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6期

大火烧出的奇迹等

作者:佚 名等




  199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里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
  在漫长而无望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会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在全国上下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寄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
  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均无着落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能不感激万分呢?
  第二天,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3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
  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这一奇迹的:员工们使出浑身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小时!曾劝董事长傅斯领取保险公司赔款一走了之,和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
  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在遇到这样的困境时,要是换成了我们,会怎么做呢?拿到赔款,一走了之?还是从此一蹶不振?还是如文中的公司董事长?他失去了一个纺织厂,后来又得到了一个纺织厂和一群忠心耿耿的员工。后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看看今天这个公司的成就,相信我们都应当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冯国伟荐稿)
  
  甘地与鞋的故事
  ◎武宝生
  
  一次,甘地到印度北部山区视察山区公路修建工程。公路建筑工人光着背、赤着脚艰辛地筑路,有的背上布满燎泡,有的脚上流着鲜血,场面悲壮而感人。甘地急忙把携带的药品分发给工人们。
  这时,甘地发现在不远处扔着一双旧鞋,便说:“那是谁的鞋啊?快穿上!穿上鞋干活才不会受伤的。”
  一位工人说:“那是双被扔掉的鞋,没有人要了。”
  甘地说:“鞋虽然旧些,还可以穿的。”
  说着走过去捡起那双旧鞋,挂在路旁的树枝上:“或许哪阵儿会有人用得着的!”
  又有一次,甘地上火车。在火车将要启动时,他才急匆匆地跨进车门,不巧的是,他的一只脚被车门夹了一下,鞋子掉到了车下。火车开动了,甘地急忙脱下另一只脚上的鞋子,向他掉鞋的地方扔去。有人问:“您为什么这么做?”
  甘地回答:“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那儿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了!”
  这是伟人生活当中的一些小细节,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动。伟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品格与灵魂的伟大。其实,这些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壮举,你我都可以做到。
  (一泓秋水荐稿)
  
  你也可以竞选市长
  ◎一哲
  
  2007年8月,美国费奇堡市新一任市长选举开始了。来自香港的亚裔女子黄素芬作为费奇堡市的一名政府公务员,被临时抽调到竞选办公室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希望新任市长能把就业当作最紧要的问题解决。
  黄素芬回到家里,爸爸欣喜地对她说:“我从电视上看到对你的采访了,你说的真好。我觉得你也可以报名去竞选市长。”
  “我?我去参加选举,不是凑热闹吗?”黄素芬笑着说。
  “为什么你不能去,说说你的理由。”爸爸一脸认真的表情。
  黄素芬想了一下,对爸爸说:“第一我是亚裔,亚裔仅占全市人口的5%左右,华裔就更少了。200多年了,费奇堡市还没有一位亚裔市长;第二我才28岁,刚工作不到5年,市民会怀疑我的能力,费奇堡市从来没有这样年轻的市长。这两点就决定了我不可能当选为市长。”
  “我则有不同的看法。200多年来,费奇堡市还没有一位亚裔市长。可亚裔对整个美国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市民也许愿意看到新的面孔。再说你的年龄,28岁是年轻,可古老的费奇堡市正需要年轻的活力,不是吗?你现在是费奇堡市政府的公务员,一直都在做帮助市民创造就业机会的工作,这是市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劣势和优势是可以转化的。关健看你怎么想了。”爸爸的一番话让黄素芬豁然开朗。
  第二天上午,黄素芬早早赶到竞选办公室,报名参加市长竞选。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她成立了自己的竞选委员会。
  2007年11月6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费奇堡市市长选举结果揭晓,28岁的亚裔女子黄素芬以72%的得票率成为该市建立243年来首位亚裔市长。
  劣势和优势不是绝时的。有时候,劣势也可以成为优势。现实中很多看似不利的事物,其中都潜藏着许多有利的因素,只要我们善于变换角度去发现、巧借其势,那些看似劣势的东西,反而会成为自己的优势。
  当然,这种成功又有它必需的客观条件——民众参与的普选。
  (晋华云荐稿)
  
  没人看见时的鞠躬
  ◎佚名
  
  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是那种很不起眼的小型公共交通工具。上车就注意到司机是个娇小的女孩,穿着整齐的制服。我们上车的时候她就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立刻就觉得这样的车程是温馨愉快的。
  路途中我发现这个司机最忙的其实是嘴。因为她带着耳麦时刻都在很轻柔地说着什么。比如“我们马上要转弯了,大家请坐好扶好哦”,“我们前面有车横过,所以我们要稍等一下”,“变绿灯了,我们要开动了”等等。
  我觉得这样挺有趣,一边坐车一边还可以猜猜人家说的是什么,对我学习日文大有帮助。到了其中一站,司机讲了很多很多话。正当我猜测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车门打开,上来一个同样打扮的女司机。她朝车里的乘客们深鞠一躬,说:“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服务,请多关照。”
  哦,原来她们是要交接班了!然后她才下车绕到驾驶位,和之前的司机交接工作。她们简单交谈了几句,然后互相深深地鞠躬,交换位置。然后新司机握好方向盘,同样温柔地说:“我们马上要开动了,请大家注意安全。”这时之前的司机在路边对乘客说:“谢谢大家,祝一路平安!”
  小巴开动了。无意中回头,我发现先前的司机正静静地在路边朝我们行驶的方向鞠着90度的躬,许久许久。
  我说了这么多乘车的细节,重点就在这个无人看见的鞠躬。那天下着小雨,在一条社区边安静的小路旁,一个娇小的女孩诚心诚意地对着她的乘客离去的方向深深地弯下腰去。这个场面让我当时就相当有感触,轻易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很多人都觉得日本人礼数太复杂,我也无意推崇某些具体的做法,我甚至也觉得更多的客套话和没完没了的鞠躬其实已经不太适合这个时代。可是我感动于这个无人看见的鞠躬。这让我觉得,心灵的操守、行为的准则不是遵守给别人看的。
  (烈日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