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9期

话题“欲望”作文导写与示例

作者:傅建军




  文 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我国清代民族英雄)
  欲望和好奇正是使世界在人的面前变得五彩缤纷的一双神奇的眼睛。——史蒂文森 (英国作家)
  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有人说是魔鬼,有人说是天使……你是怎样看的呢?请你以“欲望”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它的前面、后面或者前后加上恰当的限制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 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但又类似于半命题。由于要求宽松,“可以根据需要在它的前面、后面或者前后加上适当的限制词语”,所以只要所拟题目之中含有“欲望”一词,就完全可以自由而大胆地发挥。
  从所供材料的内容来看,“欲望”一词具有很浓厚的辩证色彩。林则徐的话从欲望与个人自由的关系角度讲:欲望是个性的羁绊,有之则难以保持个性的率真与美好。故它具有消极一面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私心邪念”等。史蒂文森的话则从欲望与创造力的关系角度讲:欲望是创造力的摇篮,有之则能激发人去创造新的世界。故它有具有积极一面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理想动力”等。回眸历史,放眼生活,我们会发现许多相关的现象,找出多种构思的角度。譬如,有人受制于权、钱、色的诱惑,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贪污受贿的原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就是如此;有人实行野蛮禁欲,残暴专横,恣意妄为,扼杀真理,火焚布鲁诺的罗马教皇就是如此;有人不满黑暗现实,隐居避世,洁身自好,清心寡欲,逍遥自在,辞官归田的陶渊明就是如此;有人憧憬未知领域,异想天开,孜孜以求,大胆创新,造福人类,号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是如此……对题目作出这样思辩性的开掘,才能使主旨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那么文章也就会因彰显独特新颖的个性而受人青睐。
  
  ◇ 例文一
  
  欲望小议
  湖北仙桃胡场二中 杨 啸
  
  世事纷纭,变化难测。据《楚天都市报》2006年11月2日披露:原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因收受贿赂、严重失职、生活腐化而受到中央纪委的“双规”,并将被移交司法机关以待严惩。消息传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震撼。很多议者义愤填膺,口诛笔伐之余,还刨根究底,慷慨陈词:巨贪落马,咎由“欲望”!这不禁使人联想起古人的“刑罚之源,生于嗜欲好恶不节”的警世之论。抑制非分的欲望,人生才不致被扭曲得丑陋不堪而遗臭万年。
  欲望原是人的一种本能。人非不食烟火、远离尘世的神仙,就一定产生七情六欲:饿了要进食,渴了要饮水,冷了要加衣,困了要休息,衣食丰足之后,又生立功成名等大欲望。所以,凡人得欲则跃跃以喜,失欲则戚戚而泣,在称心如愿与丧气颓唐的两大情感激流中此起彼伏,从而将生活演绎得扑朔迷离、千姿百态。
  正常的欲望当然无可厚非,它们有的能成为时代前进的动力。陈涉要改变苦难的命运,点燃反秦烽火;李时珍要减轻病人的痛苦,写作《本草纲目》;瓦特要提高生产的效率,发明蒸汽轮机。他们业绩辉煌,赢得了人们的千秋景仰。畸形的欲望犹如洪水猛兽,既危害他人,又吞噬自己。《吕氏春秋》中有云:“欲不正,以其治身则夭,以其治国则亡。”夫差沉湎绝艳的女色,溅血堂皇的金殿;和珅贪得万贯的金钱,断头威严的法场;林彪垂涎统帅的大权,横尸荒凉的异域。他们行迹龌龊,遭到了历史的万世唾骂。欲望不同,所得的回报也必然异样。这是不容置辩的铁律。
  其实,欲望的优劣美丑泾渭分明,极易分辨。问题是怎样才能把握自己,节制膨胀的私欲,避免人生的悲剧发生。“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不少前贤已经开了先河。东周时期的公孙仪就是典型一例。他担任鲁国的宰相,特别喜欢吃鱼。有人投其所好,殷勤送鱼上门。面对美味的礼物,他想到:受鱼则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不仅没人再给他送鱼,而且失去了买鱼的俸禄。于是他断然推辞:“唯嗜鱼,固不受。”公孙仪虽然算不上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忠臣,但是至少不失为善于处理进退得失的智者。“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他很懂得“欲望”中的有与无的辨证法。如此看来,随法所欲,适度所欲,循理所欲,依情所欲,而绝对不能随心所欲,才能摆脱私欲的诱惑,走出它的魔圈。自然,公孙仪远不可以与优秀志士仁人相提并论。当年陷身囹圄的方智敏,既不为严酷刑讯所屈服,更不为高官厚禄所迷惑,心底无私天地宽,正如林则徐的一副堂联所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特殊时期,仍有一些人披着“人民公仆”的外衣,步着何闽旭的后尘,欲壑难填,见钱眼开,色迷心窍,权欲熏心,得陇望蜀,蛇口吞象。对于他们,我们还是苦口婆心地奉劝一句:悬崖勒马!须知: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恣欲妄为必自毙。
  简 评
  本文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杂文。融议论、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成一体,笔锋犀利,针砭时弊。论证纵横捭阖,自然浑成。先针对现实案例提出论点:“抑制非分的欲望,人生才不致被扭曲得丑陋不堪而遗臭万年。”然后按“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开合有度,结构严整。语言简洁生动,举例准确典型,多处运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充分释放事例所蕴涵的能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例文二
  
  我的一点欲望
  河北 刘 彪
  
  提起欲望,我们总是和那些贪财、好色、生活糜烂、作风败坏、行为不轨之徒联系起来。但仔细想来,欲望一词同那些追求自身价值和理想的存在,追求生活的幸福和愉悦,追求人生境界的人,又何尝没有联系呢?
  人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是充满了欲望的一生。只不过在追求的过程中,某些人由于欲望过高而失之偏离,走了邪道,失去了人心,违逆了常理。这种人的欲望,我们称之为贪之欲;而另一些人,始终是在为自己的同时,也为别人谋到了利益,或者是赢得了别人的首肯。这种人的欲望,我们就该称他为求之欲。
  其实,贪欲也好,求欲也罢,都是一种欲望。由此可知,欲望是人皆有之的。但只要把握好一个度,或者注意到别人如何评价自己,我们的欲望,自然就同心愿、希望、理想等词语勾连上了。
  我想起了法国作家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厌恶没有变化的乡下,厌恶单调乏味的生活,厌恶像马路一般平凡的丈夫,总想过幸福的生活,喜欢十指尖尖的贵妇,喜爱身着斗篷的翩翩少年,幻想花好月圆、才子佳人的爱情奇遇,这些是她的欲望。我以为她的出走,她的堕落,是欲望使然。这是因为她太贪心、太不实际,关键是她不让人赞成!
  她的这种欲望或许同玛蒂尔德有相似的地方,由此我感觉到:对某些人来说,不切实际的艳羡与虚荣,就是一种欲望。这种欲望的结果注定是要吃苦头的。
  比之于这种欲望,我们那些为个人事业的成就,为个人价值的体现,为民谋利造福,为国争光争荣的追求者,他们的欲望就高尚得多了。他们的功绩必然也是欲望使然。因而我说,对某些人来讲,脚踏实地地去追求、奋斗,殷切的希望和理想,本身也是一种欲望。
  我们可以把人们所有遭遇的厄运,所有获得的成功,都归结为欲望使然,只不过当我们评价不同人的时候,使用的词语可能要有所不同。
  欲望是一种心理,他支配着、督促着你的行动。
  欲望是一种激情,他能让人冲动,也能令人向往。
  欲望是一团火,他能让你急躁冒进,也能令人热情奔放。
  人的一生注定是不能摆脱欲望的,但愿所有的人能让自己的欲望给自己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尚不能达到无欲的境界,因而,我把这个小小的心愿说给大家听,也算是我的一点欲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