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9期

爱的借口

作者:苏 璐




  天凉了,院里老树上的叶子随风飘落,在空中盘旋着。地上的落叶厚厚一层,像树对家无限的思念以及他绵延的愁绪。
  轻轻推开院门,树向房门走去。他脚踏在厚厚的落叶上,发出“喳喳”的响声。他向屋里望,门虚掩着——母亲一定不在家,准是干活去了。树未走进家门就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欣喜的话:“树儿,是你回来了吗?”树忙走进屋,走到父亲床边,把父亲扶起来。紧紧握住父亲那布满老茧的双手。看着父亲日益清瘦的面容,树哽咽了。
  父亲卧病在床已一年多了。母亲手脚有些残疾,多年来繁重的生活负担压得她更显瘦弱。迫于生计,母亲整天忙活,这段时间以来,她正忙着扫大街挣钱呢。树在县城读高中,是住校的。从学校到家有好几十里路,但不知为何,树总是利用周末时间回家,有时甚至为了节省一些车费而独自步行到家。
  家里静悄悄的,树想到父亲一定饿了,于是起身到厨房准备为父亲做一顿晚餐。家里的粮食少得可怜,钱更是没剩多少。树忙了一阵,勉强做好了一顿饭,只有一碗清汤,一碟新鲜的青菜,还有就是小半锅稀粥。父亲病得厉害,家里却没钱买好吃的东西给他增添营养,常常几个星期吃不到一点荤食。想到这,树心口一阵刀割般疼痛。这时母亲回来了,手里提着一条不算很大的鱼,说是知道树周末会回家,就趁着休息时间到河里捉鱼,很庆幸有了这点收获。今天全家人有好吃的晚餐啦!不一会儿,鲜嫩的清蒸鱼端上桌了,一家三口开心极了。开饭了,父母只顾吃着青菜,把鱼推到树的面前,说:“我吃药忌腥……”。母亲说:“孩子,你在学校读书费脑力,吃鱼补补身子吧!”“爸、妈,你们身体不好,还是你们吃吧!”就这样一推再推,大半天了那条鱼还未动过。最后母亲说:“我不爱吃鱼,那鱼味是我最不喜欢的……”树将信将疑地吃着鱼,父母开心地笑了。
  晚上,树睡不着,隐约听到父母的对话。“他爹,我今天要是多捉到一条鱼就好了,唉——”“别说了。能捉到一条已是上天开眼了,看孩子瘦的,我不要紧。”“等明儿我再到河边……看你的身体……”听到母亲轻轻的啜泣声,树心里难受极了。刚才父亲不是说吃药,不能吃鱼吗?树完全明白了,眼泪打湿了枕巾。
  第二天,树要回校了,母亲问他这次回家是不是要生活费。树摇摇头,说是上次把课本落在家里了,这次特意回家拿。其实,树只想多陪陪父母,帮他们做些活儿,知道他们平安,他就放心了。树每次都以不同的借口回家,这是爱怂恿的,正如母亲的那个借口,树将铭记在心。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爱的借口,爱的付出不一定要说出来,爱是悄悄的、默默无闻的,有心的人会懂的。
  
  主题点评
  在学生作文中,以反映父母等亲情关爱为题材的文章,可以说是从小学一直写到高中毕业,可谓常写不衰却屡见不鲜了。通常的选材无非是父母或爷爷奶奶等亲人对自己如何如何关心、如何如何爱护等等,接着加上作者表达的理解和感恩之情,基本是千人一面,难有创新。
  由于大多数作品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现象上面,加之表现形式的单一、语言技巧的贫乏,最后导致文章内容与表现形式上的千篇一律,让人生厌。
  这篇以表现一位家境贫寒的学子与父母间的亲情关爱的获奖作文,能够立足创新、另辟蹊径,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思表现“我”与父母之间在贫困的家境中互相体贴、互相关爱的主题。由于表现手法上的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较强的情感震撼力。
  文章的主题具有多层面的启迪作用:首先,它使人窥测到现实生活中还有需要我们给予充分关注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同时,生活本身也告诉我们,逆境往往是一种意外的财富,它可以让人保持和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写作建议
  本文的出彩之处,主要在于构思新颖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其实,类似本文作者的生活体验,不一定我们没有。只不过由于平时的漫不经心和熟视无睹而轻易放过了。如果平时坚持写日记和随笔,及时记录下来瞬间的感动与体悟,就会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不信你试一试,坚持一学期,看看怎样。
  
  选材点评
  为了表现一家人在贫困条件下互相关爱这一生活主题,文章在选材上注意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比如,文章把重点放在一家人(主要是父亲母亲)在餐桌上以各种借口推辞“吃鱼”这一细节描写上。为了让上学的儿子增加营养,患病的父亲说自己吃药忌腥,母亲说自己不喜欢鱼的味道。其他类似“借口”的描写在文中是简单带过的,比如,善解人意的儿子,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几十里的路程经常步行回家,为的帮家里干点什么;回家后看家里困难,又不肯拿钱,借口是“课本落在家里了”。总之,一家人之间一连串的“借口”隐含着善意谎言背后的感人亲情。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这一线索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开头部分,写在一个秋天的周末,住宿学生树赶回家中看望患病的父亲,交代了起因。
  中间部分,写餐桌上,父亲、母亲分别以不同的借口把做好的鱼让给上学的儿子树。同时写了树知道真相后的内心感动。
  结尾部分,写善解人意的树同样以巧妙的借口回拒母亲给他的生活费。结尾以抒情笔调升华主旨。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自然流畅、质朴无华,但富有生活气息。全文以叙述为主,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同时,辅以必要的情境描写与人物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比如,中间一段关于餐桌上“吃鱼”的一些细节描写,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凸显了文章主旨。“借口”的设计源于生活,作者运用得不留斧凿之痕,自然合理。足见作者对生活体验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