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公开课作为校本培训项目的必备要素

作者:沈旭东




  公开课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使公开课真正起到校本培训项目的作用,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一、研究主题专题化
  
  作为校本培训项目的公开课,必须围绕学校年度校本培训的规划要求而确定所研究的主题,并明确公开课的培训方向的主题是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的问题,即明确培训要“做什么”。
  笔者在这几年的组织和参与校本培训过程中,认为“校本”更应基于学校所特有的文化及学校发展的需要,“培训”更应是教师发展的需要,而不单是目前工作的需要,要突出“发展”。
  当前公开课主要指有组织、有一定规模、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展示课型。公开课不同于优质课,它一般不作评比,只作评价。因此公开课的主要作用,一为展示个人或教研组或学校的教学水平,二为供同行进行研讨以提高本学科在一定范围内的整体的教学水平。可见公开课具有培训的特性。
  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当前大部分学校都有立足于本校文化特点的校本培训规划,具有一定的目标。基于校本培训规划的培训也必须围绕培训的目标而设计具体的培训项目。
  作为公开课的具体指向必然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具体的组成元素,作为校本培训的公开课必须有明确的研训目标,使培训项目具有发展特性。如何使公开课具有发展特性?公开课研讨的主题化是一种可行的重要的策略,可以使公开课更具有校本培训的属性。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培训规划,确定本年度公开课校本培训项目的研训主题。例如通过调研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表现不很突出,则公开课的主题就可定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或激发学生进行提问的策略,让参与此项公开课类校本培训的教师明确主题,即明确“做什么”。
  
  二、教学策略理论化
  
  根据作为校本培训项目的公开课主题,充分利用开课前的准备时间进行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学习,理解课堂教学中“做什么”的依据,即明确培训主题确立的“为什么”问题。
  公开课活动所涉及到的人员主要是本教研组教师。通常当组内教师具有公开课任务,教研组就需要花较长的时间进行组内教师的研讨,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与试讲,但这些研讨内容大多停留于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主要涉及到学科内容重难点分析、知识传授方法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等等,着眼点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景”的设计,而极少涉及对这些实践活动的教育学或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因此,类似于此的传统的公开课的课前准备只是一些技术准备,充其量也只是教学手段方面的培训,久而久之组内就形成了对某一内容教学的“定式”,而缺乏新鲜感,起不到进一步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的作用,公开课就达不到培训应有的效果。
  有专家认为,公开课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活的案例或标本,是一种情境性的教学理论。而现实中,一线教师普遍忽视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实践的应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科内容的逻辑发展,而说不出教学实践中每一个环节的理论依据,认为理论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因此,教师大多在职业中后期教育教学能力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是因为缺乏了教育理论的引领与浸润。因此作为校本培训项目的公开课,就不但应注重教学实践层面的设计与学习,也应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理论上的学习。
  
  三、课前准备集体化
  
  根据公开课课堂教学在培训指向上的“做什么”与“为什么”的理念准备,而进行围绕主题的课堂教学设计、试讲、研讨修正,逐步形成此主题下的教学应“怎么做”的范式。
  公开课大多需要进行多次的试讲、修正,因此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有收获。但作为校本培训项目的公开课,辛苦的、有收获的不单单是开课的教师,还应该是参与准备公开课的全体教师。
  作为公开课,最容易引起同行反感的就是认为公开课有“作秀”之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公开课的精心准备,形成与“日常课”的差别,显得不真实。在此,笔者认为公开课不同于优质课,它不作相互间的评比,它只是提供教学观摩的场景,提供教师评价的素材,精心准备才具有公开课的意义。作为校本培训项目的公开课,准备应更充分。围绕校本培训主题下的公开课,在组内共同的理论学习与教学设计后,必须进行培训主题下的教学专题的反思与修正,“第一课堂实践一第二次研讨一第二课堂实践一第三次研讨一第三课堂实践……公开课展示”。唯有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学实践中某一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使教学的感性经验获得提升,走向理论层面,把实践性经验转化为实践性智慧,进而让经验提炼为理念,避免从经验到经验的低水平重复。例如,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专题,教师在预先的设计中很难考虑到具体的学生的心情与课堂教学气氛的掌控,只有在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发现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现象,进而在理论上深入反思,在实践中改进设计。唯有如此,教师对课堂教学才能具有既能达到不同情景下、不同认知层次下学生的心理的需要,也能达到引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的课堂教学提问策略,在不断的审视、推敲、磨合中让知识与智慧相融,使经验与理性整合,形成一种在培训主题下的教学行为在不同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怎样做”的范式。
  
  四、教学反思案例化
  
  一般的公开课,在开课后,大多只作一些赞扬式的评价,或简单地指明优点及缺点。而作为校本培训项目的公开课,必须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个体与群体的反思,因为校本培训项目的公开课不只是要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围绕培训主题分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现象,从理论的角度去学习、去诠释课堂的问题,去揭示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作为校本培训项目的公开课,不应仅仅是一种教研,而应是一种研训。只有从校本培训规划的目标出发,使公开课研究主题专题化、课堂教学理论化、课前准备集体化、课后反思案例化,才能使校级公开课具有校本培训的特质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