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小课题研究,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

作者:高文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关注社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一句话:“小课题研究”活动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舒展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
  
  一、围绕“教材”开展课题研究
  
  任何教材都存在潜在功能,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从不同角度充分挖掘教材,使教材的“有限”作用得以拓展延伸,直至发挥到“无限”。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有这样一个实践题目:人们习惯把我国的苏州市称为东方威尼斯,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搜集有关苏州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个西方、一个东方,惊人的相似。要想真正从中领略异国风情,必须详细搜集有关的资料。要想让同学们都知道这样丰富的内容,必须分门别类、整理汇集。为了让同学们真正付诸实践并从中学到知识,我首先组织他们找来世界地图,共同观察了威尼斯和苏州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地形、地势特点,然后一起进图书馆、逛书摊、开展调查咨询……资料渐渐丰富起来,学生们感到了少有的成就感.我顺势引导他们分门别类、归纳总结。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本本精美的记录本呈现在眼前,看着自己的学习成果,想到为之付出的努力,学生们高兴得又蹦又跳。
  再如,学了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安徒生童话,学生们被这些童话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趁热打铁,组织《安徒生童话》爱好者,三人一组,以“走近安徒生”为主题进行研究。我们自己撰写了研究方案,明确了分工,一个组负责研究安徒生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一个组负责研究安徒生各个时期的著作,一个组负责研究安徒生的影响及世人评价……随后,他们或跑图书馆,或上网,或向老师、家长讨教,在安徒生的童话里徜徉漫步。渐渐地,他们知道了安徒生这个杰出的作家,了解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明白了他为丹麦穷苦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懂得了人类灵魂中应有最诚实、最美丽、最善良的追求。学生们真是受益匪浅。
  
  二、联系“时事”进行课题研究
  
  及时捕捉国内外大事作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我与学生们一起,以“生命与健康”为主题,办了五期手抄报;成立了“新闻报道组”,及时报道抗击“非典”取得的成果;开展了“众志成城抗非典”、“非典不可怕”等课题研究活动。学生们分组探讨研究:什么是“非典”?“非典”的临床表现如何?如何预防?当前形势怎样?群众反映如何?政府采取了哪些应急措施?我们应该怎么办?等等,渐渐地,了解得越多,越觉得“非典”其实并不可怕,学生们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我班学生看到“白衣天使”们坚守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用真心换回健康,深受感动,自发地举行了“最可爱的人——白衣天使”演讲会,还给奋战在小汤山的医护人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呼唤,是最真情的表露啊!
  
  三、根据“学生爱好”开展课题研究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习研究起来兴趣盎然、事半功倍;对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会厌烦、敷衍了事、事倍功半。为此,我遵循“课题从学生中来,自主选择”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课题研究。于是,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团结合作,乐此不疲地共同攻关。“走进三国”组,在刀枪剑戟中领略英雄们的风采;“名言精萃”组,在海内外名家中提升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国宝·熊猫”组,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探索生存的奥秘;“看不见的王国·细菌”组,在精深的科学中体验变异的灵魂……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由“课题”研究上升而来的“辩论”更是精彩。例如:小学生结伴出游好不好?学生围绕这一题目先搜集大量资料,再筛选分类、整理记忆,并且还从对方观点出发进行有理、有力的反驳。理论联系实际,思维灵活,口齿伶俐,猛一看去,这哪像小学生,分明是唇枪舌剑的“剑客”嘛!
  小课题研究是“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封闭的学习方式,研究的课题、内容、方式都是学生自己喜欢的、选择的,并且有研究价值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了求知的欢愉和成功的快乐,形成了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了责任感。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