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1期

非常之我,超世之杰

作者:郭晓阳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
  从古至今,人们对曹操评价不一。他是京剧中的“白脸奸臣”,还是历史上的“治世能臣”?我认为,曹公乃“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曹公招贤纳士,知人善用:聚郭嘉、程昱于帐下,收许褚、张辽于阵前,文有能臣,武有良将。曹公胸襟豁达,包容天地:陈琳曾写檄文辱曹,曹公爱之,收于帐下:张绣曾杀曹之子,曹公礼之,待如上宾。曹公以诚待人,有情有义:历尽艰险寻文姬,惺惺相惜放关羽。曹公以民为贵,爱民如子:废除寒食,以民为本;割发代首,保护民田。曹公精通韬略,长于用兵: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望梅止渴,一鼓作气。曹公自信豪迈,威武勇猛:煮酒论英雄,自信不下毛遂;只身刺董卓,勇猛不让荆轲。曹公才华横溢,独领风骚:《龟虽寿》苍凉悲壮,《短歌行》流传千古。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则认为,曹公文韬武略、礼义智勇集于一身,真乃千古一人!
  旧时的戏曲,多将曹操塑造成一个白脸的奸臣,《三国演义》也视曹操为阴险的化身。有人说,曹操多疑,疑杀华佗,误斩蔡张,但身处乱世,要无疑却也不易。君不见孔明正是因为“无疑”,才让马谡失了街亭,丢了北伐的大好形势。有人说,曹操严酷,但我说曹公“严”得中规,“酷”得合矩。君不见孔明正是因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才造成了关羽“放曹”、李严“误粮”的重大失误。有人喜欢拿“杨修之死”来说事,指责曹操嫉贤,且不说杨修军前散布谣言蛊惑军心当斩,就是他插手曹家立嗣之争就犯了谋士的大忌。“杨修之死”其实与他的“贤”与“非贤”并无多大关系。有人说,曹操功高震主,弄汉天子于股掌之上,“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然而“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汉献帝腐败无能,凭曹公的文治武功早该“代汉自立”,惜曹公摆脱不了“愚忠”的封建思想的羁绊,到头来却捡了一个“汉贼”的骂名。
  章太炎说曹操“信智计绝人,故虽诡而近正”,此言大合我意!
  曹公,正所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生不能与公游,吾生之大憾矣!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点评
  
  主题点评
  近年来,以评价历史人物为话题的学生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已不鲜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们生活圈子狭小,阅历见闻不足,所以不得不到熟知的历史人物中挖掘素材。加之受《品三国》等一些现代演义的影响,诸葛亮、关羽、曹操、阿斗等一系列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被一次次还魂复活,以全新的姿态活跃在校园文学的虚构中。
  可是,由于历史上多方面的原因,同学们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解读肯定会有一定局限性。常常因为史料参照上的讹误,或自我价值取向与审美观点的不同,使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失之偏颇,甚至出现观点幼稚而贻笑大方的现象。
  与众不同的是,本文小作者能以众多翔实的史料为参照,同时恰当引用古今名人的有关论断为佐证,有理有据地驳斥流传已久的世俗习见,从而使曹操的人物形象重新站立起来。由于论据充分,解读深刻,分析入情入理,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在评价历史人物中,可贵的是作者充分肯定了曹公的民本意识和济世襟怀,如果曹公有灵,定会因得此知音而欣慰吧?
  
  选材点评
  这是一篇对历史人物重新评价、观点独到的议论文。为了力排众议,对曹操作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论断,文章选用了大量的文字材料从不同角度、侧面加以论证,从而归结出曹公集“文韬武略,礼义忠勇”于一身,“真乃千古一人”的说法。
  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针对世间流传的一些反面说法一 一予以反驳。所选事例比较典型,深入分析中有破有立,从而为曹操洗刷了“奸臣”、“汉贼”等一系列恶名,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结论,彰显了主题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归纳结论的思路架构成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开头部分,针对人们对曹操的不同说法,明确提出自己的独到观点,提出曹公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观点。
  中间部分,列举大量史料与有关名人之论,从正面论证曹公“文韬武略,礼义忠勇集于一身”。同时,针对世间的一些反面说法,进一步以具体史例作对比,为曹公洗刷恶名。
  结尾部分,归纳论点,照应主题,表达自己对曹公的仰慕之情。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功底比较深厚。文中长短句并用,骈散文结合,灵动的叙事、辩证的分析、以及鲜明的感情色彩,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使其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文中还巧妙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反面事例反映正面道理,比如,以孔明的用人不疑,导致马谡失街亭一事,为曹操的多疑而误杀开脱。道理虽有些牵强,却可见作者善用素材的写作智慧。
  
  写作建议
  本文之所以入选佳作,主要在于文字表达功夫的不凡,颇有春秋气韵。另外就是作者不仅观点独到,而且处处持论有据,以理服人,让你不得不为之所动。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可以想象到::能做到这一步,是与作者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辛勤练笔分不开的。如果说写文章有什么秘诀,其实你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