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4期

大山里的映山红

作者:徐凤清






  ①
  
  张荣师范毕业,为了改变当教书匠的命运,毅然报名去西部山区支教。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友顾霞时,顾霞死活不同意,骂他犯傻!
  张荣说:“不就是去两年吗,要收获,必须付出。我一没关系,二没靠山,不走这条路一辈子没前途,你岂不是白白跟我一生?”
  暑假结束前,张荣同其他支教教师在县里一位教育局副局长带领下,一路劳顿来到西部大山旮旯里的一个小县城。张荣为了表现自己,又坚决要求去条件最差,生活最苦的山村小学任教。张荣的要求令这个县的领导十分感动,也给带队的副局长留下深刻印象。
  张荣很快被安排到远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青牛乡。一路上,破吉普颠颠簸簸,送张荣的一位科长向他介绍,那里有个苦石滩村,村里一所小学一百多个孩子,只有两位代课教师苦撑着。校长叫殷山红,是个二十多岁的山里姑娘……
  到了青牛乡,公路就不通了。在大山口,烈日下站着一个山里姑娘。车子刚停下,那位科长就跑上去,对那位山里姑娘喊:“殷山红校长,给你送一位支教老师来了,他叫张荣。”
  殷山红快步跑过来,激动地伸出手紧紧握住张荣。张荣定睛朝殷山红看去,这是怎样的一个山里姑娘啊,瘦弱的身子,穿着半旧的短袖衫,下半身是条蓝布裤子,高高挽着裤管,只是她的一双眼睛清纯秀丽,黑眸明亮。他的心倏地颤了一下,不自由主地喊了声:“殷校长!”
  殷山红摇着张荣的手说:“我盼了多少年啊,但愿学校能来个师范生,现在终于把你盼来了!”
  接着,殷山红从车上搬下张荣的被褥、书籍和生活用品,肩背手拎,说:“张老师,公路不通,我们只能走山路。”
  张荣觉得自己堂堂一个男子汉,怎么好意思让一个瘦弱的山里姑娘背东西?坚持要自己背。殷山红眼睛一瞪,说:“张老师,十多里山路,爬上爬下的,你能坚持到学校就算英雄了。”那个送他来的科长也说:“张老师,就让殷校长背吧,你锻炼也得慢慢来。”
  就这样,张荣跟在殷山红后边,走上了弯弯曲曲,看似没有尽头的山路。一路上,太阳在头顶热辣辣地照,脚底下的石头像烤红的铁板,走不多远张荣就气喘吁吁,满身淌汗;而殷山红却像头灵巧的山羊走在山路上,不时转身笑着鼓励他:“张老师,这大山考验着你呢,你坚持,它就对你好;你退怯,它就凶。大山喜欢意志坚强的人。”
  张荣咬紧牙关,紧跟在殷山红后边,一路爬,一路抬头看着远远近近的大山,发现那山上都是黑褐色的岩石,由于没有泥土层,显得十分苍凉。山坡上倒是长着大片大片矮小的灌木丛,叶子都快叫太阳烤焦了。望着这荒凉贫瘠的群山,张荣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他突然觉得,自己这回进山支教是不是真如女友说的犯傻?
  殷山红回转身,脸上汗津津的,前后衣衫均已被汗浸湿。她好像看出了张荣有点畏缩的心思,指着面前一大片矮小灌木问:“张老师,你知道那些小树叫什么吗?”
  张荣摇摇头:“不知道。”
  殷山红说:“那叫映山红。你别小看它们,虽然现在貌不惊人,可到了明年四五月,漫山遍野,花开得火烧一般红,生命力旺得很,看得你浑身都来劲。”
  张荣心头一动,问:“殷校长,你所以叫殷山红,就是因为它们吗?”
  殷山红眼睛里闪着自豪的光彩,说:“是的,我喜欢映山红。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把名字改成了殷山红。”
  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跋涉了三四个小时,终于到了苦石滩村。小学建在一个小山坡上,石头砌墙,山茅草盖顶,山坡下是片石滩地,几只牛和羊在啃着稀稀拉拉的草茎……望着这么个学校,张荣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山的严酷与无奈。惊愕中他忍不住再次怀疑:当初的决定,是不是过于冲动,难道非来这里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②
  
  到了苦石滩小学,一间石砌茅草屋早巳收拾得干干净净。屋角垒了个土灶,旁边堆着劈得整整齐齐的树柴,还放着一只口袋,装着大米。后面是房间,搁了张木板铺,铺旁一张小桌摆了盏油灯。张荣掏出手机,要同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友通话,可打开手机,什么信号也没有。殷山红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山里穷,信号塔也没有建。如果你要打电话,村里有部电话机,但线路陈旧,信号时断时续,你有事最好写信,邮递员三天来一回学校送报。”
  张荣忽然感到自己好像回到了原始时代。
  殷山红说:“学校一百多个学生分高中低三个班,但只有两个老师,张老师,你教五六年级的两班学生吧,我希望你能把五六年级的成绩搞上去,同山外镇上的中心校比一比。”
  面对殷山红充满期望的眼睛,张荣脑子一亮,对呀,同中心校比一比,超过他们,这将是我在山区支教取得成果的最好证明!接着,张荣出了份语数摸底试卷,测试下来,令他大为吃惊与失望:全班42个学生,平均分数不及格,最低的两门课加起来还不满30分!
  殷山红的脸上现出十分的愧意,说:“张老师,这里的学生成绩是很差,加上我同李老师文化低,因此我们才天天盼着你来啊!”
  后悔药是没有的,总得面对现实。张荣不愧是正规的师范生,通过努力,学生的成绩逐渐提高。可是,班里常常发生令他恼火的事,学生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特别有个叫石磊的六年级学生,也就是上回摸底两门功课加起来不满30分的,张荣在他身上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每次考试成绩总是超不过30分。他找石磊谈了多次话,并且警告他:“如果你再迟到早退,上课不用心,你就不用再来上课了。”
  又是一回,石磊汗淋淋地推门进教室时,课已经上了三分之一时间。张荣望着缩头缩脑的石磊,一股火再也抑制不住,大声指着门外说:“石磊,学校不缺你一个,你给我出去,以后不许你再来上课!”
  石磊脸涨得通红,两颗泪珠挂了下来。他看到张荣的脸色铁青,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突然绝望地转身跑出教室,朝着一条通向村里的山路飞奔而去。
  傍晚放学,殷山红从乡中心小学开会回来,在例行的巡视中发现张荣班里空着个位置,那是石磊的座位,忙问:“张老师,石磊怎么没有来上课?”
  张荣板着脸说:“石磊今天又迟到,被我一批评,赌气回家了!”
  殷山红瞪大眼睛说:“什么,回家了,你为什么不去找啊?”
  张荣心里本来窝着股火,此刻受了殷山红的批评,把气朝她进发出来:“这样的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老师我当不了!”
  “你……”殷山红气得脸发白,咬住嘴唇半天说不出话。
  张荣见殷山红气成那个模样,忍不住冷笑着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缺一个差生吗?”
  殷山红激动地大声喊:“张老师,在我们学校,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第二天,殷山红没有到学校,由学生捎来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张老师、李老师:石磊到县城打工去了,我去把他找回来。我的课你俩代着,回来后我再补上。
  张荣的心情沉重起来,想不到殷山红为了一个差生竟然这么较劲。李老师叹口气告诉他:7年前,16岁的殷山红读到初二,辍学去山外打工,但她感到大山里要发展,必须搞好教育,就又毅然放弃了打工生涯,回到苦石滩,不满18岁的她办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