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5期

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佳作阅评

作者:姜有荣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澜,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欢歌;微澜,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逆水坎坷。微澜,风行水上;微澜,荡漾心中。
  请以“微澜”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题意解读: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微”指“微小”,“澜”指“波浪”,“微澜”指“微小的波浪”。如果将“微澜”的这一本义(也是“实指义”)延展、引申开来,“微澜”也可虚指:生活中微小的改变、人生中微笑的曲折、内心中微小的感动……
  ◆推荐人语:这是一道在新课程背景下命制出来的好题,旨在引领广大考生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确,在我们平凡的生活和淡定的人生中,没有那么多的惊涛骇浪、波澜壮阔,更多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然而恰恰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给我们以最多感动,让我们的生活平凡却不平庸,每一个脚印里都盛开出让人心旌摇曳的花朵。
  ◆超级链接:《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微尘的颁奖辞:“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依稀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佳作阅评】
  [记叙类]
  微澜
  江苏省阜宁中学杨兵
  总有这样一个体会:触动心弦的并不总是那些名人轶事,惊世豪言。往往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大多是些小事。一声问候,一缕微笑,一份等待,像微澜一样,不需多大的声势与力量,却可以温暖人的整个心房。
  那次同学聚会,大家坐在一起。由教室变成饭店,地点变化了一下,感觉也有了一点不一样,没有了在教室里的那份严肃。毕竟都是学生,没有人喝酒。一致订了两箱橙汁,以饮料代酒,同样喝出喜悦的味道,又不会醉酒闹事,图个开心。
  菜先上桌,我们等着服务员送饮料过来。可能是需求量太大的缘故吧,饮料迟迟未上。同学继续聊着,我一个人走了出来,站在二楼顺着楼梯向下看,等着饮料送上来。
  不久,一个娇小的身影出现在眼帘,一个女服务员,扎着辫子,年龄和我相仿。正提着两箱饮料向上爬。可能是刚学餐饮的吧,从杂事做起。提饮料时,她的身体随脚步的上移而不停摆动,看上去像只企鹅,很吃力的样子。没顾上叫其他同学,我跑了下来,接过饮料想帮她。她先吃了一惊——可能是因为从未有人在这里帮过她吧——随即反应过来:“不用,这是我的工作,饮料是六号桌的,很快就到了,不用你帮忙,我行的。”看到比自己单薄的人做着重活,而自己傻站着,这不是我的性格。我不管她的拒绝,提起一箱直接上楼,把饮料送到桌前,开始和同学一起吃饭了。
  不久,她也提着一箱饮料上来了,原来这就是我们的错,两箱饮料折腾了一个女孩子这么久。
  她把饮料递给了我,并没有直接离去。低下身,打开纸箱,拿出一瓶饮料递到我手里,没说一句话,留下一个微笑,转身走了。
  吃饭的过程中,她不时地送上面纸,端来菜盘,每次都从我身边拿起与放下。和同学们在畅谈中、欢笑中、玩乐中结束了这次聚会,感觉格外地好。
  离开饭桌,临走时,她递给我两张面纸,然后收拾桌子。我们随后离开了,在回家路上,我无意发现面纸上有几个字——“谢谢你!”我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每一个倔强的人,都有其敏感的地方,伸一下手,小小的动作,却温暖了整个心房,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递着爱,荡漾于心中!
  [现场评分] 50(基础等级)+16(发展等级)=66(综合得分)
  [评分依据] “基础等级”评分依据:文章叙写的是一次举手之劳的微薄帮助和心弦的轻微拨动——基本符合题意;全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基本为记叙和描写,除了首尾两段外,文章中纯记叙和纯描写的篇幅占到了4/5——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全文的故事情节为“聚会(开端)——施助(发展)——感激(高潮)——感动(结局)”——结构基本完整。综上所述,文章符合“三基本”的写作要求,“基础等级”评为50分。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①视角独到。文章不仅写出了受助者内心感激的涟漪,而且还写出了施助者内心幸福的涟漪。而后者正是本文作者的一个独到发现,被人感激对施助者来说,情感上是一种幸福的收获,境界上是一种精神的愉悦。这一双赢的理念有着它更为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②细节描写。写受助者内心感激的涟漪,作者从生活中捕捉了三个鲜活的细节——专递饮料、身边上菜、面纸言谢;写施助者内心幸福的涟漪,作者捕捉了两个细节——“感觉格外地好”“ 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压缩掉人物的语言,铺展开人物的细节,显示出作者意欲细腻刻画人物内心情感涟漪的睿智。综上所述,前者使文章“思想深刻”,后者使文章“形象丰满”,“发展等级”评为16分。(姜有荣)
  
  [散文类]
  微澜
  江苏省阜宁中学陈彦东
  总喜欢在午后温煦的阳光中品味北岛的诗,不为别的,只为心中的那片刻微澜……
  初识北岛,是因为那首《生命》:“太阳 / 也上升了。”简单的一句话,没有戴望舒那“丁香一般的姑娘”,也没有徐志摩那“翡冷翠的夜”,亦没有顾城的“把回想留给未来吧 / 就像把梦留给夜”的呐喊,有的只是片刻的淡然。如水般清澈的文字竟在我心中激起了些许波澜,也是因为这片刻的微澜,我爱上了这水样的人,这水样的文字。
  也许是顾城的《一代人》已经影响了数代人,也许是戴望舒的“雨巷”太过“悠长而寂寥”,也许是徐志摩的康桥别了再别已失去了昔日的情意。反正在一瞬间,我喜欢上了他笔调中流露出的淡淡忧郁……喜欢上了他的诗……
  读他的《信仰》:“羊群溢出绿色的洼地 / 牧童吹起单调的短笛。”我体悟到了信念的力量,虔诚的信仰在诗人眼中只是一群带有同样目的的人每天重复所做的事的单调与无味。他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道出了信仰的魔力,淡然而又耐人寻味。
  读他的《自由》:“飘 / 撕碎的纸屑。”我领悟到了自由的诱惑,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就如同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换作我是北岛,也该会为有这样一个知音而感到欣慰吧!
  从北岛的诗中,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恬静与淡然。闭上眼,让指尖轻轻划过这清新的文字,心中便荡漾起一丝微澜。情不自禁的,会心一笑,而后又耽于这恣意的诗句中,微波荡漾……
  有人说,北岛和顾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此话不假。顾城虽然能够写下“我想画下早晨 / 画下露珠所能看见的微笑 /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 没有痛苦的爱情……”这样的诗句,却掩饰不了他性格的缺失:他容不得别人对他的置疑与背叛。于是他才会在谢烨向他提出离婚时用斧子砍死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才会选择用自缢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北岛则完全相反,恬静而淡然,如水一般安详,水一般寂寞……用北岛的诗结尾吧:
  沿着鸽子的哨音 / 我寻找着你 /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 小路上 / 一颗迷途的蒲公英 /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 我找到了你 /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是的,我找到了,找到了这荡漾心中的片刻微澜。
  [现场评分] 50(基础等级)+18(发展等级)=68(综合得分)
  [评分依据] “基础等级”评分依据:文章叙写的是朦胧派诗人北岛的诗在“我”心中激起的些许微澜——基本符合题意;文章用现代诗人戴望舒、徐志摩的诗作来烘托“我”对北岛的诗作的偏爱,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作来引发“我”对北岛的诗作的共鸣,用当代诗人顾城的诗作来比照,凸显出“北岛诗作的特点——恬静与淡然”和“它对‘我’内心触动的特点——微澜”,而这所有的一切又都串联在“北岛的诗在‘我’心中激起的些许微澜”这一条红线之上,可谓“形散而神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全文的脉络为“微澜之缘起(喜欢北岛的诗)——微澜之荡漾(品味北岛的诗)——微澜之余波(回味北岛的诗)”——结构基本完整。综上所述,文章符合“三基本”的写作要求,“基础等级”评为50分。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①文化积淀。文中既有感知层面上的对诗作的文本积淀,也有感受层面上的对诗作的感性积淀,更有感悟层面上的对诗作的理性积淀,三者的叠印化而为本文厚实的文化积淀,给人以文化之濡养、情感之蕴藉、思想之启迪。②诗意美感。文中诗作的援引、诗化的语言、诗心的感悟,让微澜诗意飘逸,美感涟涟,可谓诗美、文灵、心慧。综上所述,前者使文章“意境深远”,后者使文章“富有文采”,“发展等级”评为18分。(姜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