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作者:沙永祥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念、付诸行动的转化过程。这种由知到行的转化,要借助情感、意志等中介来“催化”。列宁说过:“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动和激发出来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题学习中,我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判断这些角色中,哪些人具有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还因势利导地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二)引入时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本带有时事性的综合教材,但因社会发展迅速,仍出现教材的一些内容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利用一些时政新闻材料,可以优化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填补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缺陷。利用时政材料,主要是指利用新闻报道和新闻图表资料。
  利用新闻报道辅助教学,就是将报刊、电视、广播上报道的国内外重大时事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有选择地纳入课堂教学。我在讲授初三的《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一课时,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进行补充介绍,并向学生提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样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认真阅读课本。这些新闻时政材料为教材注入了“新鲜血液”,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化了教学的效度。
  利用新闻图表辅助教学,就是将与教材有关的报刊图片公布的一些数据经过整理,制成大幅表格作为一种辅助教具在课堂上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如讲授“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这一内容时,展示各地扫除“六害”、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方面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讲授“人口众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压力”时,将我国主要资源,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与人均占有量制成图表,进行比较对照,让学生从具体的材料中,懂得我国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增长的道理。
  
  (三)引导质疑,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
  
  引导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这样,课堂就会迅速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人口过快增长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内容时,有同学提出“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起主导作用,照理说,人口越多,增长越快,应该是劳动力越多,生产发展也就越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就越高呀,是不是自相矛盾?”我认为这个同学质疑很有价值,就引导大家展开讨论,石击浪起,学生显出浓厚兴趣,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学生们相互争辩得面红耳赤。但问题越辩越明,最后看法统一了。通过这样的讨论,大家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四)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给学生一定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才能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动。比如在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一是检查评比活动,安排在新课开始时,让学生检查同桌所坐的位置,看谁的位置最清洁。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他查和自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二是校园参观活动。我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边走、边算、边说,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有多少种,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假如我们把这些花草树木都损坏了,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师生还存在哪些影响环境保护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自然就能明白花草树木的作用,保护环境的重要,从而使明理导行任务得到落实。三是游戏活动。这是一项巩固导行活动。回到教室后师生共创共唱保护环境的歌谣。这个活动既让整节课结束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又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强化了他们的道德行为。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借助投影、录音录像、电影、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来阐明事物特征,发展过程及其相互联系,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到“国家的标志——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时,让学生看中央电视一台节目预告前“国旗、国徽、国歌”的录像和《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亲手升起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录像,学生在融“形、光、声、色”为一体的国歌声和升旗仪式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单位:北流市隆盛镇第一初中,广西 北流 53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