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6期

把握话题 力排干扰

作者:胡 平




  [题目]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奥林匹克精神为逐渐变得镇静和自信的青年所崇尚。随着昔日古代文明力量的逐渐衰退,镇静和自信成为古代文明更宝贵的支撑;它们也将成为即将在暴风雨中诞生的未来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现在,镇静和自信却不是我们的天然伙伴。人自幼就开始担惊受怕,恐惧终身伴随着他……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不是勇气。自信总是与它的姐妹镇静相辅相成。(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顾拜旦《奥林匹克精神》)
  这段话对你有哪些启发?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经历、体验、感悟等。
  要求:感情真挚;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2008届高三3月28日八校联考作文题)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词语类的话题作文,切合高考作文注重引导考生关注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价值取向。
  材料引自课本,这与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的选材类似:当年湖北高考作文题材料选自高中语文课外读本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材料和话题之间的关系是提示型的。材料从奥林匹克精神被“镇静和自信”的青年人所崇尚切入,首先阐述了自信对支撑古代文明和支撑新生文明的意义,接着用着重号标示,强调了“现在,镇静和自信却不是我们的天然伙伴”,说明“人之初,性本惧”,自信需要后天培养;后面再次用着重号强调了自信对克服恐惧弱点、完善自我的作用。一言蔽之,材料强调的是自信的作用。
  结合材料提示,以“自信”为话题,可写范围很广,可以从文明传承的角度,也可以从自我完善的角度来谈;可以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来谈;可以从自信的意义这个角度,也可以从如何培养自信的角度来谈。
  材料中有一个主题词“镇静”是干扰因素,材料四次提到“镇静”,三次将其与“自信”并列,一次说它与“自信”相辅相成,这只能说明“镇静”与自信关系密切,而不能因此改变规定的话题。写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个段落谈二者的关系,但不能喧宾夺主。
  受材料关键词“镇静”的干扰,实战中容易出现以下两种审题错误:一是改换话题,将“自信”改成了“自信与镇静”;二是重心偏移,重点变成了谈镇静。
  
  [优秀习作]
  扬起自信的帆起航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
  05级302班陈小玉
  在困境中,有一种力量让你振作;在平庸中,有一种力量让你奋发;在绝望中,有一种力量让你重生:这就是自信的力量。
  一位哲人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天生我材必有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在激情四溢的诗文中领略前人自信的魅力,而现实中的我们,则更需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扬起自信的帆起航。
  自信需要培养。“现在,镇静和自信却不是我们的天然伙伴……” 顾拜旦一语道破,自信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它需要像其它优秀品质一样在后天培养。奥黛丽·赫本以其优雅的举止和高贵的气质征服了世界,殊不知她最初从事的并非演艺业。她在少年时怀揣着芭蕾皇后的梦想报考当地最有名的学校,却得到最受打击的回答,然而她没有自卑,更没有放弃,而是以那份出奇的自信最终赢得了进入伦敦一所芭蕾舞名校学习的机会。她的自信,来源于小时候外婆的长期教育培养。
  自信不是轻狂。有人追求狂傲不羁的处世态度,并自我标榜为“有个性”。然而自信和轻狂之间却不能划等号。自信,是坚信自己有能力做到,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击倒,它建立在自己雄厚实力的基础之上;而轻狂,则是把自己实际能力抛诸脑后,盲目乐观,如同《群英会》中的蒋干。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但自信过头则可能转化成轻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自信可见一斑,但他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却自信过头,不得不为自己的狂放强咽一杯苦酒。他是个天才的诗人,却是个失败的政治家,我想,他若能在展现十足自信的同时,能收敛一些自己的轻狂,或许能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理想。
  自信伴随镇静。当面临的路已是山重水复,当你不知道前方是否会柳暗花明,那么只有自信,才会镇静,镇静才不会慌张,才能克服恐惧,才能够平心静气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影片《泰坦尼克号》中,令人感动的是巨轮即将沉没、琴手们面临死亡时的那份自信,那份镇静。面对着嘈杂逃命的人流,那几位琴手面带着自信的微笑镇定自若地拉着手中的小提琴,他们好像不是在面对死亡,而在面对着众多的观众演出,他们演奏的乐曲虽然无法阻止巨轮下沉,却安慰了不少恐慌的乘客。
  自信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无论什么灾难来临都能使自己从容以对的力量。人生道路不乏艰难险阻,当我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便可以在航程中劈波斩浪,驶向远方。
  [点 评]
  这篇作文的最大优点是扣题紧:既紧紧扣住“自信”话题,又紧紧扣住了材料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其审题意识和能力都明显超过众人。另外,作者采用“辐射式”的思维方式和文章结构形式,以话题“自信”为中心,阐述了与“自信”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方面,避免了公式化的肤浅,观点深刻,体现了作者发展、辩证和联系等辩证唯物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