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5期

拔掉稗子 成就总统

作者:龙 伏




  他出生于印尼中爪哇地区的格穆苏村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因为穷困,娶了已是三嫁的母亲,盼来了自己的骨肉。但只高兴了几天,家徒四壁,根本就养不活孩子,因而父亲含泪把尚在襁褓中的他送到家境稍好的姑妈家寄养。
  尽管姑妈异常疼爱这个乖巧聪明的侄子,但姑妈家也常常揭不开锅,食量不小的他经常肚子饿得咕咕叫,面黄肌瘦,严重的营养不足。他在生人面前有种不自觉的胆怯,看到客人来了就躲到门后。
  上学后,同学都欺负他瘦小,特别是有些好事者多方打听到他的母亲曾经三度嫁人,背后把他作为开玩笑的谈资,甚至在他路过的时候,一些调皮的孩子一口唾沫吐在他的脚跟,嬉皮笑脸地羞辱他,“你有这么多爸爸,有这么多人关心你,怎么穿着还不如我们只有一个爸爸的呢?”小孩们对他挤眉弄眼,随后一哄而散,还不忘奚落他:千万别告诉你的爸爸们,否则我们挨不起揍。
  这些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投下一片漆黑。每当外出,他都瞅着无人的时候才做贼一样地偷偷溜过。
  姑父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对待,看着日益闭锁的侄子,急在心里,但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说服他。
  一次,他和姑父一道去田里拔稗子,此刻的他便释放了激情,奔跑在田里,他看到有些禾苗长势很好,而另外一些却枯黄了,忍不住问姑父同一丘田的禾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姑父不假思索地说:“因为有些禾苗的营养被稗子汲取了,并且稗子挡住了它的阳光,因此它变得枯黄;而另外一些禾苗生长得好,是因为没有稗子。”他似乎懂了些什么。姑父接着对侄子说,其实在同一学校、同一社会,人与人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而原因也就是有的人把他周围的“稗子”拔掉,让自己能汲取更多的营养,才成长得好。姑父停下来,和蔼地摸着侄子的头……
  此后,他似乎变了一个人,每天都充满微笑,精力充沛地学习,认真做好笔记,积极踊跃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几乎把班上的卫生都包下来了。他只用两年的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升入中学。然而姑妈家随着孩子长大开支日益加大,不得已让他辍学打工糊口。
  打工的日子,他像一个有劲使不完的人,手脚利索地完成各项工作,在他所工作的地方,老板都极为欣赏他的苦干和踏实,而他一有空就看书,甚至在街上拾到一张报纸,他也会从头到尾认真地看完,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一个人在孤灯下读书。
  后来,他成为荷兰殖民政府的士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提升为上士。1942年,日军入侵印尼后,他加入了祖国防卫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尼爆发了8月革命,于8月17日宣告独立,他重新进入军界。1960年,他任陆军参谋长第一助理兼陆军总后备兵团司令,5年后,他任陆军战略后备司令,少将军衔。他在权力的阶梯上不断攀升,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果然,“9·30 ”事件成了他登上权力顶峰的契机。1966年,他代行总统职权,两年后,他正式当选为印尼共和国总统。
  他叫苏哈托。直至1998年辞职,苏哈托连续7任印尼总统,时间达到 30 年,是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民选总统。
  2008年1月27日,苏哈托溘然长逝。苏哈托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为总统的传奇一生,为世人所唏嘘赞叹。历经大风大浪的苏哈托一生最难忘的是他苦难的童年,回忆起坎坷的一生,他说:“拔稗子给了我最大的启示,拔掉了稗子,尤其是心灵的稗子,或许这就是我的总统之路。”
  (晓晓竹摘自《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