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其调控

作者:叶秀丹




  [摘 要]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过度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不但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针对当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状况,从学生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关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
  [关键词] 中学生 考试焦虑 成因分析 调控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学者杨骏等采用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lnventoty,STAl)对182名初三学生考试前后的焦虑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在考试前的确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随着考试结束,考试焦虑亦逐步恢复正常。关于中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大家的共识是,中学生过度的考试焦虑肯定会影响中学生的考试效果,而且是中学生心理障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调查统计的结果,都从不同方面说明了我国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严重性,考试焦虑问题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考试焦虑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对考试焦虑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曼德勒(G.Mandler)提出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而普(J.Wolpe)强调,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萨拉森(L.G.Sarason)主张,应当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2]。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考试焦虑是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考试焦虑是评价情境中一种特别的焦虑,其主要特征是担心自己的形象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尤其担心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降低,同时伴随认知阻塞和明显的身体或心理不适。一般来说,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考试焦虑过度则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本文这里所指的考试焦虑是指在考试时表现出来的紧张、惧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即过度考试焦虑。
  
  二、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
  
  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又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个性特征是造成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因
  一个人焦虑与否与其人格特征有联系[3]。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一样,他们的神经类型的强弱也不一样,神经系统强型的人比较敏感,容易激动,较多地体验到焦虑情绪。再者,有些学生长期处于不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了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如“焦虑型人格”等。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容易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视为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从而惶惶不可终日。这种人格特征会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潜在心理因素,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他们容易产生焦虑。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神经质倾向,经常处于不安的心境,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激动和惊慌。当遇到考试,尤其是重要的考试,就会紧张焦虑、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很难顺利通过考试。另外,自卑作为人格因素对考试焦虑的激起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4]
  2.认知评价是考试焦虑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认知评价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认知与评价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如:考试焦虑的同学对考试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在主观上认定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从而陷入担忧、恐惧以至不能自拔就会产生考试焦虑。这样,就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差:一方面对考试期望值过高,憧憬着考试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则会出现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一旦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此外,中学生对考试的认知评价缺陷还表现在“证明自己”、“担忧心情”、“过度引伸”、“抵触心理”、“考试准备”、“考试效能”等方面[5],即将考试作为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事件;对考试过程和结果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悲观态度;仅根据一两次考试的失败便得出了对自己整个前途的否定结论;对考试存在抵触心理,将考试当成一种完全的负性事件;总是担心考试准备不充分,或者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学生对考试的自我效能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是产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
  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的焦虑水平。一个训练有素、灵活掌握要测验内容的学生,考试过程中不会因遇到不会答的题而惊慌失措;而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对考试缺乏信心和把握,则容易产生较高的焦虑。有些中学生在考试之前对考试的难度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清楚,自信心不足,考试前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也不能调整好竞技状态,一旦在考试中出现不会的题目,就会紧张。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将无法发挥正常水平。另外,缺乏一定的应试技能和应试经验也是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
  (二)外部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其考试焦虑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这些外部因素的特点是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难以控制。
  1.学校环境
  学校是施行考试最频繁的场所,与考试焦虑紧密相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对考试作用的过分夸大,对分数的过分看重,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等等,这些都是会导致学生对考试的作用和意义的误解,过分的看重考试的作用,对考试产生焦虑和恐惧。连续不断的各种考试,不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还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教师对分数的过分看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同学之间的竞争;考场内的紧张气氛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6]
  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情感依赖的中心,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态度。在中国目前的社会中普遍的存在着以考试为中心、考分第一的家长教育观念。父母渴望子女在学校中取得良好成绩,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等等。然而,父母的这些期望由于各种原因有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结果使学生产生很大的考试压力,以至于考试焦虑。除此以外,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缺乏民主,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恐惧,以至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