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让“听算”走进数学课堂

作者:李芳菲




  录音听算在某种意义上可理解为耳听心算,它的最大特点是:用耳听接收信息,直接刺激大脑,使学生不需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在一定的时间内迫使自己自觉积极地思维,大脑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中,随时作出相应反应,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及简便计算的能力。利用录音听算创设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积极地交流合作,不懈地思考探究,并把数学课堂当成开发智力、探索知识、品尝成功的学习乐园。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录音听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录音听算教材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用录音机这一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
  
  1.听故事法。小学生爱听故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把所学知识编成故事让学生听,使教学融于情趣之中,有利于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应用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东的前面有7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共有几个同学?”之前,我用录音机播放故事:有一天,在鸭妈妈的带领下,16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到河里游泳,它们从河的这边游到河的那边,上岸后,鸭妈妈一数,叫了起来:“哎呀,不好了,我的小宝宝丢了一只!”可是,鸭妈妈前后数了又数,她的小宝宝并没有少呀,奇怪,16只鸭子怎么会变成15只了呢?听后,学生哈哈大笑,笑鸭妈妈真糊涂,把它自己都给忘了。在快乐的笑声中,学生领悟到了类似故事的应用题的解法。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相机导入新课,学生发现了问题,活跃了思维,兴趣盎然,解题迅速、准确,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设障碍法。课前教师设障碍的目的不是要限制、难住学生,而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讲授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之前,我通过录音听算复习,并在复习题中设计了“障碍”:
  听算式说得数
  18-6、15-5、26-4、57-3、89-8、92-7前面五道算式学生解答得又对又快。听到最后一道算式时,学生一下子停住了,原来他们遇到了“障碍”,解答不出来了。这时,我抓住学生急于排除“障碍”的心理,说: “前面五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所以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而92-7这算式是我们没学过的退位减法。你们想知道怎样算才能把它算得又对又快吗?”同学们都迫不急待地说:“想!”于是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乐园之中。
  
  3.提问题法。李政道博士指出:“做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教师通过录音机播放音乐,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提问和参与的欲望,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之前,我联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实,用录音机播出一段很亲切的话:“在我校开展‘为贫困生捐1元零花钱’的捐款活动中,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赤热的爱心。连我们年龄最小的一年级同学也不甘落后。一年级一班捐30元,二班捐20元,三班捐50元。同学们,听了这个募捐结果报告,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通过短时间的讨论之后,学生提出了:“一年级一班和二班一共捐了多少钱?”、“一年级三班比二班多捐多少钱?”“一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钱?”等问题,还列出了“30+20”、“50-20”、“30+20+50”等算式,顺利地进入了新知识的探索中。
  
  二、利用录音听算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1.用录音听算,学习新知。如在教学《7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听“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曲,接着设问:“6的后面是几?比6多1的数是几?7的前面是几?比7少1的数是几?”学生在熟悉而轻快的旋律中很快地算出了答案。
  
  2.用录音听算,强化新知。如:在讲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我用录音机出了一道听算题:“1位同学几个手指?2位同学几个手指?3位同学几个手指?……”听了这道题,学生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入的手指的模样,形成每位同学有10个手指的表象,然后迅速地进行思考:2位同学、3位同学、4位同学、5位同学……该有几个手指呢?学生自然而然地用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算。因为题目出得快,学生必须记得快,算得快,而要算得快必须自觉地去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简便算法。这样,在强化新知的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三、利用录音听算巩固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消化、巩固、提高、运用的必要途径。录音听算以多种练习形式,保持学生兴趣,升华快乐的学习氛围。听算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编儿歌。在教学中,我常结合教材内容,把有关的知识编成儿歌,有时还配上动作,让学生在听儿歌时边做边体会。例如,在教学完1至10的数的认识后,我播放这首配上动作的儿歌,让学生边听边体验:1像小棒竖着放(小朋友拍手);2像小鸭脖子长(双手扶颈,头向上仰);3像耳朵多个弯(左手轻轻拉耳朵,斜着点头);4像红旗举得高(左手握拳,听到“举得高”时向上伸);5像小钩多一横(右手食指书写5字,听到“多一横”时,向右画一横);6像哨子嘟嘟吹(右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成圈像6字,放到嘴边作“嘟嘟吹”);7像锄头肩上扛(听到“肩上扛”时,左手握拳在肩上振三下);8像小圈连大圈(听到“小圈连大圈”时,右手在空中比画小圈和大圈);9像小网捉害虫(听到“捉害虫”时,左臂伸直,右手向下晃三下);10在1旁加个0(听到“1旁”时伸出左手食指,接着比画0)。有趣的儿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识。
  
  2.竞答赛。我在学生中开展“开火车听算竞答赛”,以听得准、算得快、正确率高来决定名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竞赛激烈的气氛和成功的喜悦都挂在学生的笑脸上。
  
  3.做游戏。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之后,我用录音机设计了“听数拍手凑百”的游戏。录音机播出10,学生就说出90,师生一起拍手说算式10加90等于100;录音机播出80,学生就说出20,师生一起拍手说算式80加20等于100……在游戏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得到了互动、合作,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