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农村小学暂困生的作文提高途径

作者:罗衍兰




  一、农村小学暂困生的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一多作文的口水话多、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漏字较多,逻辑混乱;主要的原因是:①学生方面:a、智商问题:发育迟缓;b、身体问题,如发病多等;c、性格问题,如不喜欢说话等;d、知识累积问题:如识字量少等;e、个人的情感态度问题:学习缺乏主动性等问题。②教师方面:责任的缺失,对暂困生不能及时的查缺补漏;③家长方面:有的学生不会的,家长本身就不懂;有的管不了,农活多,或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管教。
  2.二少 内容少,三言两语。有的是无话可写,有的是有话不会表达,写出的作文内容干巴,想像贫乏。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对所写的作文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是无话可写;二是有的学生有内容可写,就是不懂如何写,缺乏作文技巧的指导;三是学生的观察少,体验少,阅读少,平时的积累少等方面的原因。
  3.三假 写空话、写假话。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想写的内容,怕老师说没有那么高尚,所以不敢写,不敢放开去写,只好写假话;二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高分,布置学生背“优秀作文”,到了作文时就“默文”或“截文”。
  
  二、提高农村小学暂困生作文能力的途径
  
  1.分类指导 不搞“一刀切”。暂困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暂困生个个进步,人人过关。要促进暂困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摸清暂困生的作文现状,把存在的问题分为识字类、语法类和写作方法类等问题,然后,找出施救的办法,对症下药。例如:针对学生无话可写的情况,作文的题目必须紧密联系暂困生的生活实际,所写内容必须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特别要结合农村孩子生活情趣,如:下田割稻、上山摘果、打柴、放牛、挖红薯、刨花生、下河捉鱼摸虾、钓螃蟹、烤红薯……还有民风民俗,如清明节、春节、端午节、社祭等,这些就是习作的很好素材,引导学生寻找这些素材,可以写成了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同时,注意教他们学会做人,避免作文的“空”、“大”、“假”问题。说真话就是作文,“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弄虚作假,只能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针对学生不懂修改文章的问题,教给暂困生修改文章方法等等。
  2.培养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方面的因素,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暂困生作文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例如:让暂困生自己出题目,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先做到有话可写,言之有物。作文要能引起暂困生的兴趣,对暂困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通过让暂困生先写得开,再到写得顺,这样螺旋上升,分步递进,不断提高作文能力。当暂困生真正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暂困生作文的长进就没有什么疑问了。反之,教师强行命题,限定字数、规定写法,暂困生被动作文,极不利于消除暂困生作文的畏惧感和树立暂困生写作的信心。
  3.多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有写作的冲动。教师要经常借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给这些暂困生看,鼓励学生之间互卡目借书,举办读书活动月等等,让暂困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4.多练 “业精于勤,荒于嬉。”特别是暂困生,许多暂困生的形成是知识累积、缺乏训练造成的,所以应勤练笔。可以进行想像练笔,培养暂困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孩子的童年是梦的季节,通过让暂困生续写童话故事《乌鸦被骗后……》等等,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可以进行仿写练笔,可根据《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进行仿写;又如仿写《可爱的草塘》的结尾段等;写读后感,学了课文后,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中心,写读后感,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一夜的工作》等;写日记,把写作能力落实到每天的日记上来,把写日记当做一个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