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做好农村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的三点建议

作者:徐志远




  农村中小学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棘手,已逐渐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是做好农村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所不可缺少的。
  
  1、教师要摆正与学生的位置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主体,两者之间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双方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引发教师与学生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次要方面在学生,根本原因是教师疏远了学生,摆不正与学生的关系。要自觉摆正与学生的位置,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而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成为学生的对立面。要身怀爱生之心,注重自身言行一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之所以引起学生的不满。很大因素来源于处事不公。农村教师要提升素质。提高修养,胸襟要广。办事讲公道,不偏袒优等生,不歧视“后进生”。讲人格、讲良心,不做亏心事,不让学生戳脊梁骨。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不要一离开课堂就把学生丢在一边,不闻不问。有的教师只等学生反映问题。如果没有学生来找,就认为万事大吉。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应该高于学生,平时在学生面前趾高气扬,与学生走个面对面,单等学生问好,自己就没有一丝提前问好的意思。这样,学生就会疏远你,问题也就越积越多。应视学生为知己。与学生交朋友。即使有些学生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形成了孤僻、顽固的性格,染上了出口脏话、动手打人的不良习气,教师如果能以心换心,通过耐心反复的教育。一定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其转变过来。老是居高临下,视学生为“冤家”、“不可救药的蠢货”,学生就可能不买你的账,与你僵持下去,使管理工作无法开展。
   
  2、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家长沟通,疏通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想搞好管理,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从小就与其生活在一起,非常了解学生的性格、思想、特长、爱好等。教师如果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就能够更多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因此,疏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学生家长的素质相差悬殊,层次不一,与之沟通确有相当大的难度。一部分家长支持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学习,沟通起来较容易些。另一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甚至没有文化。往往把学校当成“托儿所”,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如何无所谓,只希望呆在学校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行。与他们联系,都是表面上应承配合学校管好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忙于生计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些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他们无关。个别家长,平时在农村就属于“村霸”、“硬茬”,与教师说话粗鲁,看不起教师。这种人往往偏袒自己的孩子,一遇事就认为是教师不对,非常容易与教师发生“顶牛”。教师遇到这样的家长就像“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说不清”,导致灰心丧气放弃与家长的沟通。从而加剧了与家长之间的鸿沟,同时与学生也产生了隔阂,对以后教育工作产生了阻力。因此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心理上应做充分准备,见机行事,以理服人。要多与家长沟通,接触多了,与家长熟悉了,学生的一切掌握了,管理学生也就容易了。
  
  3、要做到教育引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其中在教师管理学生、处罚学生的问题上提出了政策性限制,从而改变了以往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特权地位,导致那些本来就思想单纯,自以为已成人的“小大人”们更加不服管教,把教师的谆谆教导看成唐僧给孙猴子念紧箍咒,打骂教师甚至威胁教师的事件屡有发生。为此不少农村教育工作者反映在管理学生问题上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经常抱怨“上压下挤,两头受气”。这一现象的实质是教师策略与社会形势脱节,没有分析透当前农村教育中各种矛盾的本质。面对农村教育日益复杂的形势,农村教师必须积极研究新形势,适应新形势,注重策略,讲究方法。作为教师来讲,什么是能力,就是把学生团结在班集体周围;什么是本事,就是为校分忧为学生解难;什么是威信,就是让学生拥护,在学生中说话有分量,学生喜欢和你在一起。无论多复杂的事情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这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不仅有教会学生新知识的责任,还有教育学生、宣传学生、组织学生的责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学生觉悟,要善于团结学生,不能让个别学生混淆是非、兴风作浪,破坏班集体荣誉,对那些别有用心、屡教不改的学生,强制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必要时依法交政府有关部门收容教养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再教育。要善于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善于辨别矛盾的主次方面,对学生反映的合理问题,要认真对待从速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服你、尊重你,教育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沙河市第五中学。河北沙河,0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