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0期

鹦鹉雅米

作者:刘紫晨




  ——真好!生日来临之际,同学送了我一只鹦鹉。妈妈说,应该给他起个不寻常的名字,最后看他一股精灵劲,就取名为动画片《魔豆传奇》中智慧豆的守护者的名字——雅米。我把他安置在精致的铁笼中,他站在长长的塑料杆上,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时而喃喃自语,时而默默站立。饥渴的时候就跳下杠杆,咀嚼小米,喝些水。
  雅米的羽翼成金黄色,自然垂下。展翅时,会露出柔软的绒毛,颜色呈白绿相间。黑溜溜的眼珠和橙黄色的小嘴镶嵌在小小的脑袋上。两只爪子不肯安静一刻,不停地挪动。习惯地用他细细的嗓子唱出宛转的歌。
  不安于笼内生活的雅米,无限渴望自由。常常用他的小嘴试图撑开笼子铁栏之间窄窄的缝隙,或者努力抬起那两扇小小的窗。倘若大门给他留了一处一寸长的缝,他便会做贼似的溜出来。出来之后,先向四周望望,确定安全之后,便飞上卧室那盏似鸟窝的壁灯上,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发出各式各样不同的叫声,仿佛将高兴与不高兴的话一同用语言表达出来。待时间长了,便会在上面方便方便。妈妈常常感叹:“我可怜的灯啊!”
  起初,雅米只是贪玩不肯回家,非要手中拿把小米,踩着凳子上去接他才肯下来。时间长了,他胆子也大了起来。一天,我趴在床上看杂志,他居然从灯上飞到了我的脖颈上,因为当时我正在读那篇《树梢上的红气球》,便没有理他;它却不肯罢休,片刻后飞到了我的杂志上,啄那图片上的红气球。我只得伸出手,让他蹦到我手心上,慢慢地把他送回笼子。这时的雅米会得意地叫两声,俨然一个得胜的将军。我就在无限的快乐中慢慢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谊。
  周六、周日在家,他就玩闹似的陪伴我。夜晚,我趴在书桌上做作业,他便一声不吭地站在杠杆上。当我背生物练习册提到鸟儿的时候,他立即精神起来。“鸟儿的前肢变成翼,是其飞行的器官”。他居然扇动起翅膀,仿佛在为我讲解演示,搞得我莫名其妙,又哭笑不得,这个小精灵!
  朋友说,不错嘛,很像《珍珠鸟》一课哦!我想,故事与现实丝毫不差地吻合在一起,多么温馨美好!但天不随人愿,就在我准备以鹦鹉为题写作投稿不久后,一个令我震撼的消息降临在一天早上: 雅米死了!
  爸爸看了看,身体已略微僵硬,大概是半夜时分,含笑而去,他竟然一声未吭。我轻轻抚着雅米的尸体,随之泪流满面。昨天是我们相处最美好的一天,然而他怎么死了呢?他的生命怎么如此脆弱呢?
  妈妈用一张白纸将雅米的尸体包好,我拿着纸包下了楼,去了楼后的一片平旷的土地。顶着凛冽的寒风,埋葬了他。回到屋中,望着空空的鸟笼,满满的食盒和水盆,床头柜上趴着的、我为他准备的、半米长的毛毛虫玩具;想起整整一个月间我与雅米相处的快乐时光,再次泪流满面。
  (熊宴林荐稿)
  
  ◆选材点评
  这篇记叙文为了表现豢养鹦鹉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以及因为鹦鹉之死产生的痛惜这一情感主题,把选材的重点放在对鹦鹉行为的细节描写上,通过展示鹦鹉的知趣可爱,善解人意,引起读者情感共鸣,从而自然彰显主题。文末以鹦鹉的突然死去造成巨大情感落差,突出了主题效果。选材集中,不蔓不枝,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布局点评
  本文按照事件的起因-过程-结局布局谋篇。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开头部分,介绍“我”豢养鹦鹉雅米的起因,以及它的名字由来。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我”用“精致的铁笼”细心照料、呵护鹦鹉雅米,以及雅米的活泼灵动、美丽歌喉、善解人意等招人喜爱的天性。同时指出雅米“无限渴望自由”的情状,为最后的“死”作铺垫。
  结尾部分,写“不安于笼内生活”的鹦鹉雅米突然死去,表达“我”因失去所爱的痛惜、怅惘之情。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实。文章以记叙为主,同时运用了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恰到好处地塑造了鹦鹉雅米的可爱形象,为主旨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比如开头一段对鹦鹉的描写:“它站在长长的塑料杆上,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时而喃喃自语,时而默默站立。饥渴的时候就跳下杠杆,咀嚼小米,喝些水……”凸显了鸟儿的活泼灵动。但文中以它活动在“精致的铁笼中”作反衬,加上它“无限渴望自由”的点睛之笔,含蓄点染了主题,为结局做好铺垫。
  
  ◆主题点评
  中国古老的的“天人合一”观点,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休戚相关的内在联系。“天”在一定意义上讲,不就是自然么?当前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时刻警告我们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善待万物,以维护自然生态的和谐,这也是对人类为自己负责的聪明之举。
  然而,由于人们在认识上的巨大差别,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常常是南辕北辙,根本原因还是无视自然规律,轻慢自然。比如捕鸟,看似小事,却表现出人类主观意志的强横。这在一些环保意识清醒的国度是绝对行不通的。
  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豢养鹦鹉给自己带来的喜与痛,表现了一个青少年以鹦鹉取悦的天真情趣。同时也通过鹦鹉之死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玩鸟不是爱鸟。
  
  ◆写作建议
  本文的成功主要在于细致入微的情态描写和融情入景的情感表达。而这一切离不开对生活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观察细致才会使描写精当;体验深刻,才能使主题意境深远。可见,好作文绝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造的结果。还是向生活学习写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