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期

曼谷印象二题(游记)

作者:杨 鸣




  在曼谷逛街
  
  巴士在一条贯通泰国南北的宽敞的街道上奔驰。曼谷的街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齐而又洁净。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众多且杂乱,但是街上却看不见哪怕是一张废纸,更不用说什么垃圾了。这里汽车的价格是异常的低廉,城市早已淘汰了自行车,连行人都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辆接一辆的小车。丰田、本田跟不用钱买似的满街都是,出租车也是丰田车,奔驰、宝马的数量其次。一晚上看到的丰田、本田车比我居住的这个小城一个月看到的都多。街上随处可见二手车市场,昼夜营业。当然也有不少供年轻人驰骋的摩托车,款式和型号绝对是国内少有的。汽车数量的庞大使得曼谷的夜景异常璀璨,颇为壮观。同时也使塞车成了家常便饭,但秩序井然,绝对看不到一人在汽车线路上乱挤。
  考察团里没有活动的时候,总想到漫谷的街上去逛逛。街道不是很宽,可车辆如流。街上没有警察,也无交通指挥亭台。驾车的人自觉地按照“红、绿灯”的指点,有秩停歇和行驶。在一段没有人行过道的路段,我们几位总想找个机会过去,才刚站一会儿,向左右行驶的车辆都慢慢地停下来了,给我们让出了一条道,并向我们招手,示意让我们过去。待我们顺畅地过去后,车辆又如流水似的开始行驶。后来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司机,只要看到路边有人想穿越公路,他们都会礼貌地让你过去。
  车辆给行人让路,不出来看看,还真以为是天方夜谭。庞然大物行驶也有礼貌,尊重人权,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至少在我居住的小城还没有做到。行人过街,只有等到车辆少了,才能小心翼翼地过去。泰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我们现在也不例外。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不能提高提高公民的公共道德素质。
  我们在一些较窄长的街道漫步,发现有不少的水表就顺路安装在路面的墙角下。水表的玻璃面向上,却没有一只表被过往行人损坏。在一些墙边,各种电缆线伸手可触摸,也无人将其盗走。看到这些,我们不得不佩服公民的素质。
  我觉得泰国最诱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国民,国民的微笑和以双手合十表示的待人习俗。这种以礼仪、互助、宽容、谦让而成的风俗,决不是为吸引游客的故作姿态,或是迫于管控而表现出的彬彬有礼,而是泰人数百年、数千年的文化和传统,随着血液遗传下来的民族性格。因此,泰国被称为“微笑的国土”。
  为何旅游业成了泰国的支柱产业?可能不仅仅只是该国丰富的佛教文化,秀丽的海上风光吸引了众多的世界游人吧?有序的城市管理和规范的交通秩序以及较高的国民素质,是否也是一些不可忽视的东西呢?
  
  在湄南河摸鱼
  
  这里所说的摸鱼,不是下河在河里的石缝中寻找并将鱼抓住拿走那种摸鱼,实际上就是在船上伸手摸拂鱼身,与鱼嬉戏。
  一个出着太阳下着雨的下午,我们乘游艇畅游了曼谷的湄南河,饱览了两岸多姿的景色,领略了浓郁的泰国风土人情。
  整个河面上游艇如梭,川流不息。这些游艇,俗称长尾船,狭长状,就像我国端午节时竞划的龙舟,不过顶上都加了篷盖。客人一登船,开船工的女主人就来到船上,道声“萨瓦里卡”(你们好)后,就向大家分送表示吉祥如意的花环(当然我们每人也向她表示了20泰铢)。花环是用兰花与茉莉编成的,一时间,全船飘逸着一股沁人的清香。
  开船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泰国著名的大皇宫和玉佛寺。“大家请向对岸看!”突然导游一声提醒,大家放眼对岸,只见一座塔式庙宇金碧辉煌。据介绍,这是一座很具代表性的庙宇——郑王庙。庙的塔尖直插云霄,是泰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大塔,游客可登上塔中层,俯望湄南河两岸的景色。
  游艇飞快地往前航行,沿岸除了掩映于花木丛林的大厦和别墅,更多的是紧贴河面参差不齐地搭盖在水上的“高脚楼”,这是曼谷的贫民区。这些房子一般只有单层,有的有瓦顶和铝合金窗,更多的则是破旧的木板房——据介绍,这是曼谷贫民集中居住的场所。这些人由于买不起地皮(泰国的土地是私有的),无力在陆地上盖房,只能在河边搭盖简陋的木板房栖身度日。
  正说话间,突然游艇放慢了速度,缓缓而行。原来几条长约2米的小船,正向我们靠拢。只见小船上堆满了许多食品、工艺品,几个打着赤膊的泰国汉子驾着颠簸着的小船,吃力地向我们靠近,并迅速抓着游艇船帮,招揽生意……
  突然导游招呼大家:“注意了,请向左岸看!”原来,我们已到了泰国最大的民间寺庙水门寺了。我正在用相机对准寺庙时,却又听得船帮上响起一阵阵“噼里哗啦”的撞击声。低头一看,哟,在游艇周围,密集着成群结队三、四十公分长,头上都带有一个白色点儿的黑色鲢鱼。鱼儿活蹦乱跳,其间偶杂一两尾白色的鱼儿。导游说道:“大家手上有什么食物,可以往下扔!”于是有的游客就把面包、饼干扔向鱼群,顿时鱼群就像沸水开锅似的翻江倒海般地抢食了。据导游介绍,这一段水面,是水门寺放生用的。日久天长,鱼儿只放不抓,所以数量很多,专门在这里等候游客喂食。说到这里 ,导游又说:“请大家用手摸摸,要从鱼头摸到鱼尾,可得好运。如果能摸到白鱼全身的,运气更好!”于是大家纷纷把手伸到船帮底下摸鱼去了!这些放生鱼,“世面”见得多了,竟毫不“认生”,如同天天见的老朋友任你触摸,也不退缩,一直执着地跟着游艇,真令人惬意无比,留连忘返……
  这真是鱼的乐园,成千上万的鱼,能与人友好相处,正是因为人们不会去乱抓乱捕,更无人将他们残酷地一网打尽。这一奇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活的“教科书”。以此作为窥视大自然的窗口,让人们从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真能唤起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人类共同家园的美好情感。从而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文明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