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7期

一个感动世界的请求

作者:杨寿新




  “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有一个请求……请求您取消……取消这次宴会。”
  今天重温这个请求,我依然感动不已。
  1979年12月8日,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兰会长飞抵挪威首都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主席萨涅斯亲临机场迎接,并高兴地向德兰宣布国王将在典礼宴会上接见她。德兰一震:“宴会?”
  “是领奖典礼后举行的盛大宴会,135名贵宾应邀参加,有国王、总统、总理、政要、名流。”萨涅斯如数家珍。
  德兰沉思片刻:“这次宴会得花多少钱?”
  “7000美元。”萨涅斯不以为然。
  “什么?7000美元!”德兰睁大眼睛,目光里露出无限的惋惜。她鼓起勇气,试探着说出了开篇那段话。
  “取消典礼宴会?”主席十分惊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1901年设立诺贝尔和平奖以来,第一次有人请求取消典礼宴会。
  “是的,我请求主席先生取消这次宴会,把省下来的钱交给我去救助那些饥寒交迫的穷人。”德兰激动了,声音有些颤抖:“要知道,这7000美元足够3000印度乞丐饱肚一天啊!”
  德兰不敢再看萨涅斯,她低下头紧张地等待这个大人物的判决。
  萨涅斯举目打量面前这个老修女。
  她一生为穷人服务,过度的操劳和奔波,使她那干瘦的身躯已经佝偻,深深的皱纹像刀子刻遍她那慈祥的脸,记录了她维护穷人权益的艰辛。即使来参加这样世界级盛典,身上穿的仍是那件伴她出入贫民窟的粗布纱丽。在寒风中她显得那样单薄,弱不禁风。那双裸露一生的光脚板已被风寒扭曲,脚趾完全变形,可她从不会舍得为自己买一双袜子……
  是她没钱吗?不!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有4亿美元资产,可她的卧室却没一件现代家电,除了电灯,只有一部实在不能没有的电话。她没有办公室,即使是尊贵的客人也只能在走廊里接待。
  萨涅斯低下头,紧紧咬着嘴唇。
  德兰有些歉意:“主席先生,我的请求是不是让您为难了?”
  “不,不!”主席仰起脸,热泪洗面,这位严峻得有点冷酷的权威此时泣不成声。他向德兰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亲爱的会长,您的请求深深地感动了我,感动了世界,我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和善良人谢谢您了。”
  一个感动世界的请求之后,便是一个震撼世界的行动。
  19万美元的奖金她一分不留地全部捐给印度麻风病基金会,7000美元捐给了穷人,就连那块至高荣誉的和平奖章也让她卖了捐给了穷人。
  凡是能捐的她都捐了出去。
  1997年,当她离开这个令她牵肠挂肚的穷人的苦难世界时,除了两件换洗的粗布纱丽和一双旧凉鞋,一分没有,一无所有。你能不为之感动吗?你能不为之痛哭吗?加尔各答哭了、罗马哭了,巴黎、纽约、柏林、地拉那……哭了。穷人哭了,善良的人哭了……世界哭了!
  当人们悲痛的泪水和天上突降的暴雨同时倾盆而注时,我才真正领悟了什么叫感动世界,什么是震撼心灵。
  面对圣女德兰,我们的良心受到善良的严厉拷问:德兰把一生的爱全部献给了所有穷人,我们的爱又放在何处?诚然,我们做不到仿效德兰去做苦行僧,也不希望人们捐尽所有一贫如洗。然而,在我们过上富足生活时,不要无视身边还有急待救助的弱势群体,难道我们不该伸出援助之手,献上一份真诚的爱心吗?
  爱,是人类各种美德的灵魂。德兰,就是我们做人的永恒灵魂。
   (选自《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