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教师课堂语言的分析评价

作者:肖 霞




  [摘要]教师的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从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性、教育性、评价语言的技巧性、教师的语言机智四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关键词]教师 课堂语言 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教学就是通过言语、表情、姿态、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师生问的心灵对话,使双方在相互影响中各自成长。其中,在传递和延续文化知识的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中介,也是课堂教学调控的有效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实例从几个方面分析、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一、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发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这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其话语的接受或排斥。方言差异、低沉模糊、尖锐刺耳的声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适宜的声音应是音质清晰、音量适度、语调和谐,能凭借自身的语音风格传达一种宜人的气质,渲染引人入胜的氛围,提升学习者的兴趣。
  诚然,教师本人的语音音色很难改变,但教学效果能通过教师的语感在后天得到较大程度的弥补,甚至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教师的语言富有节奏,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轻重缓急,时如狂风骤雨电闪雷鸣,时如山间小鸟啁啾细水潺潺。愉快的地方,节奏轻快;哀怜的地方,节奏舒缓;热情的地方,节奏奔放;压抑的地方,节奏沉重。教师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语言必然会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语言的规范性要求不仅仅局限在语音、语调、语法上,还体现在语言的科学性、有效性上。它要求教师对各种现象的描述,对概念、原理、规律的表达,都应准确无误,不使人产生疑问和误解。所做的论证、援引事例要严谨、确凿,所做的陈述要简练、明确、有序,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
  
  二、教师课堂语言的教育性
  
  教师是学生的精神领袖,他的语言具有教育性,不仅传递着知识与文化,还传递着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展示对生活、人生的积极态度,鼓舞学生不怕困难、乐观向上、迎头奋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就像语言大师普希金曾说过的那样:“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点亮!”用语言去启动学生求知的心扉,点燃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激情。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对学生有几分期待,学生便有几分希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尤其应该充分体现积极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当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时,教师应坚定的给予鼓励:“你肯定行!我相信你!”“永不放弃!”“你站起来,困难倒下去;你倒下去,困难站起来,所以你一定要站起来!”等等。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的间隙时间讲讲自己倍受鼓舞的名人事迹,与学生们共勉。
  无数的课堂实践证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语言体现的高尚人格与修养会在学生的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评价语言的技巧性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鲜活个体,成长中的进步与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优点、进步加以表扬,以激励其再接再厉;也要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予以批评,以帮助其完善自己。但表扬与批评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师评价语言技巧的高低。
  教师的表扬应真诚、具体。常见的“很好”“很棒”“真不错”往往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所以应指出学生的表现好在什么地方,让表扬具体化、细节化。例如,学习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全神贯注》一课,老师问:“你们知道罗丹是谁吗?”一位学生答对了,老师表扬他“回答正确”之后马上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我预习的时候查了资料的。”教师继续评价:“罗丹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但他具体的情况也许大家还不太了解,这位同学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这种探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细致具体的表扬效果就非常好,让全体学生都受到了启发。
  教师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修正言行偏差,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指责。因为粗暴、武断的语言只会约束学生纯真、富于创造的心灵。如,一次在课堂上谈论“母亲节”时,老师问:“如果今天和妈妈一起吃饭,你们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夹菜给妈妈吃。有个孩子却说,“不,我得先吃!”老师想都没想就立即训斥否定他的想法,他委屈地哭着说:“妈妈生病了,医生说不让她吃太成的菜,我是想帮她尝……”试想教师在批评前如多给学生说明的机会,多追问一个为什么,就不会出现那样不愉快的一幕。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学生正是在教师积极关爱的评价中不断形成、不断变得更好的,因此教师评价学生惟一正当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四、教师课堂语言的灵活性
  
  世界是多彩的,学生是鲜活的,课堂是灵动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是灵活、有灵气的。“活”的语言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钥匙,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感知敏锐、想像活跃。这种灵活性以幽默、故事、寓言、笑话、歇后语等各种形式出现,活跃着课堂,启迪着心智。下面仅以幽默为例,谈谈课堂语言的灵活性给教学带来的闪光点。
  机智幽默的课堂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天气闷热,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打盹,教师看着那位同学说:“周公已去世上千年了,你梦不着他了。”这时同学们会心一笑,不少同学的睡意也顿消,睡觉的学生也能开心地抖擞起精神来。
  机智幽默的课堂语言是枯燥讲解时的调味品。如有某位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不打标点,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则故意抽出他的作文一字不停地读下来,学生们实在听不下去了纷纷要求教师停一停再读,教师幽默地说:“不能停,作者没有标点符号怎么能停呢?要忠于作者的意愿啊!”学生们哄堂大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小小标点作用大,作文不能不用它。
  除上述教师幽默的语言运用外,课堂上辅以微笑的脸庞、慈爱的眼神、生动的表情等都能给课堂增添融洽的氛围。
  总之,教师的语言表达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对人生的态度。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以帮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4级硕研,湖北 武汉,430079)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