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7期

不了情

作者:周 佳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当初,我或许就带着这样的好奇,一份憧憬,轻轻推开了虹桥的大门。我诧异于沿途的风景,在这座百花园边走边看。那种到虹桥购物的兴奋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女孩最想做的事。那时的我好傻,为到虹桥进行一次简单的购物而计划整整一星期。那张购物单上写满了我幼稚的字体,甚至细微到在哪家商店购物,哪里解决午餐,坐哪班公交。我总不敢奢侈地在虹桥浪费时间。虹桥对儿时的我来讲是一位天使,我可以用一张小小的“纸”换回所有我渴望得到的东西,满足我最初的期待与追求。
  不知是出于家住小镇的孤寂还是追忆城市的往事,虹桥对于我和朋友都有巨大吸引力。
  她是唯一可以满足我们“虚荣爱美之心”且离我们较近的城镇。我和朋友逐渐形成了这种习惯:每个周末在虹桥过。那时的我们总是不疲倦于45分钟的车程,每周快乐地在家和虹桥穿梭。
  日子就像小河淌水般平静地过着,我们似乎已把虹桥当成另一个家,一个时常想念的地方。后来这个地方的范围渐渐缩小到席殊书屋,虹桥书城。我们只能蹲在某个角落一口气啃完自己中意的书。有时,某本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过大又恰逢急着赶回家,就只能硬着头皮买下。这使得我们对虹桥又爱又恨,却又舍不得不来。
  虹桥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同样,我们看着虹桥发展。我们亲眼看着银虹大厦拔地而起,名品街一天比一天繁荣,时代广场的人流量越来越大,一个个新型小区横空出世……时间巨人踏着步子轰隆隆迈过,虹桥抓住了机遇,蓬勃发展。我们与虹桥更近更亲了。
  到了初三,虹桥与家便是两个概念了。我们一心埋头于书本,奔波在考场赛场上。我们到虹桥的心情,目的,行为也就截然不同了。目的只有一个:充电,买大批辅导书。这对于我是另一个战场,谁能在这里找到把好剑,谁成功的机率也就越大。这时,谁也无心注意繁华的街道了。于是,虹桥对于我来说又添了些许苦涩,让我想起了那些昏暗的题海战术中的烦恼、孤独。
  这其中或许有些宿命的味道,虹桥和我被一条纽带紧紧相连。中考,我败了,没能够去我心仪的学校,滞步于虹桥。我留在了这个熟悉的城镇。我不知道这个曾让放飞梦想的地方为何要拉住我,不让我飞向更广的天空。也许,她爱我,要让我在这片土地上再奋斗三年,在她的怀里成长。我一直是这样跟虹桥有道不清的联系。但我却依旧固执地认为这是我和她的缘份。
  最初,爱虹桥,因为和她之间有距离。距离是一张弦弓,拉长,感情有了绷紧的张力,冲动的欲望,接近的期求。而后恋虹桥,因为发现了她蕴藏着的文化宝藏。她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开阔了我的眼界。如今,我学习在虹桥,生活在虹桥,时刻与她在一起。但现在没有爱没有恋,有的只是一种朦胧不清的感觉。离开她时心里空空的,没有炽热的想念,只是淡淡的,淡淡的,淡淡的惆怅。或许我已不爱虹桥,或许虹桥已在我心中,或许……我不懂,也不想去懂。
  突然,我很怀念当初离开虹桥的伤感。望着逐渐模糊的虹桥,有种想哭的冲动。
  汪国真的《背影》这样写道:背影总是很简单/简单是一种风景/背影总是很年轻/年轻是一种清明/背影总是很含蓄/含蓄是一种魅力/背影总是很孤单/孤单更让人记得清。
  现在我的心中只有虹桥的背影。
  我,虹桥,这份情……