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0期

只需要一颗爱心

作者:王发财




  在学校里,他相貌平平、出身一般,才华也并不出众,而且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他却把民族的道德规范牢牢记在心里,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如果听说哪个同学遇到了困难,他总会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从并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予以帮助。平时,凡是谁需要什么帮助,他都不会拒绝;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同学到街头为贫困儿童、红十字会募捐演讲。虽然那次决定性的考试,他考得不尽如人意,但学校还是把出国深造的名额给了他。
  毕业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他去了一家慈善机构工作。为了能多多救助穷人,改善艾滋病孤儿的生活,他多方奔走,几乎磨破了嘴皮。亲戚朋友都认为他在这样的机构干下去,就是干得再好也没有发展前途,不如当个律师或是从政。
  对于朋友的这些劝告,他只是笑笑,说:“其实,我工作和活着的目的,并不是像你们一样需要能够控制多少人,有多少人对你唯命是从;或是官衔有多大,银行存款有多么丰厚,我今生只想做一个受人爱戴、尊敬的人而已。”
  朋友听后,对他的话报以阵阵狂笑,甚至有人还骂他是“傻子”。可他依旧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地努力做着善事。
  后来,这位出生在非洲的小伙子,凭借着他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一视同仁的爱心,在2001年12月被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成为最受世界人们爱戴和尊敬的人物。他就是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
  有一次,一位西方记者采访安南时问他:“安南大人,冒昧地问一下,是什么力量支持您取得了这么大成就?”安南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话,却说:“我的妻子名叫娜内·瓦伦贝里,不仅年轻漂亮而且还是位名气不小的画家。你想知道她是怎么喜欢上我的吗?”
  “好啊!”虽然安南答非所问,但记者还是很乐意听到关于他太太的一些事情。
  “有一天晚上,我走在纽约罗斯福岛大街上,看见电话亭里有个人弓着背,似乎在哭泣。这种事街上行人可能根本注意不到,但我觉得,他肯定遇到了什么难解或是苦恼的事情。于是就走过去与那个人攀谈,问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那个人的父亲病了,而自己刚来这儿打工,根本就没挣到多少钱。我当时就帮他出主意,轻言细语地安慰他,并把随身携带的钱全给了他。而我的妻子娜内当时正好目睹了这一切,所以就爱上我了。”
  记者听后若有所悟,说:“哦,我明白了。安南大人,原来您是用一颗平常的爱心,赢得您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啊!”
  安南微笑着点了点头……
  是的,面对巅峰式的人物,我们往往认为,其成功的背后肯定有多么超长的技能、天赋和智慧,再不就是得到了什么特殊的机遇。其实不然,只要人始终怀着一颗爱心,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做人态度,并朝着一个方向坚持走到底,哪怕是极小的火焰,也会燃烧成极大的希望。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人生经历一样,既没有从政经验,也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只是一颗爱心,就轻易获得了机遇,赢得了常人所无法拥有的地位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