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3期

我在线这头,你在线那头

作者:王子桢




  “你到哪去了?作业做完没……你听见没有?甭管干什么,早点回!”啪!随着大门的紧闭,妈妈唠叨的身影总算消失在我的视觉范围了。仔细想——这是第几千次了?oh!“已数不清了!”迈出家门的那一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感涌上心头,我提醒自己——今天一定玩得痛快,彻底摆脱老妈。
  踏在前往朋友家的途中,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以往不欢归来的不快经历,而这一切归根结蒂就是妈妈。她那盛气凌人的关怀曾使许多朋友疏远了我。今天我非要让她无法牵制我。刚走进朋友家门,手机就响了,一眼瞟到那是老妈的来电,我连忙向伙伴们道歉,一边接听。“喂……”电话那头传来妈妈的声音。我的心不由得沉了一下。“喂,阿桢,听说你今天要和伙伴们去登山,那多危险啊!你千万要小心,记得带足食物和水,万一肚子饿也好有准备,还有就是……”“好啦!我知道了。”我挂断了妈妈的通话,并将手机关了。伙伴们看此情形开玩笑说:“你该不会今天又要做乖乖女了吧!”“怎么会呢?”我脸涨得通红。
  结伴走在春天崎岖的小路上,一路享受着山间清新的空气与明媚的阳光。品味着温润的空气中吹来的阵阵花香。鸟儿在树梢卖弄地歌唱,蝴蝶也在吮吸着春花的芬芳,雨后的小路显得格外柔软,踩上去不断在咯吱作响。我一边嬉戏一边赏景,好像完全脱离了尘世的喧嚣。此时的我们似乎淡忘了一切……就这样一路欢歌,一路玩耍。转眼间,夕阳已落山腰,于是我们决定往回赶。走在回家路上,我打开了手机,一条条令人心颤的信息凸现在我眼前:
  1:05你刚才怎么挂掉了?
  1:08 你的手机怎么老打不通?
  2:20 到了山里了吗?注意安全。
  2:25听说那座山曾出过很多意外,千万小心啊!
  2:40 你还是别去了吧!我不放心。
  2:50 你现在到哪了?饿了就吃东西。
  3:00 你能收到吗?收到了就回个话。
  3:20 你怎么了,还是赶快回来吧!
  4:00 要不我去接你?
  4:05 ……
  4:20 ……
  …………
  看完这一条条短信,我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妈她该不会……我心里一惊,立即给朋友们打了个招呼,飞似的奔回家中。当我气喘吁吁地赶到家门口时,面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一个苍老的女人正坐在沙发上,屋子里很暗,她正襟危坐,面对着手机正在发呆。此时,千言万语一齐涌上我的心头。一时间我呆在那儿,只觉鼻头一酸,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句歌词一直回响在我耳边。我不知面对这一切该说些什么。母亲手中的线始终缠绕在我心头,我无力解开,却又一时无语……
  
  生活的积淀 真情的颂歌
  评王子桢的《我在线这头,你在线那头》
  ● 湖北通山一中 王能光
  
  高三了,学生的作文反而没了高二、高一的灵秀。作为语文老师,我是急在心头,愁在眉头。近日,读了王子桢同学的《我在线这头,你在线那头》,不仅为其文中流溢出来的真情所感动,也为找到了解决高三学生作文退步的原因而欢欣。
  ◆先评文
  这是一曲亲情的颂歌,这是一篇很值得一谈的佳作。说亲情颂歌,是文中浸淫着浓浓的母子情。这母爱之情,可谓浸淫到了骨髓,也浸淫得让人难以接受;这儿女情,则流淌得自然而又感人,尤其是身为人父的我读后更是感叹唏嘘。说佳作,一是构思自然而又独出心裁。全文围绕一次结伴远足,按时间顺序发展,一气呵成而无斧凿之痕,且写得张弛有度,跌宕起伏。二是人物形象鲜明。母亲,可谓天下最无私的典型代表,其爱是无微不至;“我”呢,那一关机,一脸红,一惊呆,可谓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三是棋走险招,大胆运用重复——重复者,作文之大忌也,然本文却凭此演绎成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不得不让人信服“石头用得恰当也成金子”的俗语——那单调如流水账似的短信;那“触目惊心”的电话清单,将一位母亲的舐犊情网编织得博大而沉重,同时也将一位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的“嫌”母、爱母情结,试图破网而出却又于心不忍的两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四是结尾余音绕梁,给人留下多种回味与思考:母亲是位好母亲,只是手中的爱线扯得太紧;孩子是个好孩子,这对那些动不动就对父母发火,把父母的嘘寒问暖看作唠叨而烦心,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而不知珍惜、不思回报的同龄人来说,这是不是一面好的镜子?比起那位拥有无私母爱的母亲来,这位被母爱累得气喘吁吁的孩子的举措则更是难能可贵!
  ◆再说启示
  本文来自于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积淀素材,就有了能写出闪光作文来的资本。这对于一心只想得高分的高三学子,对于苦叹写不好作文的同学来说,本文是不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呢?
  考场上,千万不要忘了你自身的生活宝藏!
  
  ◆ 编辑点评
  这是一篇出自高三学生的手笔。文章以其文笔洗练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情感真挚而博得老师的青睐。
  进入高三以来,王老师深为学生的作文水平下滑而担忧。明显感到高三学生的作文“没有了高二、高一的灵秀”。
  其实,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高三啦,同学们明显感到升学压力的沉重。为了抢上那个叫人胆寒的“独木桥”,全都开足马力、不舍昼夜地拼。在各科汇集的文山题海的包围中,在远离生活情趣的幽闭的斗室内,在满脑子壅塞着功利得失的焦虑中,如何能流淌出清澈奔涌的创作灵感的清泉呢?
  这篇作文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作者没有为巨大的升学压力所溺、所困,是一种超脱外在樊笼的心灵释放,是一种生活体验的自然流泻,是一种本色生活的真情回放。文章不矫情造作、不虚饰溢美,不搞文字游戏,只以其真切感人的细节打动人。文章的成功再次印证了那些格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真情出至文。
  由此想到,那些在在题海中忙得晕头转向的同学,何不科学地安排一下时间,让主管形象思维与主管逻辑思维的大脑区域轮流休息?每天挤一点时间读点精品美文、写一点日记或随笔,及时记录下生活瞬间的感动。这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功。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