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1期

“作家”的儿子

作者:吴 翀




  爸爸的文章写得很好,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后来,他虽然没有成为名作家,但在我们市的报刊杂志上常有他的大名,因此便成了市作家协会会员。
  所以,我也算是“作家”的儿子了。作家的儿子应该写一手好文章。别人都这么想,爸爸妈妈也这么想。我不这么想。因为,我深爱画画。幼儿园小班时,我把公鸡尾巴涂成粉红色,把大阳抹成绿色,把云朵染成红色,老师却夸奖了我。从此,我爱上了画画,还参加了少年宫的美术学习班。
  上小学了,我依旧深爱着绘画,想参加学校里的美术组。不巧的是,班主任知道我的爸爸,知道我是“作家”的儿子,于是乎,我“理所当然”地进了文学社,“理所当然”地受到文学社老师们的宠爱,“理所当然”地参加作文比赛。
  那天,老师兴冲冲地来到我家,和我爸长谈了一个多小时,内容就是让我参加全市的一次征文比赛。“吴种同学的文章还是不错的,但要参加征文,还离不开您的帮助,我们可希望他去拿奖呢!”“好,好,好,我一定尽力而为……”
  我开始正式写作了,题目是《惠山泥娃娃》,提起笔却不知道写什么好。爸爸跟我说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先是你去锡惠公园,看见可爱的泥人,恨不得都买回来,然后是奶奶打坏了最心爱的泥娃娃,你还发了脾气,再然后……”随着爸爸的思路,我毫不费力地写好了文章,交给了爸爸,爸爸看了看,摇了摇头,钻进了书房。半天后,他把改得连我都认不得的稿子交给了我。“你抄一遍吧。”“可这是谁的文章呀?”“你的!”“可……”“主体还是你的嘛,我只是修改了一些地方而已。”
  那篇文章得了一等奖。“到底是作家的儿子,写的文章就是不一样!”“吴种同学,你为学校争了光!”“未来的小作家,下一篇新作是什么呀?”面对一声声赞扬,我直想哭,因为我深知这篇稿子里有多少水分。我觉得我欺骗了全校的老师和同学。从此,我将为我这次“欺骗行为”承担责任。我的作文必须是“非常好”而不仅仅是“好”;我的作文应该篇篇是范文,因为我是“作家”的儿子,是未来的小作家,是小小年纪就得了市作文比赛一等奖的孩子。我感到好累、好苦、好难。
  就在这时,我的一幅国画“慈猫图”也在市里得奖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优秀奖”,却让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我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他们却并不在意。“优秀奖?不错嘛,没想到你作文继承了爸爸的‘优良传统’,绘画还能在外面得点小奖。”“小奖?是的,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优秀奖,但这是靠我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没有一点儿水分!我的作文并不是最棒的,班里比我写得好的同学也有,但因为我是您的儿子,老师就只让我去参加比赛;您明知道我的作文拿出去什么奖都得不到,却改了又改,让我抄一份去比赛,这不是我的文章,是您的,您的!这一等奖也是您的!而这个小小的优秀奖却真正属于我。”
  晚上,爸爸把我叫进书房,从一个牛皮纸包里拿出了一叠本子、稿纸,这是我从小到大的作文!爸爸翻开一本小小的破日记本,对我说:“这是你写的第一篇文章,那时你刚进小学,看,都是汉语拼音和错别字,内容也很可笑,但当时我看到它,就好像看到了宝贝,你从小就和别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一样的观察事物的角度,我深信,你会和我一样,用笔去歌颂美。那次比赛我帮你,是希望成功的喜悦能让你喜欢上写作。但是,我失败了,你最爱的还是绘画。孩子,去追求你自己的理想吧,用画笔把最美丽的东西献给别人,爸爸会支持你的!”我的眼睛湿润了,说:“爸爸,这段时间,我被‘作家的儿子’这个称号压得喘不过气来,不过在你的指导帮助下现在,作文水平的确提高了许多。其实写作也不错,只是以后别再帮我像以前那样改文了。我要以我真实的水平去参加各种比赛。”“好!我的好儿子!”
  我又有一篇文章得奖了,是我自己写的,爸爸什么也没改。
  “到底是作家的儿子!”人们又在说了。
  我笑了笑,他们不懂我为什么笑,可我懂,我想爸爸也懂。
  
  《作家的儿子》点评
  
  主题点评
  这篇学生作文,从文字表面看,是写自己作为作家的儿子在作家爸爸指导下学习写作的进步过程。然而,透过文字的表面我们可以发现其深层的内涵,即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与本人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都是密不可分的。
  文中,作为作家儿子的“我”本来对画画情有独钟,然而由于老师的出名心切,为了“为学校争光”,决意开发利用“我”与作家爸爸这块宝贵资源。于是,“我”理所当然的加入了“文学社”。由于借助作家爸爸的外脑作用,“我”的作文理所当然地获得“一等奖”。而本性纯真的“我”,无法接受这并不光彩的荣誉,因而陷于深深的苦恼与压力之中。所幸,由于作家爸爸的循循善诱,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我”变压力为动力,为了不负盛名,下苦功夫学习习作,最后终于以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换取了真正的成功。
  这篇取材于自己生活实际的作文,其主题给予人们的启示就在于人才培养的方法要科学。施教者应尽可能考虑受教者的个性特长与兴趣爱好而因材施教、定向培养,同时不可忽视因势利导对于兴趣培养的作用。
  
  选材点评
  本文为了揭示青少年成长成才与教育途径的密切关联这一主题,本文作者从亲身体验的生活经历中选取典型材料,巧妙组织成篇。文中首先介绍了自己对画画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走入“文学社”的特殊原因。接下来写自己在作家爸爸的帮助下获奖以及因此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和烦恼。最后,在爸爸的开导下,加上自己的辛苦努力,终于取得成功。选材比较贴近生活实际。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为线索布局谋篇的,层次清晰,有条理。
  开头部分,写“我”对画画的特殊爱好以及加入“文学社”的特殊原因。
  中间部分,写“我”在作家爸爸的帮助下作文获奖以及由此带来的烦恼与压力,展示了自己诚实坦荡的品质。
  结尾部分,写在父亲诱导下,加上自己辛苦付出,终于取得写作的进步,反映了作者自强上进的精神。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质朴流畅,没有刻意的文字雕饰,摒弃了浮华空洞的文风。从而真实鲜活的的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抒写了真情实感。本文语言的突出特点,还在于文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无论是写老师求助爸爸的心里情态,还是写爸爸和儿子之间的密切交流,都恰如其分的反映了人物的身份与思想性格等特点,展示了人物的内心状况。
  
  写作建议
  这是一篇“我手写我心”的真情作文。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忠于生活实际的“真实”:真实反映自己的生活实际,真实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运用语言文字,决不矫揉造作。其实这样的文章写起来并不难,只不过是一种人性本色的回归。你只要倾情于写作的真实,就可能办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