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重视网络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整合作用

作者:郑红蕾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传播图像、声音、文字多种信息传输的实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枯燥的概念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明了化,这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而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于作文教学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演示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每天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很多,但习以为常,由于没有细心观察,故印象不深。因此一写作文,尽管题目、范围都是他们所熟悉的内容,却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如果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利用软件所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声像并茂的情境,就会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迅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看境讲述”或“看境写话” (写一段话或写一篇短文)。由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想像力,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如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习作1《打油》看图写话的教学,我将书上的四幅插图制成电脑幻灯,从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将书上的小画面变成屏幕上的大画面,学生看得清楚,对整件事有个大致了解。每幅插图我又链接一段相应的录像片,只要一点击,人物就活了,会说、会动、会演,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个看得情绪饱满,兴趣盎然,畅所欲言。结果,这次看图写话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想像丰富,文字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才能诱导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种行为靠兴趣作为动力,促进完成智力活动的内化。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优势是承载信息量大,能力强。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并能采用先进技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为培养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开学初,我上了一节这样的作文课。课前,我在我们校园网中发现了我班学生在怀德苑小区游泳池快乐游泳的一段动画。课堂上,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游泳。话说完,同学们个个精神振奋。接着我打开多媒体校园网,播放了游泳池里孩子们游泳的场面,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接着,我因势利导,出示思考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地点在哪里?同学们是怎样游泳的?当时的心情怎样?请同学们自拟题目。”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一个个都举起小手。写的题目有《学游泳》、《愉快的夏天》、《愉快的暑假》、《游泳的乐趣》等。
  这堂课运用了校园网络,通过生动活泼的画面和声音,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为学生创设了作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老师再因势利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由厌写作文到乐写作文,同时也克服了命题作文干篇一律的弊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网络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提高学习能力
  
  网络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提高了学习能力。
  1.强化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和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的作文教学中,把被观察的对象在每个学生桌上的计算机中播出,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并激发起写作的兴趣,产生写作欲望。老师及时给出写作要求,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学生必须把事物看仔细,并认真考虑,才能写得好,这样就有效地强化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定会大打折扣。通过多媒体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整个作文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学生直接参加评议,修改作文,无论是评还是被评,学生都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从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从而真正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及时反馈,提高效率。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可将教学意图及时地传到学生机器中,也可以将学生的信息反馈回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增加了一个媒介——计算机,信息反馈的渠道就从双向变为多向。教师在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的基础上,就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通过网络,还可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大面积的评议,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被评议的机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而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常州市怀德苑小学,江苏 常州,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