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3期

怀念“黑鼻子”

作者:周小华




  我出生于1970年5月,属狗。我父亲是一个乡村小学民办教师。我的家是湖南北部的一个小山村,1979年的时候,还穷得很,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回肉。
  当时我家养了一只狗,因为它的毛色金黄,只有鼻子是黑的,所以我就叫它“黑鼻子”。它很乖,我上学时,它经常把我送出好远;我放学,它又迎出好远。这都不稀奇。有一天,天气突然变了,平时下午5点钟放学,那天只上了一节课,3点钟就放学了,我走了还不到一里路,天突然暗极了,风刮得厉害,我害怕起来。正在这时,黑鼻子来了,摇头摆尾的,我的鼻子酸了……
  我们兄弟姐妹共三个,姐姐读高中,哥哥读初中,都是寄宿,跟黑鼻子打交道不多,我又和其他的孩子玩不到一块,所以黑鼻子成了我惟一的朋友。
  但就是我,出卖了它。
  那天是星期六,放学后,父亲跟母亲说:“明天大队书记到我们学校开会,中午要打牙祭,没有菜,是不是把黑鼻子卖掉算了?”母亲问几块钱,“10块!比别人家多3块。”我一听,脑壳轰地一下,半晌才回过劲来,“黑鼻子这么乖,怎么卖它!”可是父亲说:“不卖它卖你?我们到哪里搞来10块钱,穿衣、吃饭、做人情,样样要钱,你拿10块钱来就不卖狗。”我没有一分钱,只好低着头,一声不响地走了。那天夜里,我没睡着,假装上厕所,到狗窝边搂着黑鼻子坐了好久。
  第二天是星期天,父亲安排我锄地,我说头痛不想去,我愿意坐在家里铡猪食。我想保护我的黑鼻子。
  黑鼻子平时喜欢到外面去玩,但那天好像知道了什么事要发生似的,就呆在我的身边转。它转着转着,我突然大哭起来。黑鼻子似乎很诧异,支起两条腿坐在我正对面,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我家里没钟,平常不大注意时间。那天我特别留心,一会儿看看太阳,估算一下时间。太阳越升越高,我越来越紧张,大约12点的时候,我刚铡了些猪食,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我一抬头,刘校长和邓老师来了。刘校长问我:“小华,你爷娘老子呢?”“锄地去了。”我小声地回答。
  正说着,黑鼻子来了。它认识刘校长,把头抬起来,在刘校长的两腿间磨蹭。刘校长说:“这是你家的狗吧?你爷老子跟你讲了卖狗的事吧?”我点了点头。刘校长拿出一根粗绳,打了一个“8”字结,就往黑鼻子脖子上套。刚才还很温顺的黑鼻子突然一甩头,挣脱了绳子,对着刘校长狂吼起来。刘校长又试了几次,不成功。邓老师在刘校长耳旁嘀咕了几句,刘校长对我说:“小华,这只狗与我们不熟,它听你的。你把这根绳往它的脖子上套,行不?”
  现在回想起来,我搞不懂自己怎么会毫不迟疑地按刘校长的话做了,就好像他平时在课堂上对我说:“周小华,上黑板做第二道题,”或者:“周小华,把地扫一下。”……我完全不由自主了。
  黑鼻子望着我手中的绳子,迟疑了一下,但是它还是乖乖地趴下,让我顺利地套上了。可能是它太信任我了。
  绳子到了两位老师的手里。他们打狗有一套,一人拿着绳子一头,一下子就把狗拉得狂跳起来。慢慢地,狗不吼了,只喘粗气,我傻傻地站在旁边,突然看见黑鼻子的眼睛盯住了我,过了一会儿,它流了泪。我突然大哭起来,躲进了房子。
  当天晚上,我起来上了几次厕所,站在狗窝前,不知道站了多久,我垫的草还在,那只碗里我弄来的饭还在,只是黑鼻子没了,我想哭,怕惊动父母,就没哭。
  第二天,我在校门口好远的地方,就看见那张熟悉的皮毛,吊在屋檐下,但是它是瘪的,上面的鲜血已凝固了。它就是我的黑鼻子,是我把它害死的。我突然哭起来,同学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以为我发了神经。
  课间,我麻着胆子,偷偷走近那张皮。黑鼻子的脖子上有两道痕,勒得很深,我不知怎么地,后来一点也不怕了,我用手摸了摸,又摸了摸。
  从这以后,我再也不吃狗肉,也不再养狗。
  
  主题点评
  人类以其自身的智慧强大,成为凌驾于自然万物的主宰。但,造物主也赋予人类珍爱万物、和谐共生的崇高天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说即明确昭示人类要“惜物”、爱物。以现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去衡量,爱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也是维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明智之举。
  然而,现实生活中,尤其一些长期经“斗争”理念灌输过的中国人,却把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看作“其乐无穷”的快事,争做这种斗争的强者。在这些人的眼里,就更不会有动物的地位了。于是,从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开始,把许多可食的动物摆上餐桌,大快朵颐,就愈演愈烈了。文中所写杀家犬“黑鼻子”招待上级领导的故事,生动展示了当年上演的残忍的一幕。尽管“黑鼻子”是那样温顺无知的就范,尽管童年的“我”是那样无助中作着强烈的心理对抗,都不能唤醒嗜血者麻木的良知。如今,“二战”后的德国人把教育孩子爱护动物看作关乎道德品质的大事,确实让人感到一种人性良知的苏醒。
  本文作者以饱含忏悔之情的笔触描述了自己童年时由于无法改变的外部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出卖自己的爱犬——“黑鼻子”的沉痛往事。简洁生动的情境描写,深沉委婉的心灵震颤,曲折表达了意蕴深刻的道德主题。
  
  选材点评
  这篇记叙文,为了表现心灵忏悔的深刻主题,把选材的焦点集中在对家犬——黑鼻子进行杀害的典型细节以及“我”的心理挣扎过程的具体描写上。文章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结尾通过场面描写进一步映衬内心的失落与空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质朴自然,饱含深情。从头到尾如叙家常,娓娓道来,给人原汁原味的生活感受。细腻准确的人物行为描写和心理活动展示,真实再现了当时鲜活生动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感其情。文末,恰到好处的环境点染,从独特角度映衬了人物的内心感受,使主题在新的层面上得到升华。
  
  布局点评
  本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的线索架构成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开头部分,从回忆自己家世谈起,引出对家犬黑鼻子的回忆,开启下文。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家犬黑鼻子被自己出卖和杀害的过程,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挣扎。
  结尾部分,以环境描写映衬失去黑鼻子之后自己内心的失落与空虚,并表达自己的无限忏悔之情。
  
  写作建议
  这篇成人之作,入选本刊的动机,就是试图起到范文引路的作用。目前,由于时尚文风的不良影响,许多学生写作文,诚如南京喻旭初老师所说,“写起来文绉绉,读起来甜滋滋”,可是,读过之后不会留什么印象。文章浮艳、空虚的原因在哪里?主要在于没有生活积累,包括对生活的深入体验、解读,更缺乏对生活的透澈感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这就是本刊给予写作者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