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9期

比尔·盖茨是如何准备演讲的

作者:佚名




  郑衍文/编译
  
  2007年6月7日,从哈佛大学辍学三十年后,比尔·盖茨终于获得母校哈佛大学授予的大学学士学位及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在毕业典礼上,盖茨发表了深情的演讲,与校友无私分享了他30年创业的宝贵经历以及多年人生历炼的心得,也同时为自己即将奉献余生的另一项伟大使命——慈善事业——拉开了序幕。
  作为一代伟人,一个改变了世界、也永远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技术人和企业家,盖茨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和感召力。而他准备这次演讲的过程本身,也同样给我们许多启迪。为了这次演讲,盖茨做了长达六个月的精心准备。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热情、执着、专注和努力的宝贵品质。
  2006年的12月,比尔·盖茨开始着手为半年后的哈佛大学演讲做准备。他首先制定了一个时间表,对演讲稿的写作过程进行了规划。从收集内容、筛选主题、形成初稿,到修改、定稿直至演讲之前的排练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
  他首先从“比尔·盖茨基金会”找来一名助手,协助他进行演讲稿的准备工作。这位助手曾是网络杂志《石板》的撰稿人。两个人一起先进行“头脑风暴”,把这次演讲所可能涉及到的问题逐一列举出来,然后他们对素材进行分类、加工、提炼,最后确定了演讲的主题。根据确定好的主题,比尔·盖茨一连写出了六个草稿。《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是他一生“自己所写的最长的一个东西”。
  2007年元月,比尔·盖茨用电子邮件把自己所写的草稿发给他信得过的同事,请他们给演讲稿提意见、出点子。通过这种方式,他获得了更多的灵感,丰富了自己的演讲内容。
  与此同时,为了增加自己对演讲的整体把握、提高自己的演讲技能,比尔·盖茨开始反复诵读历史上诸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费米、罗伯特·科赫、比尔·克灵顿、乔治·马歇尔等名人的经典演讲。在这一过程中,他对演讲中的语言的运用、身体语言的作用以及和听众的交流技巧都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2007年5月,盖茨带上自己的讲稿,亲去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拜访了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的股神巴菲特,当面征求他对演讲的看法。
  根据巴菲特提出的意见,比尔·盖茨又对自己的讲稿进行了修改。百忙之中的盖茨还不忘给巴菲特寄去一份修改后的打印稿。
  之后,比尔·盖茨经常在自己办公室的小讲台上进行演讲排练。通过多次的模拟演讲,比尔·盖茨把自己要讲的主题烂熟于心,并所用的材料有机地串联了起来。他还反复揣摩演讲中自己的语气、手势,甚至是停顿。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就在演讲前一天,“在去波士顿的私人飞机上,他还在给自己的妻子大声朗读。”
  2007年6月7日,经过长达6个月的准备,比尔·盖茨在自己的母校发表了他的演讲,并获得巨大成功。
  从比尔·盖茨准备这次演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演讲稿的写作不只是一个知识和技巧问题,更多的是你的态度:热情、执着、专注和努力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所必须的。
  一件小事,往往能反应出一个伟人的品格。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一个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难道是偶然的吗?
  (格律诗摘自《易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