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定力”与“活力”:“尖子生”培养的关键

作者:姚方全




  “尖子班”的培养问题,历来是各校关注的焦点。我在高中担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已经11年,每年都和“尖子班”打交道,对于“尖子生”培养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最为关键的,我认为是“定力”与“活力”。
  学生的所谓“定力”,表现为是否坐得住,钻得下,学得进。学生的所谓“活力”,表现为学情是否活泼,学法是否灵活,思维是否活跃。一静一动,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 定力是成功的基础
  
  定力是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力,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前进基础是否坚实,发展的路是否长远,与对手的竞争力是否强大。因为有定力的人能控制自我的行动,不会被困难吓倒,也不会为外力所牵引。他们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即使道路坎坷不平,他也会勇往直前。比如,在抓紧时间上,有定力的学生会自觉践行“赢得时间就是赢得胜利”的理念,即使像早读课前半小时或下晚自习后半小时这样的时间,他们都会抓紧用来学习。再比如,在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上,有定力的学生会经常反省自己是否有缺点和不足,是否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产生迫切改正的强大内驱力。
  定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培养不断加以强化的。
  首先应重视环境育人的强化作用。在安定、安静的学习环境中,能养成学生安静思考、冷静思索的良好习惯。而学生安静学习的习惯又造就了“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室环境。这就是那些纪律好,自习安静的班级容易出“尖子生”的原因。
  其次要注意纪律约束的强化作用。对“尖子生”的成绩,老师理应关注,但也不能因其学习成绩优异就“一俊遮百丑”,而应该在鼓励他们保持学习上的竞争姿态和上进好胜的同时,在纪律上对他们严格要求,磨练他们的意志,规范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自控力。
  第三是教育的强化作用。我反复对学生说:“一种快乐的人生,每天必须拥有三感——责任感、成就感和危机感。”对自己、对亲人、对老师、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会激发起你“建功立业”的强烈成就感,使你持久地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理智地学习;这种高度责任感,在你取得好成绩后又能形成强烈的危机感,使你不断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取得新的进步。
  
  2 活力是成功的源泉
  
  “尖子生”相对集中的班级比较容易做到“定”而难做到“活”,沉闷有余而活泼不足是这些班的通病。作为班主任,我尽量打破这种局面,营建活跃的学习氛围。我的具体做法有下面几种。
  (1)集思广益,学会借鉴。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起来,我们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起来,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不少“尖子生”习惯埋头于自己的学习,和周围同学“老死不相往来”。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倡导开展“学科每日一题”活动:教室的小黑板或者学习园地上,让“尖子生”公布自己本周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有怎样的思考和收获,或者遇到哪些难题,张贴出来后,向全班征集不同解法。这个活动极大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的热情,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真正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2)联系实际,开拓思维。在我的数学科教学上,经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设计例题,或者要求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提高理科生的语文素养,我还特别要求在每天晚读前进行“美文鉴赏”活动,轮流安排同学每天找一篇优美文章并负责在全班朗读。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开拓学生的思维。
  (3)开展活动,全面发展。我从高一开始,就教育全班同学要在各个领域都做表率,因为真正的优秀生并不只是在学习上优秀,还应是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我认为,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素质、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乐趣、激发愉悦情绪,而且还活跃了班级氛围,能为“尖子生”轻松投入学习创造良好的气氛。记得在高三阶段,为缓解备考压力,我曾经让班上开展“每日一歌”活动:每天晚上自修前轻松开唱10分钟,那种群情昂扬、其乐融融的氛围,至今回想起来仍然令人感动和难忘。
  在“尖子生”培养的道路上,我清晰地看到了“定力无穷”“活力无限”带来的胜利前景,决心今后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