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9期

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者:吴秀明 钟海舫




  在清朝的时候,一次,乾隆皇帝约百官一起散步。解缙忽然灵感上来了,要向皇上献诗,皇帝让他吟给百官听。解缙吟出第一句:“当今天子不是人,”皇帝听后,脸色突变;百官都想这个解缙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为他捏一把汗。解缙不慌不忙地吟出第二句:“乃是天上紫微星。”皇上听罢,脸上露出了笑容。文武百官的心情也变得轻松了。解缙又吟出第三句:“惟愿小臣万万岁,”皇帝听罢脸色气得铁青,心想:只有天子才能称“万万岁”,哪有小臣称自己“万万岁”的;百官也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认为这下子解缙可惹下弥天大祸啦。解缙不慌不忙地吟出最后一句:“辅佐君王掌太平。”乾隆听罢,才转怒为喜,压在百官心上的一块沉石也才算放了下来。
  这首诗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而且是两抑两扬:皇帝由“不是人”到天上的“紫微星”,这是一抑一扬,由“小臣万万岁”到“辅佐君王掌太平”,又是一抑一扬,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特别是最后两句,连小臣为了辅佐君王都有可能活“万万岁”,那么皇帝不就成了“万万岁”的平方、立方了吗?这要比平板地一味地称赞君王是天上神仙下凡、万寿无疆,不知要强多少倍。
  写诗要注重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写文章更是如此。我国清代文学家袁枚指出:“一览而竟,倦心齐生。”苏联有位诗人也说:“一支文笔太均匀通篇都一平如水,尽管是晶光耀眼,毕竟要令人瞌睡。”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绵延起伏气象生”。因此,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构思曲折的情节,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那么如何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呢?除故事本身的离奇曲折,精巧的构思也是文章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妨介绍几种构思方法:
  一是先说结果,设置悬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叙的手法,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它能够造成强烈、鲜明的印象,促使读者怀着悬念追看下文,穷根究底,感染力很强。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开头,然后再叙述她的半生事迹,这就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祥林嫂死的原委,很有吸引力。
  二是欲擒故纵,层层烘托。也就是运用大量的笔墨进行铺陈、烘托,使主人公更加鲜明突出,使故事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欲擒故纵,多用于情节安排。在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先写夏洛克一再拒绝劝告,坚持“照约处罚”,还当场磨刀,准备向安东尼奥下毒手。鲍西娅上场,也似乎按夏洛克的意向照约执行处罚,无怪乎夏洛克五次赞颂鲍西娅,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而恰恰在“照约进行”问题上,鲍西娅使夏洛克陷入绝境,只准割一磅肉,不准流一滴血,否则财产全部没收。恶人夏洛克终于受到了惩罚。一纵一擒,夏洛克残忍、凶狠的形象活现了出来,而鲍西娅非凡的才智也表现了出来。
  三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也就是作某些退让,姑且把人物和事件退到贬抑的地步,然后着力褒扬,即达到让人敬仰的高度。如鲁迅先生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即长妈妈,是鲁迅先生童年时的保姆,回忆的主干部分是从童年时“我”的角度,用“我”对长妈妈的印象、认识、感情的变化,去表现长妈妈的,开始对她不大佩服,“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但后来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而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文章结尾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了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由于欲扬先抑,长妈妈这个形象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是说“半截话”,吊人胃口。事情叙述到半路,特别是在紧急的关头,切隔中断,有意把下半段或结局留着,到后面接上线头叙写。因为说半截话,会让人非等到另半截说完不可,所以能扣住读者心弦。
  我们不妨读一读下面这两篇文章:
  
  ◇ 范文示例一
  
  猫狗一家亲
  河北武邑中学高一(3)班 赵映雪
  我家出了一件怪事——猫狗一家亲!
  你也觉得挺怪吧?猫和狗不是天敌吗?它们可是水火不能相融哪,可这怪事偏偏就发生了。
  它们俩从小一块长大,猫比狗小一个月。两个小家伙都是通身的雪白,但都有不讲卫生的习惯,整天闹玩儿抱在一起,在院子里打滚,你蹬我,我就咬你,但谁也不使劲儿,谁也不让谁。它们渐渐地都长大了,小狗开始抢猫食儿。小猫见了小狗通常是躲藏,胆儿小小的。有时小狗一旺旺,小猫就吓得忙着躲藏;有时小狗一追,小猫就吓得上树爬墙。唉,终归不是同类,终归是天敌啊!
  如果它俩实在没办法相处融洽,那我就只好忍痛割爱送掉其中的一个了。
  可是不久,一个意外的事发生了……
  那一天,小狗在院子里玩,小猫趴在墙头上饶有兴致地、眯缝着眼瞅着小狗,一切都是那么恬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突然,院子的门被撞开了,邻居家的那只站起来和我一样高的牧羊犬,旋风般冲了进来,直朝我们家的小狗奔去。
  它要干什么?面对如此庞然大物,我吓得连动都不敢动了,只能是呆呆地望着它。
  它在小狗跟前停了下来,冲着小狗狂吠。你再看我们家的那只小狗,四腿一软,竟然趴在了地上,吓得浑身直哆嗦!而牧羊犬依旧的狂吠不止。
  怎么办呀?这么下去的话,小狗非得吓死不可!我面对这一切,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见这时,眼前一道白光一闪而过,随即我家小猫出现在了牧羊犬面前。它弓起身子,竖起了尾巴,浑身的毛全都“奓”了起来,活像一个长了刺的圆球,同时嘴里还发出“唔唔、唔唔”的声音,仿佛在警告牧羊犬不要欺负弱小。牧羊犬显然被小猫的勇气所震惊,停止了狂吠,但随后醒悟过来,开始追赶小猫。而小猫灵敏地从它身子底下钻过,“嗖”地钻过去,跑出了院门,牧羊犬也随即追出了院门。小狗则趁此机会,夹着尾巴逃了过来,我赶忙关上了院门,终于松了口气。
  一会儿,小猫从墙头上回来了。它身上的毛仍然“奓”着,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这时,小狗一点点地蹭到小猫跟前,舔着小猫的毛,小猫则“喵喵”地叫着……
  我笑了,看来,我不必忍痛割爱送掉其中的一个了。
  评 析
  本文开头运用了倒叙手法,“我家出了件怪事——猫狗一家亲!” 接着卖个关子,“你也觉得挺怪吧?猫和狗不是天敌吗?它们可是水火不能相融哪,可这怪事偏偏就发生了。”吊起读者胃口,使读者急于探寻事情的原委,比上来就写事情的来龙去脉,更能引人入胜。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小猫如何如何胆小,“小猫见了小狗通常是躲藏。胆儿小小的,有时小狗一‘旺旺’,小猫就吓得忙着躲藏;有时小狗一追,小猫就吓得上树爬墙。”这些铺垫,为后来小猫伸张正义,同邻居家牧羊犬的抗争作张本。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情节跌宕,趣味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