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2期

父亲

作者:陈志伟




  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题记
  今天美术课,我无意中看到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凝眸良久,脑海里我的父亲——一个中国普普通通的中年农民形象就浮动在眼前。
  记得来学校报名的那一天,全身崭新着装的我和穿着朴素的父亲下长途车后,马上转乘摩的来到学校。我向公路两旁放眼望去,一辆辆井然停放的私家车,接送学生的豪华私家车,在公路两旁延伸、延伸。直到校园围墙的拐角处。摩的司机当时对父亲说的话,我至今还记得:“你们这些做家长的,压力真大!”我不知道当时父亲的感受,只知道他沉默着。他沉默地带着我走进了校园,沉默地带着我走上一级一级的阶梯,沉默地带着我走到了新生报名点、学校行政中心大厅。我们来到了大厅一个角落里,我从我背着的崭新的书包里拿出了用塑料袋包着的、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多的钱。我提着它,真的觉得它好沉、好沉。父亲接过钱,叫我站在一边等他,便走了。
  我站在那儿,摩的司机的话还在我耳边回荡,我很想排除掉它。于是,我睁大着眼睛,一会儿看着洁白的天花板,一会儿看着四面围墙上的匾,一会儿看着脚下穿着的新鞋子……我总觉得空气不像家里的舒爽,有点让人憋闷。我着急地等待,用目光寻找着人头攒动中的父亲。我看到一个家长爽快地从皮包里拿出大摞的钱,放进验钞机,“唦唦唦”不一会儿便交出去了。接着另一位家长持一张卡往机器上一插就完了事。我终于看到了父亲矮小的个头在人群里穿梭着,很有点不起眼。他左腋紧挟着、右手又捏紧着包着学费的塑料袋,小心地挤到报名处,然后用他灰黄色的手一张一张地、极仔细地点着钱。父亲这一身朴素的衣服,在人群里显得扎眼;脸上布满皱纹,皮肤黝黑黝黑;背本已微驼,弯腰交钱使他显得更加矮小。这跟他四十刚冒头的年龄是多么不相称呵!等到清点无误后,父亲才交上钱。交完了钱,接过了发票,父亲才伸直身,似乎在长出一口气,又抬眼朝我张望。眼睛不由有点发潮的感觉,我忙低下头。
  听很多人说,要像当年一代伟人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过,在此之前我从没有这样伟大的志向,我只想说:“我要为父亲而读书。”父亲也读过高中课程,不幸的是因兄弟姐妹多而放弃考学,呆在家里以尽兄长之义务。生性洒脱的他从没在我的面前提过这方面的话题,我因此也就不知他内心有无遗憾。
  五点钟后,我送别父亲到了校门口内侧时,父亲就坚决让我止步,不可随便出校门,提醒我说这是你们学校的制度。父亲走出了校门,转身,立定,盯着发愣中的我足有一分钟:“我看到了你们大厅里有块匾,很大的,‘汇英育才,求知报国’,字是描金的,你最好定期专程去看一眼,就算是在替我和你妈来看!”他的声音很响亮,几乎盖过马路上加大油门急驰着的摩托车引擎声。
  夕阳洒金,个头不高的父亲穿行在公路两侧停泊的小车长龙阵中,步履自然而轻快。他的背影被拉得好长,好长,就像老家门前那座无名山峰的投影。
  如今,我的脑海既有《父亲》印象,更有父亲别校回家时的背影,两相叠映深深。
   (指导教师 白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