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0期

他们

作者:上海一考生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在生活中,被人们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主体,这个世界有每个人的一席之地。但我们却往往只想到了自己,而忽略了他们。
  在大学校园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他们是其间安静又与众不同的一群。在都市的繁华与自身的困窘之间,在内心的渴望与条件的局限之间,在校园的热闹与心头的落寞之间,他们在尴尬地行走,苦心地应付。他们,就是贫困生。
  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自卑、偏激、抑郁、过于敏感,他们对金钱既重视又鄙视。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们一入学就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入学后的各种压力,使这种负担更加沉重。在一定程度上,贫困成了一副枷锁,限制着贫困生的言行。外界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贫困生。家庭的困难,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媒体的恶意炒作,都会给他们以负担。他们既要顽强地直面这惨淡的人生,又要在内心里咀嚼这份苦涩。
  小李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冬天买了件棉袄,别人会说:“不是贫困生吗?还有钱买衣服?”为方便打工买了辆旧自行车,也会有人说“人都骑车了,比咱还款呢!”小李不明白,难道自己非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地做个贫困生吗?风华正茂的年纪,谁没点儿爱美之心呢?再说,这是基本的生活需要啊!像小李一样,他们在物质支出上承受着别人或多或少的非议。
  他们当中,有的在自信而张扬的大学里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在班内活动中也没有什么特长,对专业的陌生也使信心受损;有的面对前后学习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而引起心理失衡;有的固执地认为自己一切皆可,拒绝他人的帮助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致使缺乏与他人的沟通机会。在他们当中,自暴自弃有之,放纵享受的也有。成天这样只会让人更颓废,更加消沉,从而形成一个情感怪圈。在他们最为苦恼的问题中,别人的不尊重和不能平等对待是令他们最为心痛的。
  贫困,不是谁的错误,它是和整个国家的现状和时代相联系的。要把它作为奋斗的动力和基石,而不是绊脚石。积极的心态来自于对贫困、对生活的正确认识。他们,既然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那就去用行动证明自己,用成绩去找回尊严和尊重。
  在充满着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的大学校园里,任何人都有权利去施展才华、张扬个性。重要的,要打开他们的心窗,让他们看见窗外四季的美好风景。我们要尊重他们,手拉手,共同撑起一片属于他们和我们的天空,划出一道绚丽的彩虹。
  【名师点评】
  本文思辨理性。文章将写作的视角转向了“他们”——大学校园中的贫困生,既写出了他们家庭贫困所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写出了他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尴尬的境况,还写出了由于贫穷给他们所带来的性格上的缺陷,并指出贫困生和我们应当如何做的正确人才做法,使得文章充满了理性的思辨。
  本文思路清晰。文章首先由被人们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我们”入手,并由此很自然地转向了我们忽略的“他们”,接着对大学校园中的贫困生的现状进行描写,既有总体上的描写,如第二段和第三段;又有个体上的描写,如第四段。这样就使人对贫困生的境况有了真实的了解。后面接着对此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最后总结概括,呼吁“我们要尊重他们”。
  (荐评教师曹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