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小白鼠之死的启示

作者:张 凯




  去年开学初,学校把一个学习困难生和纪律困难生相对集中的班级交给我管理,美其名目“实验班”,希望我多下功夫,多动脑筋,把学生稳住,不要弄出大乱子来。
  上课的第一天,我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班上一片喧闹声。当我踏上讲台的时候,喧闹声依然不止,只有几个学生抬头瞅瞅我。过了一会儿,他们见我只是站着而不讲课,便稍微静了下来,其中一名学生大声吼道:“老师,我们这节课学什么呀?”我看了看他们,说:“这节课你们随便玩儿,但是不能出教室。”“好哇!……”随着一阵欢呼声,班上又是一片乱糟糟。
  第一天,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第二天,依然如此。
  第三天……
  一周就这样在一片喧闹中过去了,但最初的那种自由散漫的高八度的喧闹声似乎减弱了一些。
  第二周的第一天,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们组织一些新花样?我们都玩儿腻了。”“新花样?”我说:“好吧,不过得先听我讲一个故事。”这时,班上安静了许多。只有几个学生仍在相互说着自己感兴趣的事。
  “曾经有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我不紧不慢地说,逐渐提高了嗓门,“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这个水池尽管很大,但依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小白鼠并没有马上游动,而是转着圈子,发出‘吱吱’的叫声。小白鼠是在测定方位,它的鼠须就是一个精确的方位探测器。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反射回去,被鼠须探测到。小白鼠借此判定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到水池边沿的距离。它尖叫着转了几圈以后,不慌不忙地朝选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游到池边。实验至此,科学家又将另一只小白鼠放到水池中心。不同的是,这只小白鼠的鼠须已被剪掉。小白鼠同样在水中转着圈子,也发出‘吱吱’的叫声,但由于‘探测器’不复存在,它探测不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几分钟后,绝望的小白鼠沉到水底,淹死了。”当我说到这儿的时候,那几个刚才还在说话的学生也转过身来,听着我说。“第二只小白鼠死亡,原因是这样的:鼠须被剪,小白鼠无法准确测定方位,看不到其实很近的水池边沿,以为自己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因此,停止了一切努力,自行结束了生命。”
  “这只小白鼠太笨了。”“它的眼睛不管用吗?”“它只要始终朝着一个方向游,一定会到达水池边沿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打断了我的讲述。
  “是啊!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其实我们自己不正是这只小白鼠吗?小白鼠的鼠须不就相当于我们的学习意识和我们班的学习环境吗?只要我们瞄准了一个方向去努力,不同样也可以达到成功的彼岸吗?”
  班上这时特别静,他们一个个伏在课桌上,一句话也不说,似乎在反思着什么。
  “同学们,那只被剪掉鼠须的小白鼠丧生于水池,不是被水淹死的,而是被那‘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意念害死的。这样的悲剧不仅发生在小白鼠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我们人身上。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到小白鼠所遭遇到的‘水池’,就是所谓的逆境、困境。有些人在这个时候,无限夸大自己所遭遇的逆境,认为面前是厄运的海洋,‘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他们对处境感到绝望,放弃了最后一搏的信念,松开了不该松开的手,任满腔的理想、抱负、雄心壮志,全部淹没在很浅很窄根本就不足以伤害到自己的‘水池’里……”
  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依旧伏在桌子上,低头不语。
  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坐得都很整齐。更令我惊喜的是:每张桌子上都准备好了课本和学具。
  后来,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校运动会总分第一名”、“精神文明班集体”等多项荣誉。
  我和同学们都笑了:在小白鼠之死的启示下,我们游出了自己的“水池”。
  
  (作者单位: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河北 唐山,3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