心校经校务会议决定,开办了高年级(五、六年级)全寄宿制班级和中、低年级半寄宿制班级。为了搞好寄宿制办学,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方案,扩建、修缮学校原有的校宿,添置学生宿舍、厨房设备,安装安全门、灭火设施。同时积极筹集资金,建设球场、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在校生活做了充分的准备。初次离家寄宿在校的学生因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学校教师像父母亲一样手把手教他们挂蚊帐、叠被子、洗晾衣服……为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学校还在学生宿舍区安装了IC程控电话机。
  举办寄宿制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之举。寄宿生相对于走读生有“五个为主”的优势:一是以学校生活为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学习精力集中,成绩提高快,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养成,教师的个别指导及时到位,有利于“学困生”补差补缺和优秀生拓展延伸。二是以集体生活为主。在学校集体的大家庭中生活,有积极进取的集体舆论导向,有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的熏陶,有朝夕相处师表形象和言谈举止的正面影响,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团队精神意识的形成营造了优于一般家庭的成长环境。三是课余生活以自主活动为主。寄宿生课余时间充裕,利用学校多媒体、语音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娱乐器材等进行学习,训练机会和教师专业辅导次数多,同学之间交流切磋技艺方便,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彰显个性特长,全面提高素质,创造了一般走读生不易具备的优越条件。四是以独立生活为主。童年就离开家庭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是一种生活压力,也是一种生活磨炼,更是治疗孩子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脆弱、任性等毛病的一剂良方。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为其一年后尽快适应初中寄宿生活作好充分准备。五是学校安全教育以“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主。针对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突出,一些学生沉溺于网吧和游戏室等情况,学校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文化教育,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正是这“五个为主”的优势,使寄宿制办学深受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其他县市区乡镇的许多学生家长都要求把子女送到本学校就读。目前,学校开办有高年级(五、六年级)全寄宿制实验班和低中年级半寄宿制实验班,在校寄宿学生900多人,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0%。
  
  2 农村小学寄宿制办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认识与认可问题。学校必须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农村小学寄宿制办学的政策,使学生、学生家长、各部门乃至全社会都认识寄宿制办学的意义、作用,形成支持、认可寄宿制办学的社会氛围。
  (2)实事求是问题。不能统一要求所有农村小学都要进行寄宿制办学。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家长的需要而行。如果学校连学生上课用的教室都不能满足,学生、学生家长在这方面没有多大的需求,那就不能强求。
  (3)投入问题。举办寄宿制农村小学,需要更多的投入,如学生宿舍的建设、相关设备的添置等等。这方面要靠学校自身的努力,也要得到政府、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政府方面,对一些确实有需要和可能举办寄宿制的学校必须予以大力支持。
  (4)管理问题。寄宿制办学将给学校的管理增加很多复杂因素,带来相当的风险。学校必须制订详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形成机制,以确保寄宿办学的顺利举办。特别是学生安全方面,学校管理者必须在一些很细微的环节上都要考虑到,并落实制度,确保学生的安全。
  
  二、创办幼儿园
  
  1 创办幼儿国情况
  为满足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覃塘镇中心校于2001年秋季学期利用学校校舍闲置、师资充足等资源优势创办了覃塘镇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幼儿园与小学共享校园文化优势资源,有自成一体的教学楼,设计有幼儿专用教室、活动娱乐室、休息室、儿童厕所和户外活动场地以及标准化的食堂。目前幼儿园开设有幼儿小班、中班、大班和幼儿提高班,在园幼儿300多人。中心小学幼儿园的创办,为全镇幼儿园树立了榜样。目前,全镇共有20多所幼儿园,其中各村小学办的幼儿园有7所,在园幼儿近2000人。这些幼儿园的办园模式主要有学校举办的公立幼儿园、学校与社会力量合办的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和学校与学校教师合股举办的幼儿园。计划于2009年前,全镇12所公办小学(包括村小)全部举办幼儿园,争取学前幼儿各年段入园率达到国家要求。
  
  2 幼儿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幼儿早期教育意义的认识不足。目前,人们没有充分了解、认识幼儿早期教育对幼儿一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由于认识不足,导致了整个社会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关注、重视力度不够。
  (2)国家财政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体制不完善。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幼儿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有限资源分配不公,效益不高是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主要问题。
  (3)市、县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整体、系统规划尚不够完善。市、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发展趋势和托幼资源情况,对0~6周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予以整体规划与全面管理。
  (4)对举办幼儿园的审批管理问题。贵港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管理规定》,文件中指出各小学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校校长负责,相应地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科局)对辖区内的民办小学、幼儿园(含学前教育的学前班)委托乡镇中心小学代为管理。因此乡镇中心小学对辖区内的民办幼儿园具有管理权。但中心小学在行政管理当中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公办幼儿园在获批举办后所收取的教育、保育经费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经费的收、管、用全部按公立学校规定执行,但幼儿园没有公办教师编制。二是幼儿园在审批时,按规定应先由当地乡镇中心校审核后再呈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但有的幼儿园不经中心校审核就直接向上呈报审批。三是乡镇中心小学对民办幼儿园的“人、财、物、事”方面主要对“事”进行管理,对“人、财、物”则少能涉及,因此,在实际管理当中,民办幼儿园不听从指挥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中心校对辖区内的民办幼儿园进行管理要倒贴“人”、“财”、“物”,这方面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规定,使中心小学做到“责、权、利”相当。四是对幼儿园要加强管理评估力度。对不符合办园规定的幼儿园该撤则撤,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