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对毕业班“百日宣誓”的批判性思考

作者:顾润生




  所谓毕业班百日宣誓,就是在中考或高考前,组织学生通过宣誓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中考或高考成绩。目前,这种宣誓已不再局限于考前100天,而向平时蔓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黑格尔认为:“存在就是合理。”学校组织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进行宣誓,都会有自己的理由,或许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笔者在此不去论证其合理性,而是从另一个方面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
  
  一、毕业班“百日宣誓”的特征
  
  在“百度”输入“初三中考宣誓”,可以搜到21600篇文章:输入“高三高考宣誓”,可以搜到82300篇文章。这些文章中,有的是宣誓的誓词,有的是宣誓的报道,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形形色色的初三、高三毕业班宣誓具有以下特点:
  
  1.由班级或学校发起,学生被动而为。
  从组织百日宣誓的主体一般由班级或学校发起,全年级或全班学生一起宣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按照老师和学校的要求,一起宣读誓词。
  
  2.以提高学生的中考或高考成绩为目的。
  搞百日宣誓的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中考或高考成绩。从某所学校百日宣誓的誓词中可以看到:“挑战一百天是我无悔的选择,拼搏一百天是我庄严的承诺!苦练苦考,乐学乐思,不骄不躁!一百天我将唱出青春无悔,一百天我将笑吟十二年等待!百炼成钢,百日流芳,打造人生新篇章!”
  
  3.刻意营造悲壮的气氛。
  考场如战场,百日宣誓也如战场上的战前宣誓一般,显得很悲壮。如某校百日宣誓的报道:“5月15日下午,县实验中学举行隆重的仪式,宣誓冲刺中考。下午第二节课后,学校全体同学整齐地在教学楼前集中,教学楼前标语醒目,彩旗猎猎,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们人人豪情万丈,庄严而隆重的‘初三冲刺中考宣誓’仪式在主持人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宣布开始。”在这种气氛下,让学生倍受感动,从而产生背水一战的决心。
  
  4.调动各方力量给学生施加压力。
  在毕业班宣誓大会上,一般先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家长、教师代表发言,向学生提要求;然后是学生代表发言,向学校、家长表决心;最后是隆重的宣誓仪式。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敦促学生在考前要认真学习。在宣誓的誓词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施加压力的因素存在,如某校毕业班百日誓词中有一段:“为了我的理想,我全力以赴:为了父母的嘱托,我全力以赴;为了恩师的教诲,我全力以赴;为了母校的荣光,我全力以赴。”这一誓词也是在告诉学生,将来如果考不好,你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学校、老师,也对不起你自己。
  
  二、毕业班“百日宣誓”的反教育性
  
  从理论上讲,学校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对学生发展起促进作用,所谓“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正表明了这层意思。但有些时候,学校在不经意间也会做些与教育背道而驰的事情,我们称之为反教育行为,组织毕业班学生进行百日宣誓就属于这种情况。
  
  1.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视教育的规律。
  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而且,不同事物遵循的规律是不一样的。誓师大会起源于军事战争,后来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也经常出现。总的来看,誓师大会起着营造声势、鼓舞士气的作用。用之于初、高中毕业班复习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吗?
  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行事,它不是靠短时间内的热情就能达到目的的。古人有十年寒窗苦难熬的说法,而今天的孩子,学习已经不只是十年的时间了,从小学算起,初中毕业要9年时间,高中毕业要12年时间,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成绩是9年或12年积累的结果,靠一时的宣誓就能提高成绩吗?进一步来看,每天、每周组织学生宣誓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搞百日宣誓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这样做是没必要的。对学习努力的学生而言,即使不搞宣誓活动,他仍然会认真学习;而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而言,老师、家长平时都会苦口婆心地劝其努力学习,到考前了如果还没能奏效。那肯定是无法改变了,一个百日宣誓就能使其顿悟吗?所以不管是那一类学生,这种考前宣誓所能收到的成效都是微乎其微的。
  
  2.追求学校利益而忽视学生内心感受。
  搞毕业班百日宣誓,名义上是为了学生的未来着想,但实质上是为了学校或教师。如某校在高三刚开学时就举行高考“双突破”宣誓大会,其中的第一个突破是本科达线人数在上届基础上有较大突破,力争名列本市同类学校第一;第二个突破是北大、清华上榜人数有突破,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本校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如前面提到的“为了恩师的教诲,我全力以赴;为了母校的荣光,我全力以赴。”当然,这种“为了学校”是打着“为了学生”的名义而进行的。
  在追求学校、教师利益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初三或高三毕业班复习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思想负担本来就重,此时学校、教师应该做的,是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但百日宣誓却与此背道而驰,不仅没有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反而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让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去学习,会收到好的效果吗?
  
  3.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十分明确地指明了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要义: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百日宣誓直接指向提高升学率,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产物,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从组织百日宣誓的立意来看,似乎唯有升入重点高中或考上本科才是获得成功,否则几年的书就是白读了。事实上,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其素质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至于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完全由个人兴趣、能力所决定。当前,我国高级技工人才缺乏,而一些本科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又到职业学校去“进修”。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要尊重人才的多样性,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忽视社会需要、忽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把学生往一条道上去逼。
  
  三、克服竞争焦虑,让毕业班教学回归理性
  
  高考、中考对学校和教师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在强大的压力下,一些学校和教师进入了竞争焦虑状态,搞百日宣誓只不过是从一个层面反映了这种现象而已。当中考、高考竞争进入疯狂状态的时候。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教育本身,更关键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因此,毕业班复习需要冷静下来,辩明方向后走入理性。
  
  1.引导教师加强教学研究,避免题海战术。
  笔者与学生的一段对话,或许能够反映出高三学生作业有多少。该生2001年毕业,高中三年都是班长,考入清华大学,回校看望老师时,笔者问他:“毕业了,你可以给我讲实话了吧,当时我们班有哪些同学会抄作业?”该同学回答说:“你应该问我哪些人不会抄作业?”笔者:“为什么?”生:“因为没人不抄作业。”笔者:“抄作业为什么这么严重呢?”生:“因为作业太多,大家只好分工协作。”凭着多年的观察,笔者相信这绝不是个别班级的现象。效率极低的题海战术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但在“做总归比不做强”、“或许能碰到”等心理的支配下,毕业班学生的作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学校应当引导教师在研究教学上多下功夫,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提高考试成绩。
  
  2.营造宽松校园的氛围,克服焦虑心理。
  走进校园,一些压力会迎面向你扑来,如多数学校或班级都会设置高考、中考倒计时牌,有的学校会书写像“勇者,必以决头之勇气与五张试卷一决雌雄;懦夫,必以鼠目之寸光量人生此战必输无疑”等标语,有的学校或班级学生每次考试进步、退步情况罗列出来贴在墙上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让人产生惶恐不安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大大下降。作为学校,要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既要营造校园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学生爱学;同时也要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毕业班的生活也很美好,而不是进入毕业班就像进了地狱。
  
  3.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防止疲劳效应。
  初三、高三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多,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加上强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会产生疲劳效应,有的因为疲劳,导致成绩不理想,就进一步增加学习时间,从而进一步导致成绩不理想,陷入了恶性循环状态。因此,学校与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每天的时间是个常量,空间也相对稳定。要把必不可少的睡眠、休息、处理个人生活问题的时间作必要的扣除;同时,学科之间还要平衡,统筹安排。这样让学生学得合理、学得轻松,而不盲目地只顾耕耘,不问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